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7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686篇
安全科学   373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171篇
综合类   1935篇
基础理论   337篇
污染及防治   72篇
评价与监测   119篇
社会与环境   143篇
灾害及防治   11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详细综述了南沙岛礁环境下装备的腐蚀特点以及耐蚀高熵合金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合金化元素及热处理工艺对耐蚀高熵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最终,归纳了耐蚀高熵合金在岛礁装备中的潜在应用领域,为全面提升我国关键装备在南沙岛礁环境中的服役能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2.
青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多条大江大河发源地,该地区污水处理对下游江河水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对青南地区(玉树、果洛和黄南)污水处理厂的综合效率进行定量评估分析并指出制约其效率提升的因素,对推动该地区污水处理产业的后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青南地区11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分析法构建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从技术性能、经济性能、运行管理三个层面选取指标对模型进行量化,评估青南地区各污水处理厂的综合效率.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得分在80分以上的只有1座,50—80分的有4座,50分以下的有6座,平均得分只有50.88分,表明该区域污水处理厂综合运行效率并不理想.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分析各污水处理厂表现较差的指标,发现该地区雨水收集率较低、低温冻裂管网等问题是导致污水处理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同时,未进行完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未完成提标改造是导致污水处理厂整体运行效果差等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各污水处理厂应进一步加强设施建设,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防止管网等设备破裂导致污水污染环境,节约药费、电耗、人工费等运行费用,进一步提高青南地区污水处理厂的技术性能、运行管理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3.
大气颗粒物源成分谱可以表征源排放颗粒物的理化特征,为受体模型开展来源解析研究提供基础数据.餐饮油烟排放是室内外环境大气污染的来源之一,当前餐饮源排放PM2.5的化学成分谱仍然缺乏.该研究分别在成都市、武汉市和天津市采集了29组6种餐饮源(居民烹饪、火锅店、烧烤店、职工食堂、中餐馆、商场综合餐饮)排放的PM2.5样品,分析无机元素、离子、碳、多环芳烃(PAHs)等化学组分,并构建了餐饮源排放颗粒物化学成分谱.结果表明:①餐饮源排放PM2.5化学成分中的主要组分为OC(有机碳)、EC(元素碳)、Ca、Al、Fe、NH4+、SO42-、NO3-、Na+、K+、Mg2+和Cl-,其中w(OC)最高,为41.67%~57.91%.②餐饮源排放PM2.5的PAHs中,3环和4环占比较高,其中芴(Flu)、菲(Phe)、荧蒽(Fla)、芘(Pyr)的质量分数相对其他物质较高.研究显示:餐饮源排放PM2.5中OC/EC约为15.99~67.6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表征餐饮源排放;Fla/(Fla+Pyr)和InP/(InP+BghiP)多集中在0.45~0.55之间,或可作为标识餐饮源的特征比值.   相似文献   
994.
国土空间规划是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绘制未来“美丽国土一张蓝图”的重要抓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义龙新区为研究对象,围绕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功能特征,以定量方法为主、定性方法为辅,依次开展了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成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并与现状土地利用进行对比,识别其国土空间开发问题和潜力.结果表明:①义龙新区生态保护极重要区面积占比为36.93%,农业生产适宜区面积占比为24.84%,城镇建设适宜区面积占比为25.08%,三者可分别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发展区.②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中基本农田面积为23.60 km2、一般农用地面积为15.21 km2,农业生产不适宜区中基本农田面积为72.17 km2、一般农用地面积为27.63 km2,地块功能指向重叠性较大,建议结合城市发展意向,明确不同区域功能指向的侧重.③后备耕地面积为131.87 km2,后备建设用地面积为114.85 km2,与实地核查结果相符.研究显示,构建的喀斯特地区“双评价”方法体系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实现了格网单元地域功能优化分区.   相似文献   
995.
砷还原微生物在原生高砷地下水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研究其对不同环境因素改变的响应以及对砷迁移与转化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从石门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耐酸砷还原菌,研究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系统分类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并使用微生物学方法在不同温度、pH值和电子供体条件下进行培养,探究其对环境因素波动的适应能力,检测菌株对高砷土壤砷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耐酸砷还原菌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成员,故命名为Bacillus sp.strain P3-23(以下简称P3-23);菌株P3-23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0℃,在pH值为3.5~7.5范围内均可生长且具有砷还原能力,能够利用乳酸钠、丙酮酸钠、柠檬酸钠、酵母味素、丙三醇、葡萄糖、蔗糖为电子供体;菌株P3-23能够在72 h内完全还原2.0 mM As(Ⅴ)且菌液浓度呈上升趋势,具有强耐砷能力,40.0 mM砷存在条件下仍能生长;菌株P3-23促进土壤中砷释放能力较强,砷形态分析显示释放的可溶性砷中As3+占比达83.3%以上。菌株P3-23的分离不仅丰富了人们对砷还原微生物的认识,也说明砷还原微生物对不同环境因素胁迫具有相应的应答机制,预示着其可能存在于极端环境中。对不同环境中砷还原微生物进行研究,在完善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式的同时有助于砷污染机制及砷修复生物手段的探索。  相似文献   
996.
