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综合类   164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夏末秋初北京市区与背景区大气污染物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北京市区和背景区——河北兴隆县选点,对比两地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及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除O3外,北京市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均高于背景区,其ρ(PM10),φ(NOx)和φ(SO2)的平均值分别是背景区的1.6,3.1和4.0倍,而背景区φ(O3)平均值则是北京市区的2.2倍;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比较,夏末秋初基本上不存在SO2和NOx污染,大气污染物中超标最严重的是O3,北京市区与背景区的超标天数分别是46.9%和65.5%,其次是PM10,北京市区超标天数达到25%,背景区则全部达标;北京市区与背景区的大气污染物日变化特征明显不同,其中北京市区的日变化主要受人为活动影响,表现出典型的城市特征,而背景区日变化受人为活动影响小.   相似文献   
192.
唐山夏秋季大气质量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了研究唐山市大气污染状况和其在奥运期间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于2007年、2008年夏秋季节,使用全自动在线观测仪器对唐山市大气质量进行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唐山大气细粒子PM2.5夏季平均浓度为105.1μg.m-3±46.5μg.m-3,秋季为108.1μg.m-3±61.8μg.m-3;O3小时浓度最大值夏季平均为153.9μg.m-3±50.9μg.m-3,秋季为114.6μg.m-3±56.5μg.m-3;NO2的夏、秋季节平均浓度分别为39.2μg.m-3±10.0μg.m-3与42.7μg.m-3±11.6μg.m-3;SO2夏、秋季节平均浓度分别为44.8μg.m-3±31.1μg.m-3、52.2μg.m-3±25.2μg.m-3;大气氧化性Ox(O3+NO2)夏季平均为111.9μg.m-3±27.0μg.m-3,秋季为87.2μg.m-3±27.8μg.m-3.唐山市大气细粒子污染严重,是京津冀地区细粒子的主要源之一;SO2、NO2浓度比周边地区高,但并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NO2主要源于汽车尾气排放,长期变化小;O3浓度相对周边地区较低,但当地O3前体物(NOx)相对高排放对区域内臭氧生成的影响尚不清楚.北京奥运期间,受减排措施影响唐山大气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SO2、PM2.5下降最为显著.奥运减排措施可以作为改善唐山大气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3.
北京地面紫外辐射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安俊琳  王跃思  李昕  孙扬  申双和 《环境科学》2008,29(4):1053-1058
基于北京城区太阳辐射和污染气体观测资料,运用TUV4.4辐射传输模型,研究了城市大气中太阳紫外辐射与空气污染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臭氧总量平均为329DU,并呈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的季节变化规律,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受城区大气污染的影响,地面处的紫外辐射量大幅减少(最大50%),且在夏季波动较大;云和污染物对紫外辐射的影响要大于总辐射,紫外辐射衰减约为总辐射衰减的2倍;城市低层大气中O3和NOx浓度的增加是造成紫外辐射衰减的重要原因,午后O3浓度与紫外辐射衰减相关系数为0.70.  相似文献   
194.
采暖期开始前后北京大气颗粒物中化学元素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杨勇杰  王跃思  温天雪  李亮 《环境科学》2008,29(11):3275-3279
为比较研究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大气颗粒物的特征,2006年11月,在北京城区采用Andersen分级撞击式采样器进行了大气气溶胶分级采样,并利用ICP-MS对其中22种化学元素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暖期As、Se、Mo、Cd浓度较采暖前上升2倍以上,Zn、Pb、Tl、K、Se、As、Cu、Cd、Ag在细粒径段的分布出现大幅度的增长,Zn、Na出现向细粒径段移动的趋势.因子分析表明,在采暖期燃烧源的贡献增强,地壳源的贡献减弱.  相似文献   
195.
为探究洛阳地区碳质气溶胶尤其是棕碳的季节、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解析,于2018~2019年的四季共采集到98个样品,并分析了碳质气溶胶浓度特征和光学特性.4个季节ρ[有机碳(OC)]和ρ[元素碳(EC)]介于(7.04±1.82)~(23.81±8.68)μg·m-3和(2.96±1.4)~(13.41±7.91)μg·m-3,呈现冬高夏低的季节变化趋势;与2015年相比,碳质组分的占比升高了8.33%~141.03%,二次有机气溶胶占比(SOC/OC)升高了0.77%~63.14%.碳质气溶胶光吸收截面(MAC)值与碳质组分的浓度呈现出不同的季节变化,秋季(7.67m2·g-1)>冬季(5.65 m2·g-1)>春季(5.13m2·g-1)>夏季(3.84m2·g-1),445 nm处的MAC值(3.84~7.67m2·g...  相似文献   
196.
