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34篇
安全科学   138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520篇
基础理论   73篇
污染及防治   94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环境污染仍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其中,水污染问题尤为尖锐。在治理污染的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大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与人的合作,区域与区域的合作,国家与国家的合作,这些都已变成家常便饭。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水污染使可用水资源越来越匮乏,渐渐人们用水不能得到满足。想要解决用水问题,首先要从治理水污染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各区域既有合作也有纠纷,如何治理污水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江西韩江为例,来探讨跨界水污染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82.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防灾避难场所选址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固定避难场所选址的影响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与信息熵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影响因素权重。建立了多目标规划选址模型,并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模型综合考虑了避难场所的灾害风险、区位规模和防灾救灾设施等因素,因此模型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最后,结合实例,验证了该模型与求解算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3.
徐敏  杜洪宇  郭家明  赵晓丹  卢卫  孙超  陈宇  周振 《环境工程》2022,40(10):169-175
基于水质特性分析,以物质资源化为核心,构建了脱硫废水强化递级分盐预处理-膜浓缩电解制氯零排放工艺,并进行了35 d的中试试验(500 L/d)。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和物质的充分资源化。预处理模块出水SS、Mg2+、SO2-4和Ca2+去除率分别为100%、96.6%、99.8%和98.9%;各处理单元沉淀物分别为CaSO4、Mg(OH)2、钙矾石和CaCO3,其纯度可分别达到86.9%、99.8%、88.3%和99.9%,可作为脱硫石膏、除磷剂、阻燃剂和脱硫剂进行资源化利用;膜浓缩电解制氯模块所得次氯酸钠符合GB 19106-2013《次氯酸钠》中A型Ⅲ级要求,可用于消毒、杀菌与水处理。  相似文献   
84.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畜禽养殖区,也是最重要的生态带和经济带,提高该区域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水平,对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该区域平原地429个畜禽规模养殖场为研究对象,围绕畜禽粪污收集、处理、粪肥还田利用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链条技术深入剖析,分析该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关键工艺技术与设施装备。结果表明: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收集方式以干清粪为主,固体粪便普遍采用堆沤处理,72.3%以上的养殖场堆(沤)肥设施面积符合规范要求;畜禽粪水处理主要采用贮存和厌氧发酵技术,仅17.89%的养殖场粪水贮存池容积和67.5%的养殖场沼气发酵容积达到建设规范要求;粪肥还田是粪污资源化利用主要方向,以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但存在养殖场配套粪肥消纳土地面积不足等问题,近25.56%的养殖场未达到要求。建议根据该区域养殖和区位条件,进一步规范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装备水平,引导规模养殖场按照种养平衡的要求配套消纳土地,同时加强对施用粪肥的农田土壤进行跟踪评估,提高粪肥还田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85.
为揭示湖北省PM2.5和臭氧(O3)复合污染演变特征,基于湖北省17个地市的空气质量国控点和武汉市大气超级站组分监测数据,全面分析湖北省17个地市2015—2020年PM2.5和O3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探讨PM2.5和O3协同效应的成因机理. 结果表明:①2015—2020年,湖北省PM2.5显著改善,平均降幅为4.7 μg/(m3·a),但冬季负荷仍较高,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O3污染凸显,平均增幅为3.8 μg/(m3·a),污染集中在4—10月的暖季,东部地区最严重,近两年超标天数已与PM2.5相当. ②湖北省PM2.5和O3关联日趋密切,协同效应显著,日评价指标显示夏季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7),近两年当PM2.5浓度≤50 μg/m3时,相关系数高达0.63;冬季PM2.5浓度与Ox(O3+NO2)浓度呈正相关,尤其2020年东部城市二者相关性高达0.46,显示大气氧化性对PM2.5二次污染的重要性. ③以武汉市为例,归纳PM2.5和O3复合污染的成因,暖季低PM2.5背景下,高温、中等湿度和弱风速的气象条件以及VOCs和NOx等前体物的高浓度排放,使得受VOCs主控的光化学反应加剧,易造成O3污染,从而加强PM2.5二次生成;冬季高的大气氧化性,叠加不利气象条件,促进颗粒物的二次生成,导致重污染时PM2.5组分以硝酸盐等二次无机组分为主. 研究显示,湖北省PM2.5和O3协同控制重点为,在保持现有NOx控制力度基础上强化VOCs控制,遏制暖季和东部区域O3浓度上升,加强冬季和中部PM2.5治理.   相似文献   
86.
