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5 毫秒
31.
在农业灌溉中,出于节约的目的,采用滴灌的灌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根据灌溉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滴灌分为泵注式、文丘里式、压差式以及水驱动混合注入式等,其中,水驱动混合注入式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滴灌方式。本文从滴灌技术的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在农业节水灌溉中滴灌技术的优势,并提出了几点改善滴灌技术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2.
介绍了半干法脱硫技术在国电靖远电厂220MW机组脱硫升级改造项目中的应用,分析了脱硫改造选型的依据和过程,探讨了半干法脱硫设备的结构、特点及优势,为同类脱硫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天津市PM2.5-O3复合污染特征及来源,基于2017~2019年高时间分辨率PM2.5、 O3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数据,对复合污染下天津市VOCs浓度水平、化学组成及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2019年,天津市复合污染日为34 d,分布在每年的3~9月,年度变化呈现稳中略升趋势;小时ρ(PM2.5)在75~85μg·m-3时,小时ρ(O3)存在峰值区(301~326μg·m-3).复合污染下ρ(VOCs)为72.59μg·m-3,烷烃、芳香烃、烯烃和炔烃质量分数分别为61.51%、 20.38%、 11.54%和6.57%; VOCs中浓度较高的前20种物种的浓度均上升,其中乙烷、正丁烷、异丁烷和异戊烷等烷烃类物种质量分数上升,烯烃和炔烃类质量分数略下降,芳香烃类中的苯和1,2,3-三甲苯质量分数略升....  相似文献   
34.
为探究典型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和年际变化,分别于2017年、2019年和2021年在天津城市隧道开展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观测研究,并对交通排放政策控制效果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2021年天津市混合车队的NOx、CO和PM2.5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30.1±4.2)、(316.4±23.9)和(6.9±1.5) mg·km-1·辆-1,比2019年分别降低了51.2%、22.3%和17.9%,比2017年分别降低了62.3%、33.0%和25.8%.污染物排放呈明显的日变化特征,0:00—5:00时段车队平均排放因子显著高于白天,这与柴油车占比高度相关.通过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分析发现,2021年观测期间隧道内柴油车NOx、CO和PM2.5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403.7、1597.4和112.8 mg·km-1·辆-1,分别是汽油车排放因子的18.4、5.3和34.2倍.基于排放因子年际变化的政策评估分析表明,老旧车淘汰政策对NOx、CO和PM2.5减排分别贡...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湖南省绥宁县黄桑坪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的种群结构、特定时间生命表、生殖价分析、分布数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种群结构数量具有"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为衰退型种群,虽然种群有一定的幼龄个体,但死亡率高,35 a内长苞铁杉的年龄结构模型为:Age(a)=0.002 765(DBH)3-0.128 756(DBH)2+4.120 978(DBH)+13.439 846(R=0.991 2,F=2 654.48);(2)长苞铁杉种群既有r对策特征,又有K对策特征,该种群处于r对策→K对策的过渡阶段;(3)长苞铁杉的累积剩余生殖价(SRRV)和整个生活史的总生殖价(TRV)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而生殖投资策略(OREx)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具有"n"型变化特征,说明长苞铁杉种群有实现生殖与恢复的可能,但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36.
为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环境稳步提升,丰富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管理效能,基于对企业安全生产环境建设的深入思考,开展以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为核心的“三化”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结合化工机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际,分析提出“三化”型双重预防机制的系统架构,阐述系统功能设计要求、关键技术与创新点,总结系统实际运行效果,表明基于“三化”型双重预防机制的系统能够推动建设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安全生产环境,并可为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提供可靠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37.
