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4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83篇
安全科学   140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186篇
综合类   558篇
基础理论   209篇
污染及防治   610篇
评价与监测   106篇
社会与环境   74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从3个方面整理并分析了近年来关于粉尘云最小点火能量的研究现状,即粉尘云着火及火焰传播过程的理论模拟、纳米粉体着火敏感特性的实验研究和可燃粉尘的惰化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建议,为相关理论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为探清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碳生产率(total factor carbon productivity,TFCP)增长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业TFCP及其分解(不含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数据,下同),借助核密度估计揭示其动态演进趋势,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影响旅游业TFCP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17年,中国旅游业TFCP平均增长率为6.2%,呈现中部高于东部、东部高于西部的空间增长格局,且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②中国共有28个省份的旅游业TFCP呈现正增长,其中吉林省的增幅最高,而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业TFCP出现下降;旅游业碳排放技术“创新者”主要为天津市、河南省、山西省、上海市和内蒙古自治区.③旅游业累积TFCP和累积技术进步均存在明显提升,但二者省际差距有所扩大;而累积技术效率虽然省际差距在缩小,但效率提高幅度不明显,且呈一定倒退趋势.④全国范围内,旅游业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分别在1%、1%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促进旅游业TFCP,旅游业能源强度、旅游业碳排放结构及城镇化水平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负向影响旅游业TFCP,环境规制对其影响不显著.研究显示,中国旅游业TFCP虽波动性较大,但整体呈增长趋势,技术进步的贡献高于技术效率的贡献,今后在依靠技术进步提升旅游业TFCP的同时,更要注重改善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993.
伊逊河流域总磷污染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7—2018年TP成为滦河一级支流伊逊河流域的主要污染因子,部分国控断面水质主要以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Ⅴ类为主.为开展伊逊河TP污染定量识别研究,在2017年和2018年伊逊河流域水体TP污染时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流域磷铁矿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水、雨水径流、河道内源释放以及农业非点源等方面开展TP污染研究.结果表明:①伊逊河流域上游至下游TP污染程度呈加剧恶化趋势,上游唐三营控制单元污染较轻,下游李台控制单元TP污染最重;丰水期TP污染较重,枯/平水期污染较轻;从年度看,2017年TP污染严重,2018年年均ρ(TP)下降了50.00%.②2017年、2018年伊逊河流域TP污染来源差异显著,2017年磷输入主要来自于磷铁矿工业污染,占比为33.46%;选矿企业整改后,2018年磷输入主要来源变为畜禽养殖和城镇生活污染,二者占比合计为59.91%.针对伊逊河流域TP污染特征,提出伊逊河流域TP污染控制建议:加强选矿企业环境监管,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加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实施矿山披绿;大力实施绿色农业工程,加强畜禽养殖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994.
To assess the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and long-term trends in water optical properties in Lake Fuxian, investigations based on field work in four seasons and a long-term analysis of data from 1980 to 2014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euphotic depth(Z_(eu)) across the four seasons, an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Z_(eu) and potential influencing factors in seasons other than summer, suggesting that the water itself may be a major factor regulating the Z_(eu)in general. Nevertheles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Z_(eu) between the north region(NR) and the south region(SR) were observed in all seasonal tests except spring. This finding relates to a higher abundance of 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 in the NR due to runoff, especially in the rainy seasons(summer and autumn).CDOM and its terrigenous component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Z_(eu)in summer, with the highest precipitation, and impacts from suspended solids and non-algal particles were also found in the NR in summer. The Secchi disk depth in the lake decreased clearly over the years,with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 increasing permanganate index and air temperature, implying that organic contaminants(CDOM and/or phytoplankton) are important regulators of water transparency. We estimate that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climate warming and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are also indirect regulating factors. These finding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protection of Lake Fuxian, owing to the importance of light penetration in aquatic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995.