长白山PM2.5中水溶性离子季节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为了解长白山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05年6月~2008年12月,在长白山北坡海拔763 m处利用大流量滤膜采样器采集PM2.5样品,并用离子色谱分析其中的主要水溶性离子成分含量.结果表明,3种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SO2-4、NH+4和NO-3季节变化趋势明显,SO2-4夏季浓度最高,秋季浓度最低;NO-3冬季浓度最高,夏季浓度最低;NH+4的季节变化趋势主要受到SO2-4和NO-3季节变化趋势的影响.不同方向后向轨迹所对应的总水溶性离子浓度存在明显差异,浓度排序依次是NE相似文献   
197.
重庆市北碚城区大气中VOCs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2012年3月~2013年2月,使用特制的不锈钢钢瓶采集重庆市北碚城区大气样品,并采用三步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所采集的气体样品进行检测.本研究共检出78种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其中烷烃25种,烯烃15种,芳香烃28种,卤代烃10种.结果表明,重庆市北碚大气中年均浓度最高的前7种VOCs分别为:二氯甲烷(3.08×10-9,体积分数,下同)、苯(2.09×10-9)、异戊烷(1.85×10-9)、甲苯(1.51×10-9)、丙烷(1.51×10-9)、间/对-二甲苯(1.43×10-9)、苯乙烯(1.39×10-9).北碚大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s)浓度为33.89×10-9,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42.57×10-9)>秋季(33.89×10-9)>冬季(31.91×10-9)>夏季(27.04×10-9).从组成来看,烷烃和芳香烃对TVOCs贡献最大,分别达到31.5%和30.7%;其次是卤代烃类,占27.4%;含量最少的组分是烯烃,所占比例仅为10.4%.采用臭氧生成潜势对VOCs组分活性分析结果表明,烯烃类和芳香烃类化合物是对北碚大气O3生成贡献最大的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气样品中VOCs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北碚大气VOCs主要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贡献比为50.41%.北碚大气中T/B年均值为0.73,表明大气中的苯类物质主要来源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受溶剂挥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8.
为研究我国华北地区大气污染区域传输过程,2006-06在泰山日观峰上的泰山气象站,利用Andersen分级采样器同步进行了大气气溶胶采样,样品用离子色谱(IC)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O2-4、NH 4、K 的浓度在0.43~0.65 μm出现峰值;Ca2 、Mg2 的浓度在4.7~5.8 μm出现峰值;NO-3、Na 、Cl-的浓度在0.43~0.65 μm和4.7~5.8 μm出现峰值.观测期间,高浓度的硫酸盐的质量中位直径在0.5~0.8 μm,属于"液滴模态".二次离子(SO2-4-、NH 4、NO-3)和K 浓度变化很剧烈,其它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其中SO2-4的变化幅度最大,最低浓度为4.0 μg穖-3,最高浓度达到42.3 μg穖-3.来自泰山南方潮湿的气团是形成二次离子高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9.
北京大气PM10中水溶性金属盐的在线观测与浓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北京大气可吸入气溶胶(PM10)中水溶性金属盐的变化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钠盐、钾盐、镁盐、钙盐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1.4μg/m3、0.5~2.5μg/m3、0.1~0.5μg/m3、0.6~5.8μg/m3,不同水溶性金属盐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季节不同。水溶性金属盐没有明显的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差异,说明冬季采暖不是它们的主要来源。海盐和土壤源是北京大气PM10中Na+的主要来源,K+的主要来源包括秸秆燃烧和生物质排放,土壤源是Mg2+和Ca2+的重要来源。水溶性金属盐的日变化规律不同。降水对Na+、K+、Mg2+、Ca2+的清除分别为10%~70%、20%~80%、10%~77%、5%~80%。  相似文献   
200.
为探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期成都大气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季节变化及来源等特征,本研究于2016~2017年在成都城区进行了分季节PM2.5样品的连续采集,对其中WSIIs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年均ρ(PM2.5)和ρ(WSIIs)分别为(114.0±76.4)μg.m-3和(41.2±31.3)μg.m-3,ρ(WSIIs)可占ρ(PM2.5)的36.1%,其季节贡献特征为:秋季(39.5%)>冬季(38.2%)>春季(32.5%)>夏季(28.9%).全年及各季节P(PM2.5)和ρ(WSIIs)均值均表现为夜间高于白天,且昼夜差异幅度呈现出了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SNA(SO42-、N03-和NH4+)是WSⅡs的重要组成,在春、夏、秋和冬这4季中可占到整体ρ(WSIIs)的84.2%、86.6%、86.3%和87.0%.秋和冬的ρ(NO3)/ρ(SO42-)比值分别为1.1和1.6,高于春和夏的0.96和0.57,移动源和固定源相对贡献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观测期间WSIIs主要来源包括二次生成、扬尘源和燃烧源.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来自成都东部地区的近地气团对应的P(PM2.5)低于源自西部的高空气团,就WSIIs构成而言,东部气团对应的ρ(SO42-)占比高于西部气团,而西部气团对应的ρ(NO3-)占比则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