氮肥和秸秆还田方式对麦玉轮作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氮肥和秸秆还田方式对N2O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在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下,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常规施氮(G)和减量施氮(70% G);副区为秸秆不还田(N)、秸秆还田(S)和秸秆还田+生物炭(SB),分析对N2O排放和产量的影响及与相关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季和玉米季各处理在施肥后第5~16d内相继出现N2O排放高峰,在降雨后也出现N2O排放峰值.N2O通量和土壤温度、NH4+-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同等施氮水平下,S处理增加了N2O排放量,SB处理可降低N2O排放量,S和SB处理均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且SB增产幅度更大;70% G水平的N2O年排放量较G水平减少了40%~48%,而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综合考虑,在常规施氮基础上减氮30%配合秸秆+生物炭,在保证作物高产的同时,N2O减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7.
采用HSO3-强化Fe3+/S2O82-降解水中双氯芬酸(DCF),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Fe3+、HSO3-和S2O82-用量,溶解氧对HSO3-/Fe3+/S2O82-体系降解DCF的影响;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识别了体系中主要的活性物种;最后,探讨了DCF在该体系中的降解产物和转化路径.结果表明:HSO3-可以明显促进Fe3+/S2O82-对DCF的降解,初始pH 4.0时,DCF降解效果最佳.DCF的降解速率随Fe3+或S2O8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适量增加HSO3-浓度可提高DCF的降解,而过量的HSO3-对DCF降解有一定抑制作用.在通入氮气条件下,DCF去除率仅下降10.4%,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自由基抑制实验表明,该体系含有SO4·-、HO·和SO5·-3种活性自由基,其对DCF降解的贡献率分别为83.0%、12.8%和4.3%.在HSO3-/Fe3+/S2O82-降解DCF的反应中共检测出4种产物,据此提出DCF可能的转化路径为:羟基化、脱羧基、脱水和甲酰化反应.  相似文献   
998.
冯婷  王锋文  卢培利  刘莉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2):5578-5590
于2015年10月~2016年8月在重庆大学A区采集秋冬春夏4个季节PM2.5样品(n=77),分析生物标志物(n-alkanes、UCM、藿烷和甾烷)组分特征,探讨季节变化和对来源的指示.结果表明,重庆沙坪坝区PM2.5中Σn-alkanes (C11~C38)和UCM年均浓度分别为328.69ng/m3和2.52μg/m3,均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8n-alkanes PMF源解析识别出4个因子:化石燃料燃烧(23.45%)、化石燃料残留(29.1%)、生物质燃烧(21.35%)和高等植物蜡排放(26.1%).UCM与可分离烷烃组分比例(UR)为1.29~3.33.夏季UR最低,可能是受温度和光照的驱使,微生物和植物的生命活动旺盛所致.藿烷Ts/Tm、C30αβ/C31αβ(22R)和C31αβ(22S)/(22S+22R)的年均值分别为1.15,5.26和0.59,指示以机动车尾气排放为主的高成熟度石油烃输入.甾烷C29αββ/(ααα+αββ)和C29ααα(20S)/(20S+20R)的年均值分别为0.40和0.53,主要指示高成熟度化石燃料残余物输入.PSCF分析表明,Σn-alkanes的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四川东南部和重庆西部及其相接壤附近区域,UCM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四川东南部.  相似文献   
999.
在综合分析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源汇因子的基础上,筛选出影响海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8个主要因子(年降水量、溶解态面源污染物入河系数、吸附态面源污染物入河系数、年植被覆盖度、坡度、土壤可侵蚀性因子、农田氮表观平衡量和农田磷表观平衡量),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潜在风险识别指标体系,采用多因子综合分析法对海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潜在风险等级进行评价,并与DPeRS模型风险识别结果进行偏差分析.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有61.91%的区域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潜在风险,集中分布在流域的中部和南部地区,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东南部、天津市中部、流域山东段东北部和河南段南部等区域;与DPeRS模型识别结果对比验证,显示同一风险等级面积相差不超过12%,且高风险级别面积相差仅为0.12%,97.17%以上的区域均为偏差小或无偏差,表明该识别方法具有与DPeRS模型法同等水平的农业面源污染潜在风险识别精准度,可实现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潜在风险的快速、高效识别.  相似文献   
1000.
将气溶胶复折射率(Aerosol Complex Refractive Index,ACRI)和气溶胶粒径吸湿增长因子(Growth Factor,Gf(RH))参数化方案进行耦合,提出了一种基于Mie散射模型的大气能见度数值改进算法.并利用成都市2017年10~12月WS600一体式气象站、AURORA-3000积分浊度计、AE-31黑碳仪以及GRIMM180环境颗粒物监测仪分别观测获得的相对湿度(RH),干气溶胶散射系数(bsp),干气溶胶吸收系数(bsp),气溶胶质量浓度(PM10,PM2.5,PM1)及其数浓度粒径分布(N[r(RH)])的地面逐时观测资料,通过与两种能见度计算模型(经验参数的Mie散射模型和统计模型)在不同能见度区间(<2km,2~5km,5~10km,>10km)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评估了该改进算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三种能见度计算方法均能较好地模拟出能见度的变化特征;改进算法通过本地化参数化方案更准确地估计出DACRI和Gf(RH),从而可更准确地模拟出四类能见度区间,对应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2,0.90,0.89,0.93,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9.86%,10.39%,9.94%,14.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