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170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太湖草型湖区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体营养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再悬浮过程中沉积物对水体营养盐的内源贡献是湖泊,特别是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采用原位沉积物柱样和原状上覆水的Y型扰动装置,被用来研究常规风情下太湖草型湖区沉积物的再悬浮和沉降过程对水体营养盐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风和中风的再悬浮过程导致水体氨氮和磷酸根磷含量显著下降,单位面积水柱含量最大变化量分别为-0.140 g·m-2和-1.59 mg·m-2;大风条件下,水体氨氮含量下降幅度很小,磷酸盐则出现明显增加趋势,最大增量为0.81mg·m-2.再悬浮过程之后的沉降过程中,中、小风条件的水体氨氮含量变小,大风条件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磷酸根磷含量在中、小风条件下与风浪前差别较小,大风条件的含量则明显增大,最大增量为1.36 mg·m-2.因此,沉积物的再悬浮过程和沉降过程对上覆水体的营养盐动态负荷都产生重要影响.与太湖无植被湖区的研究结果对比说明,水生植物的存在对风浪作用下沉积物与上覆水的物质交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2.
外源输入对底泥疏浚新生表层磷恢复及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外源输入对底泥疏浚新生表层磷恢复及迁移转化的影响尚不清楚,阐明该问题对于底泥疏浚实施后流域尺度上的外源控制及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原位模拟疏浚的方法研究在有无外源颗粒物输入条件下,疏浚前后新生泥水界面磷的迁移转化过程,并探讨疏浚对内源磷释放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疏浚后阻止外源颗粒物输入对沉积物总磷(TP)和总氮(TN)的控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疏浚显著降低了表层沉积物潜在可移动磷的含量,有外源颗粒物输入组潜在可移动态磷(Mobile-P)含量显著高于无外源组,变化的Mobile-P以铁结合态磷(Fe-P)为主,有机磷(Org-P)次之,弱结合态磷(Lb-P)含量较低不足总磷的1‰;实验210d后,有外源颗粒物输入疏浚组间隙水PO_4~(3-)-P浓度低于未疏浚组,无外源疏浚组显著低于未疏浚组(P 0. 05);无外源疏浚组间隙水PO_4~(3-)-P浓度保持着较低的水平,其余组间隙水中PO_4~(3-)-P浓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间隙水PO_4~(3-)-P浓度与其对应分层沉积物中Fe-P含量显著正相关;冬春季间沉积物的源-汇功能发生了转变,沉积物对上覆水由汇转变成为源;疏浚措施降低了底泥内源磷释放速率,可有效控制其内源磷释放,阻止外源颗粒物输入对疏浚控制内源磷负荷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3.
曝气气水比对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溶解氧角度出发,考察了曝气气水比对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影响。选取气水比为0、2、4、6、8、10、12七种工艺参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曝气可明显改善整个湿地的溶解氧水平及湿地的处理效果,尤其是脱氮效果。在气水比为6时,人工湿地各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最大,COD去除率为85.6%,TP去除率为70.9%,TN去除率为83.1%,NH3-N去除率为84.2%,出水NO3--N浓度最低,为6.32 mg/L。  相似文献   
74.
1998年 10月 21日 12时30分,云南省曲靖市审计局住宅楼工地一基坑在下放装满混凝土的吊桶时,吊桶脱钩坠落,致坑底作业工人杨某受伤,当即送往医院救治。经医院诊断为:颈椎部位脱节,左半部有粉碎性骨折,从肩部往下无知觉。工程承包者在支付800元入院费后离去,至20日伤者杨某之父多次找承包者支付治疗费,承包者共计支付2200元治疗费。因费用太少,无法维护治疗,伤者之父与承包者经长达13天协商无效后,向曲靖市总工会反映,请求协调。 调查核实情况曲靖市审计局住宅楼由十冶工程队承建,十四冶工程队将开挖基…  相似文献   
75.
应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石龙区地表水悬浮颗粒物(颗粒相)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分析了其在不同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并应用PAHs特征性比值对其进行了源解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除苊和二氢苊之外的14种美国EPA优控PAHs.水塘水、河流水颗粒相中PAHs含量远高于矿井水,且毒性等效浓度也较高,尤其是水塘水表现出更为严重的PAHs积累态势.源解析认为,矿井水颗粒相PAHs主要是其自身携带煤层中的粉尘所致;水塘水颗粒相PAHs以焦化飞灰、燃煤烟尘等燃烧产物输入为主;河流水颗粒相PAHs则不仅仅是由矿井水携带注入,大气颗粒物的干湿沉降及电厂、洗煤厂等工业废水也是重要的输入源.  相似文献   
76.
通过埋地管道-砂土的横向相互作用试验,研究了砂土密实度、管径、埋深等对土体极限抗力的影响,初步探讨不同埋深下的管土相互作用规律。根据试验中浅埋与深埋下管周土体不同的破坏模式,分别建立了管周土体破坏简化计算模型。借鉴桩土相互作用py曲线方法对管周土体发生不同破坏模式时的土体极限抗力进行了理论推导,并给出分别适用于浅埋与深埋工况下的土体极限抗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埋地管道-砂土相互作用简化计算公式与已有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均具有较高吻合度,验证了公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7.
操作条件对超滤膜运行经济稳定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棕榈油生产废水二级处理出水的超滤工艺条件进行考察和优化,并用膜通量衰减系数、平均跨膜压差及产水量各自加权相加所得综合指标来表征不同超滤操作条件下膜运行的经济稳定性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减小膜表面流速和产水率,提高处理废水温度均有利于系统经济稳定地运行;各运行参数对综合指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膜表面平均流速>产水率>温度;在保证出水质量的前提下,最佳组合操作条件为膜表面平均流速0.7m/s,产水率80%,废水温度30℃。  相似文献   
78.
首先将自配模拟尿液稀释不同的倍数后进行反渗透处理,确定了适宜的操作压力和合理的稀释倍数,然后用实际的人体尿液进行验证试验,经反渗透处理后,BOD5去除率达到98.3%、氨氮去除率达到97.7%、电导率降低了96.1%,产水投碱和二氧化氯后可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的要求,回用作冲厕用水。最后指出了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以期能为小便池废水的循环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9.
采集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的146个表层土壤样品,检测了6种优控酚类污染物.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致癌风险指数评价了酚类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及健康风险.借助主成分分析和绝对主成分分数-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对酚类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4-二氯酚和2,4,6-三...  相似文献   
80.
为了保障汽车道路试验安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设计提出汽车道路试验安全管理体系(SMS)总方案。根据OHSAS 18001和安全标准化规范的特点分析,论证了融合两种体系建立道路试验SMS的适用性。并从政策与目标、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和安全促进四个模块阐述了该体系的搭建思路、框架内容和搭建步骤。最后,以某自主品牌车企研发中心道路试验的应用情况为例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汽车道路试验SMS能有效防控风险、提升试验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