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170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82.
滤料是捕集微细粒子的最有效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着除尘效果。本文研究了不同风速下不同克重、不同透气度的涤纶针刺滤料和PTFE水刺滤料的分级计数效率、PM_(2.5)计重效率性能。结果表明,过滤效率随克重的增大而增大,随过滤风速的增大而减小;如过滤直径为2.5μm的粒子,1.5 m/min风速下涤纶针刺毡的克重从500 g/m~2增加到600 g/m~2时效率从69.97%增加到81.84%;风速从1.5 m/min增加到3.0 m/min时,500 g/m~2涤纶针刺毡的效率从69.97%减小到44.69%。  相似文献   
83.
2016~2017年长荡湖流域河湖系统营养盐时空分布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江苏省常州市长荡湖流域河湖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探讨了水体氮、磷等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6~2017年长荡湖流域河湖系统氮、磷污染突出,河流TN、NO3--N、NH4+-N、TP和Chla平均质量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3.70±0.76)mg ·L-1、(1.81±0.42)mg ·L-1、(1.03±0.61)mg ·L-1、(0.38±0.31)mg ·L-1、(25.74±37.00)μg ·L-1和(6.35±0.81)mg ·L-1.河流总氮污染季节差异明显,表现为冬、春季劣于夏、秋季,河流总磷污染表现为秋、冬季劣于春、夏季,空间差异表现为北 > 西北 > 南 > 东部,河流处于中~高度富营养化状态.湖区TN、NO3--N、NH4+-N、TP和Chla平均质量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2.25±0.94)mg ·L-1、(0.98±0.47)mg ·L-1、(0.19±0.14)mg ·L-1、(0.11±0.03)mg ·L-1、(18.71±8.76)μg ·L-1和(4.59±1.09)mg ·L-1,氮、磷质量浓度均超过Ⅲ类水标准,在空间上表现为从西部向东、南部降低的趋势,湖区处于轻~中度富营养状态.丹金溧漕河、通济河与薛埠河等河流是长荡湖流域河湖水系的主要污染物输送通道,丹金溧漕河干流输送氮、磷年通量最大,约为通济河和薛埠河年通量总和的10~12倍.长荡湖流域河流氮、磷污染同时受到农业面源污染物流失与城镇污水排放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和大气沉降是导致长荡湖流域河湖系统氮、磷污染加剧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4.
徐强  张佳欣  王莹  谢涛  强志民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2):4234-4239
供水管网漏损是国内外供水行业面临的普遍难题,不仅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而且带来管网水质二次污染风险.因此,管网漏损控制一直是供水行业的研究热点.尤其是近年来智慧水务的发展,使管网基础信息与运行监测数据不断完善,大大推动了管网漏损控制技术的发展.综述了管网破损预测、管网漏损识别定位、管网漏损控制方案优化、数据质量控制与漏损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当前研究的特点与不足,以期为管网漏损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5.
人工甜味剂(ASs)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水体中被广泛检出,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糖精(SAC)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紫外/过氧化氢(UV/H2O2)和UV/过硫酸盐(PS)两种高级氧化工艺(AOPs)降解SAC的动力学、影响因素、矿化率、转化产物和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单独的UV、PS和H2O2对SAC的去除效果有限(去除率<5%),UV/H2O2和UV/PS工艺对SAC的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99%)且降解符合伪一阶动力学,速率分别为0.38 min-1和0.09 min-1.降低溶液pH值、增大PS浓度均可促进SAC降解;但随着H2O2浓度的升高,SAC降解效率先增加后减小.相比UV/PS工艺,UV/H2O2工艺降解SAC的矿化率更高(可达43%).产物鉴定结果表明,两种UV-AOPs氧化降解SAC均会生成开环产物,表明反应会破坏SAC分子中的N—S结构.此外,UV/H2O2工艺更易生成羟基化产物,二聚体产物仅在UV/PS工艺中被检测到.  相似文献   
86.
2017年4月(丰水期)和2017年10月(枯水期)对重庆市北碚区5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重金属(As,Cr~(6+),Cd,Mn,Fe,Pb,Se,Hg,Cu,Zn)进行监测,运用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推荐的水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用水源地中重金属指标通过饮用水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5个监测点躯体毒物质(Mn,Fe,Pb,Se,Hg,Cu,Zn)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度在(10~(-9)-10~(-11))a~(-1)数量级之间。1、2、3监测点基因毒物质(As,Cr~(6+),Cd)的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度在(10~(-6)-10~(-5))a~(-1)数量级之间,基因毒物质健康风险水平远超过了躯体毒物质,但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有毒有害物质健康危害风险最大可接受值(5.0×10~(-5)a~(-1));基因毒物中As占总风险度99.99%表明是产生健康风险的主要污染物,因此应优先考虑防治As对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污染。  相似文献   
87.
淄博市博山区环境监测站针对本地区各单位污染源排放口(点)的混乱现状,按照国环监字91(86)号文关于《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从去年七月份开始,有计划地开展了污染源监测口(点)规范化工作,具体做法如下:1 以点带面,循序渐进,逐步推广首先选择了三个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单位进行了整顿工作的试点,摸索经验,找准路子.如在淄博制酸厂试点中,监测站科技人员会同厂环保处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努力实践,摸索出高大的砖式烟囱和不同情况下的铁制烟囱上的监测口的开设和监测平台以及电源箱配置等经验,在攀登、传送仪器和实地监测以及安全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整地设计了技术方案,编制了整顿工作计划并以文件形式向全区104个单位下达了分三批进行整顿的任务.  相似文献   
88.
目前,隧道结构防火措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参阅大量文献,分析了采取隧道防火保护的原因,将隧道结构的防火措施分类进行了评析,重点介绍了喷射无机纤维防火材料在隧道中的应用,分析了喷射无机纤维防火材料的防火隔热保护机理及特点,并对今后隧道防火材料的发展进行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89.
短小芽孢杆菌A—30耐碱性木聚糖酶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PCR方法对短小芽孢杆菌A-30菌株的耐碱性木聚糖酶基因进行克隆。在木聚糖选择平板上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阳性克隆,提取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过夜培养物胞外、胞内和周质空间的木聚糖酶酶活分别为0.159IUmL^-1、0.322IUmL^-1和0.007IUmL^-1。此木聚糖酶表现出较宽的pH作用范围,最适作用pH7左右,在pH9时仍有60%以上的酶活性。图4参14  相似文献   
90.
为了澄清1 330 m中段巷道发生冒顶、片帮及底鼓的原因,并预测深部各中段巷道的地压显现规律及治理对策,应用FLAC3D模拟实际开挖和开采过程,并分析巷道围岩的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巷道地压显现是拉应力长期作用而发生疲劳拉坏的结果;南侧矿体无断层与巷道贯通,且离1 330 m中段巷道较远,其开采对巷道稳定性影响微弱;北侧矿体有正断层与巷道贯通,离巷道水平距离只有10 m,其开采是引起巷道围岩拉应力增大的主要原因,贯通断层是引起巷道围岩拉应力增大的次要原因;深部巷道应布置在矿体下盘分界线以外不小于15 m处;鞍部矿体采空,有利于1 330 m中段巷道卸压,对1 280 m中段巷道卸压效果微弱;确保断层附近顶柱的完整性,有利于降低巷道围岩的拉应力;对拉伸疲劳破坏的巷道,采用无预应力锚杆支护几乎不起作用。该结论与开挖、开采实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