2019年天津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13,自引:13,他引:0  
为了解天津市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基于2019年城区点位高时间分辨率在线监测数据,对天津市VOCs浓度水平、化学组成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天津市VOCs年均浓度为48.9 μg·m-3,不同季节浓度水平依次为:冬季(66.9 μg·m-3) > 秋季(47.9 μg·m-3) > 夏季(42.0 μg·m-3) > 春季(34.6 μg·m-3).化学组成包括烷烃、芳香烃、烯烃和炔烃,年均浓度占比分别为:65.0%、17.4%、14.6%和3.0%,其中烷烃、芳香烃和炔烃占比分别在秋季、夏季和冬季最高,烯烃占比在夏季和冬季均较高.春夏季烷烃、烯烃、芳香烃和炔烃的臭氧生成潜势贡献分别为:16.9%、48.6%、33.5%和1.0%,乙烯、丙烯、间/对-二甲苯、1,2,3-三甲苯、甲苯、异戊二烯、反-2-丁烯、顺-2-戊烯、邻-二甲苯和间-乙基甲苯的臭氧生成潜势较高;秋冬季芳香烃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贡献高达91.5%,邻-二甲苯、甲苯、间/对-二甲苯、乙苯、邻-乙基甲苯和苯是主要贡献物种.PMF解析结果表明,春夏季VOCs主要来源分别为:机动车排放源、LPG/NG和汽油挥发源、溶剂使用源、石化工业源、燃烧源和天然源,贡献率分别为:29.2%、19.9%、16.4%、10.3%、7.3%和6.6%;秋冬季VOCs主要来源分别为:LPG/NG和汽油挥发源、机动车排放源、燃烧源、溶剂使用源和石化工业源,贡献率分别为:32.4%、21.9%、18.5%、13.3%和8.4%.与春夏季相比,秋冬季VOCs来源中LPG/NG和燃烧源贡献率分别显著上升62.8%和153.4%,其他源贡献率下降18.4%~25.0%.结合解析得到的各源类成分谱结果,春夏季石化工业源和溶剂使用源排放以烯烃和芳香烃为主,为臭氧防控重点管控对象;秋冬季燃烧源和溶剂使用源排放芳香烃类物质较多,为SOA重点防控源.  相似文献   
38.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跨国界建设项目的数量不断增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跨国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引起多方的高度重视。本文以跨国界建设项目“阿穆尔一黑河边境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项目”环评为例,分析了跨国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与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应该高度重视跨国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并支持相关环评机构之间探讨建立跨国界建设项目联合环评或环评信息交换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应意识到开展跨国界建设项目的联合环评或信息交换将面临很大挑战,如制度不同、标准不同、评价方法不同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双方专家层面的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39.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特征与养分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养分存在明显差异,从裸荒地阶段(Ⅰ)、草本阶段(Ⅱ)、灌木阶段(Ⅲ)到乔木阶段(Ⅳ),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显著增加(P<0.05),全磷、pH 值逐渐减小(P>0.05),全钾和速效钾的差异变化不大。2)不同恢复阶段微生物总数显著增加(P<0.05),其中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真菌数量的大小顺序为草本阶段(Ⅱ)>裸荒地阶段(Ⅰ)>灌木阶段(Ⅲ)>乔木阶段(Ⅳ)(P<0.05);放线菌数量的大小顺序为草本阶段(Ⅱ)>乔木阶段(Ⅳ)>裸荒地阶段(Ⅰ)>灌木阶段(Ⅲ)(P<0.05)。裸荒地阶段(Ⅰ),细菌数量与放线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草本阶段(Ⅱ),放线菌数量与真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灌木阶段(Ⅲ)和乔木阶段(Ⅳ),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与放线菌数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3)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恢复阶段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之间的相关性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密切(P<0.05或P<0.01),而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较弱(P>0.05)。4)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属性和土壤养分的耦合关系不同。裸荒地阶段(Ⅰ),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主要影响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P<0.01)。草本阶段(Ⅱ),土壤有机质、全磷和 pH 值起较大作用,主要影响微生物量碳、细菌、真菌(P<0.01)。灌木阶段(Ⅲ),土壤有机质、全磷和pH主要影响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真菌(P<0.01)。乔木阶段(Ⅳ),全磷、碱解氮和pH值主要影响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细菌(P<0.01)。研究结果对于构建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0.
采用海藻酸钙包埋法固定活性黑5高效脱色菌,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的最优条件,考察了pH、温度、初始染料浓度和重复利用次数等因素对固定化菌体脱色特性的影响,同时通过投加固定化颗粒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研究其生物强化作用。结果表明,最优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3%,CaCl2浓度2%,菌体量与包埋剂量之比2:1;固定化颗粒对染料脱色的最适pH为8左右,最适温度为30℃,具有耐低温、染料浓度耐受极限高和可重复利用等特性,但在强碱性、高温和重复利用多次后,其机械强度降低;固定化菌体对以葡萄糖为外加碳源的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较好,且浓度以1 g/L为宜,在厌氧污泥反应器中投加固定化颗粒对染料去除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