GPM卫星降水数据在黑河流域的适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思梦  王大钊  黄昌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10):1847-1861
论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GPM卫星降水数据在黑河流域适用性进行评价。以TRMM卫星的降水产品和气象观测站点实测的降水数据作为参考,选用相关系数(R)、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误差(BIAS)、平均误差(ME)以及标准偏差(SD)多种统计分析指标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1)GPM卫星降水数据具有与观测数据较好的一致性以及良好的时间模式;2)GPM卫星降水数据与观测数据之间有着较高的相关系数(R>0.72)以及较低的误差范围 (-0.59%~1.62%);3)相比TRMM,GPM具有较低的均方根误差(RMSE<28.76),尤其是对夏季降水,GPM具有相对更高的相关系数(R>0.76)和更小的相对误差(BIAS<1.14);4)卫星估测降水量的精度与高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总的来说,GPM卫星降水数据在地形复杂的干旱半干旱区域也能够具有较好的精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分布。  相似文献   
996.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发展,全球金属资源供需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不断倒逼中国敞开优势金属供应。为保障国家金属资源安全,论文从可依赖性、可持续性、可承受性3个维度建立了一套金属资源供应风险评估体系,对中国优势金属供应全球需求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中国优势金属整体供应风险较高,铟、铋等两种金属风险值都在80以上,处于高风险水平;锑、锗、钡、镁、钨、稀土等6种金属风险值都是60~80之间,处于中高风险水平;镓、锶等两种金属处于中风险水平。2)在10种中国优势金属中,钡的可依赖性风险最高,达到81.88,稀土的风险最低,只有42.42。铟的可持续性风险最高,达到81.80;锑的最低,风险值为69.46。铟的可承受性风险也最高,高达100;铋的次之,风险值为89.23;钡的最低,只有33.96。3)随着未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优势金属的供应风险将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997.
介绍了国内原油储罐浮盘密封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通过分析当前浮盘密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提高密封装置的密封性能、延长密封使用寿命,提出了若干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武汉市大气质量状况,在武汉市ID(工业区)、DT(中心城区)、BG(植物园)设3个采样点,连续1 a同步采集了大气中的PM2.5(细颗粒物)样品,并研究了其中PAHs(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来源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武汉市ID、DT、BG采样点的ρ(PAHs)年均值分别为(75.60±28.12)(59.77±22.81)(24.27±9.15)ng/m3,并呈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的季节性变化趋势.PMF(正定矩阵因子分析)结果显示,ID、DT、BG采样点的PAHs的主要来源分别为燃煤和扬尘(35%和33%)、机动车和扬尘(30%和34%)、机动车和木质燃烧(33%和32%),在ID和DT采样点,扬尘对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贡献都很大,而燃煤和木质燃烧分别是ID和BG采样点PAHs的重要来源,在3个采样点中,机动车对颗粒物中PAHs贡献都较大,尤其是DT和BG采样点,机动车的贡献都超过30%.利用后向轨迹模型分析采样期间武汉市的气团来源,并结合每天的ρ(PAHs)发现,不同聚类气团对应的ρ(PAHs)差异很小,表明区域传输对武汉市PAHs贡献不大.通过武汉市大气颗粒物中PAHs吸入风险评估发现,武汉市PAHs的吸入风险范围在10-7~10-5之间,ID和DT采样点的部分人群的吸入风险稍高于安全范围(10-6以下),有潜在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999.
TC18钛合金在海洋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TC18钛合金应用范围扩展和产品结构的设计与选材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宏微观腐蚀形貌、静态力学性能、断裂韧度、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研究TC18钛合金在海洋大气环境下暴露6年的腐蚀行为。结果 TC18钛合金在微观形貌上未见点蚀坑等明显腐蚀,抗拉强度和断裂韧度随海洋环境试验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试验4年,TC18断裂韧度下降了6.7%,其断口形貌表现为准解理断口。在da/d N-ΔK双对数坐标中,2,4,6年三个试验周期中两者均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Paris公式da/d N=C(ΔK)~n中,参数分别为C_1=5.846×10~(-11),n_1=2.320,C_2=6.01×10~(-14),n_2=3.48,C_3=1.81×10~(-13),n_3=3.30。结论 TC18钛合金在海洋大气环境下表现出较低的腐蚀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00.
高校环境类专业对科研人才培养的要求较高,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为了培养高校环境类科研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构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对环境类专业科研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向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方向偏移,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科研人才将科研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注重环境类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坚定投身环境保护事业中的决心,减少环境类专业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