有机肥在改良土壤的同时也会改变农药的环境行为. 为明确施加牛粪有机肥对灰钙土吸附阿特拉津(ATZ)的影响作用及机制,采用批平衡试验,分析其吸附动力学、热力学以及牛粪施加量、pH、离子强度等因素对ATZ吸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ATZ在灰钙土与施加牛粪灰钙土上的吸附均可分为快吸附、慢吸附直至平衡的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其吸附过程,施加有机肥增加了ATZ在灰钙土上的平衡时间,吸附速率受颗粒内扩散和外部液膜扩散共同控制. ②施加牛粪有机肥后,灰钙土对ATZ的吸附热力学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1/n在0.42~0.64之间,吸附属“L型”模式,低温和高温均会抑制ATZ在灰钙土上的吸附. ③pH和共存离子是影响ATZ在灰钙土上吸附的重要因素,随pH的升高,ATZ在灰钙土与施加牛粪灰钙土上的吸附量降低,这是由于碱性情况下,ATZ以阴离子存在,与带负电的灰钙土产生静电排斥作用;灰钙土施加牛粪有机肥后,共存阳离子对ATZ的吸附抑制作用明显,增加离子强度可能导致竞争吸附的存在,从而抑制有机离子在灰钙土上的吸附,且离子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 研究显示,土壤施加牛粪有机肥后,ATZ的吸附量增加,吸附由疏水性分配转变为多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表明施加牛粪有机肥会改变ATZ在灰钙土上的吸附行为和机制,降低ATZ在灰钙土中的迁移风险. 研究结果将为贫瘠黄土土壤改良风险和三嗪类农药的管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细菌等致病微生物可通过空气、水、土壤、食物等途径在自然界中传播,易对人体造成诸如肺结核、淋病、鼠疫等健康风险。目前广泛使用的灭菌方式包括紫外线、臭氧、氯气、电荷等物理或化学方法,其中电荷杀菌因具有无组织毒性的优点被广泛使用。研究表明:有机阳离子型电荷杀菌材料相比传统的金属离子杀菌材料具有抗菌效能优异、不产生耐药性、生物安全性高等优点,其杀菌性能受分子大小、烷基链、反离子类型、电荷密度等因素影响。本文系统综述了目前有机阳离子型电荷杀菌材料的类型、结构特征、杀菌性能及影响因素,抗菌机理及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为有机阳离子型电荷杀菌材料的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8.
长江中下游河道与岸线演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变化的主要因素,它们分别是河岸崩塌,泥沙淤积及人类活动等,其中河岸崩塌是河道岸线演变的最主要原因。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势是稳定的,但五个河段有各自演变特点和规律,其中宜昌-枝城段河道与河床比较稳定,岸线顺直,但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对河床的冲刷作用较大;荆江段是长江著名的河曲段,其冲淤变化较大;城陵矶至湖口段为节点和分汊河床组成,一般来说节点较为稳定,而分汊河床不太稳定,湖口至江阴河段岸线一般较为稳定,但弯道河床变化较大;河口段不但受江流作用影响,还受潮流与波浪等共同影响,所以河口河床演变迅速,主要表现为汊道主泓迁移摆动。  相似文献   
89.
长三角区域人为源活性挥发性有机物高分辨率排放清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本地实测,结合美国EPA的SPECIATE 4.4数据库,建立了长三角区域人为源活性挥发性有机物(VOCs)高分辨率排放清单,分析了区域内VOCs的排放特征和组分构成;计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结果表明,2017年,长三角区域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为4.9×106 t,其中工艺过程源、工业溶剂使用源、移动源、生活源、储运源、农业源和废弃物处理源排放贡献分别为:34.3%、27.1%、19.5%、9.7%、6.1%、2.5%和0.4%.芳香烃和烷烃是VOCs的主要种类,均各占长三角VOCs排放总量的25%.工艺过程源、工业溶剂使用源、移动源和生活源OFP贡献率分别为38.3%、21.5%、16.4%和13.2%,SOAP贡献率分别为26.2%、34.1%、18.1%和17.9%,与VOCs排放量的主要贡献源基本一致.各城市VOCs重点排放行业存在较大差异,重点城市群以石化化工和装备制造为主,区域北部则以木材家具等涂装行业为主.计算表明,丙烯、间/对-二甲苯和乙烯是臭氧主要贡献源;甲苯、1,2,...  相似文献   
90.
为了研究爆炸冲击波对结构的影响,基于一维爆炸波轴向传播方程,结合流固耦合的方法,借助 ANSYS/ LS?DYNA 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单层单跨框架模型。考虑高温软化效应和应变率对屈服强度的影响,分析连接方式为固定端时爆炸波的传播,研究爆炸与火灾联合作用下爆炸波在钢结构构件中的传播规律及其破坏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垂直爆炸波方向的竖向构件内力的分布具有弱传递性,沿爆炸波方向的杆件动力响应显著;700 ℃爆炸冲击波在杆端往复传播导致在钢结构杆件中传播速度明显比常温下慢,但截面轴向速度的峰值变大,约为 200 ℃的 3 倍,并且沿爆炸波方向杆件的轴向速度比垂直方向杆件的轴向速度大得多;常温下,垂直爆炸波的梁因受剪单元提前发生失效;高温下,构件损伤严重,垂直爆炸波方向的梁最先发生弯剪破坏,其次为柱剪切破坏,最后沿爆炸波方向的梁产生受压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