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9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484篇
安全科学   217篇
废物处理   74篇
环保管理   161篇
综合类   1095篇
基础理论   22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45篇
评价与监测   93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6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模糊集值统计法在煤矿安全评价指标权值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模糊集值统计的理论 ,对煤矿安全评价中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的指标进行数学分析 ,进一步改进了其权值的确定方法 ,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并对由此得出的权值进行了可靠性分析。通过实例表明 ,该方法克服了经典统计法的不足 ,提高了煤矿安全评价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72.
在我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地区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作为广东旅游资源最富集地区之一的韶关市的区域旅游开发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对该区旅游开发的战略背景、战略思想、战略定位、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3.
李兵  黎宗琪  张杰  张昌红 《安全》2019,40(5):15-18
随着页岩气平台井工厂化压裂施工启动,在大排量、高压力、长时间施工条件下,高压管汇失效爆裂大幅增加。为减少高压管汇在压裂过程中失效爆裂风险,运用故障假设、因果分析法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技术工艺、生产管理、工作环境5个方面分析事故的原因,提出了提升采购产品质量、修订完善高压管汇使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实施专业化管理、应用大数据管理高压管汇、优化现场地面高压管汇流程分配布局设计与联接工艺等高压管汇失效爆裂风险预防控制措施和失效后应急安全防护措施,建立了生命周期全过程、专业化的高压管汇失效爆裂防控与应急防护体系,实现风险可防受控。为页岩气压裂作业的安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4.
氢能具有储运便捷、来源多样、洁净环保等突出优点,许多国家把发展氢能作为重要的能源战略。氢安全是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重要保障。在分析国内外氢安全领域近年来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依次从氢泄漏与扩散、氢燃烧与爆炸、氢与金属材料相容性及氢风险评价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氢安全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对我国氢安全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5.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livestock manure nitrogen load on farmland (LMNLF) is often used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risk of livestock manure nitrogen...  相似文献   
76.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Light absorption enhancement of black carbon due to the aerosol mixing states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ization for climate modeling, while emission...  相似文献   
77.
张千湖  高兵  黄葳  颜晓妹  崔胜辉 《环境科学》2017,38(9):3610-3619
在人口增长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活性氮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为研究省级尺度活性氮排放规律,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2000、2005及2010年福建省人为源活性氮排放清单,分析各地市3个年份活性氮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特征.结果表明,3个年份福建省活性氮排放总量分别为538.4、587.0和619.97 Gg,呈整体增加趋势.在9个地级市中,增速最快的为莆田市,而漳州市排放量有所下降.排放量最大的为漳州和泉州,排放量最小的为宁德与厦门.从排放来源看,90%以上的排放来自农田生态系统和畜禽养殖系统.能源活动贡献较小,但其排放增长最为显著.2010年,各地市单位面积活性氮排放强度呈"东南沿海高西北内陆低"的格局,最高为厦门市,最低为三明市;GDP和人口排放强度则呈"东南沿海低西北内陆高"的格局,最高为南平市,最低为厦门市.在分析各地市活性氮排放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地区活性氮减排重点,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及下辖各地市活性氮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8.
不同湿地模型中根系微生物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林  李冰  余家辉  朱加宾  朱健 《环境科学》2017,38(8):3312-3318
为了研究不同植物和滤料组合的小型湿地模型在处理养殖池塘水体过程中根系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并分析植物对根系微生物富集的影响,本研究对两种植物(茭白和慈菇)和两种滤料(石榴石和磁铁矿)进行组合构建了6种不同的湿地模型,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湿地植物根系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和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湿地模型根系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所有收集的微生物总体上属于52个门,118个纲,455科,905个属和1 426个种;根据Shannon指数,茭白(平均为5.77)比慈菇(平均为5.29)在微生物富集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但是,慈菇和茭白根系微生物中变形菌门的比例分别平均为61.97%和51.78%,说明慈菇能够更好地富集变形菌.β-变形菌纲为实验期间不同植物根际富集的主要细菌类群.本研究结果为人工湿地植物优化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湿地组合最佳构建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9.
为了科学地诊断出存在的环境问题,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重点生态功能区雷山县为例,结合地形、地貌与气候等数据,以格网为评价单元,构建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区域综合法及格网GIS技术,对评价体系中各指标进行10 m×10 m尺度下的格网化表达,运用栅格数据的空间叠加方法及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模型,综合评价雷山县生态系统敏感性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雷山县生态系统敏感性较高,其中非敏感区和轻度敏感区面积较小,仅占总面积的5%和13.4%;其次是中度敏感区和极度敏感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6.3%和17%;高度敏感区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8.3%。  相似文献   
80.
In this work, a method was developed and optimized for the analysis of polyfluoroalkyl and/or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 content in surface water and sediment samples with high instrumental response and good separation. Surface water and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Yangtze River Delta(YR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rfluoroalkyl carboxylic acids(PFCAs), perfluoroalkane sulfonic acids(PFSAs), perfluoroalkyl phosphonic acids(PFPAs), perfluoroalkyl phosphinic acids(PFPiAs), and polyfluoroalkyl phosphoric acid diesters(di PA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PFCAs and PFSAs in YRD varied from 31 to 902 ng/L. PFCAs(≥ 11 carbons) and PFSAs(≥ 10 carbons atoms) were not detected in any surface water samples.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all PFCAs and PFSAs in surface water from the sampling areas decreas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Yangtze river(191 ng/L) ≈ Taihu lake(189 ng/L) Huangpu river(122 ng/L) ≈ Qiantang river(120 ng/L) Jiaxing urban river(100 ng/L). Strong significant(p 0.05)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many of the compounds were found in the sampling areas, suggesting a common source for these compounds. Only 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 was observed in all sediment samples, at concentrations varying from 0.02 to 1.35 ng/g. Finally, detection rates of two di PAPs were only 8% and 10%,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di PAPs was two to three times lower compared to PFCAs and PFS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