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9篇
  免费   1165篇
  国内免费   2289篇
安全科学   944篇
废物处理   89篇
环保管理   574篇
综合类   5581篇
基础理论   1017篇
污染及防治   244篇
评价与监测   409篇
社会与环境   515篇
灾害及防治   310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478篇
  2021年   448篇
  2020年   651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380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432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479篇
  2012年   614篇
  2011年   614篇
  2010年   543篇
  2009年   515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507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分析和比较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过程中,由不同类型组织个体及其不同频次合作关系构成的应急复杂组织网络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运用表征个体差异和关系强弱的改进模体分析方法,以中国和美国国家应急组织合作网络为例,比较分析其基元同构与异构特征。结果表明:中美应急组织系统不同类型的应急主导和支持组织构成的主要合作模式具有同构性,但子图结构数量分布具有异构性;考虑个体间关系频次差异,中美应急组织网络基元合作模式具有形式同构但相对数量分布异构的特征;比较而言,美国合作网络为分布式、分权化和关系型基元构型,中国合作网络具有集中式、集权化和契约型基元特征。  相似文献   
99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流域水文过程具有重要的长期影响作用。针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大型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程度,利用构建的长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水文效应特征。结果显示:分布式水文模型综合考虑了下垫面土壤、坡度、植被等特征,可以较好的反映降水发生后水分在不同土壤、植被和地形条组合件下,蒸散、地表和地下径流等组分的运移过程。根据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径流成分差异,以及长江流域实际可供调节的土地利用方式,流域现有土地利用格局中农林地依然具有较大的转换空间。根据典型流域中预设的农林地转换情景下的径流效应看,各种情景虽然对流域径流总量变化影响较小,但对蒸散、地表径流和基流可以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林地增加使基流最高提升超过15%,同时可使地表径流下降近5%,两者对蒸散的改变在1%左右,对径流总量变化幅度则只有0.7%左右。不同情景下的水文响应模式反映了未来土地利用调整的水文效应,因此可以基于不同的径流效应,开展有利于综合发挥流域持水能力的空间规划,提升林地所占比重。  相似文献   
993.
TRMM和GPM卫星降水数据在中国三大流域的降尺度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三大流域为研究区域,分别针对TRMM 3B43和GPM IMERG降水数据,构建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以2014年夏季(6~8月)数据为例,得到了三大流域1 km分辨率的降尺度降水数据,并进一步通过气象站点数据对降尺度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1) GPM原始数据整体精度优于TRMM数据,两种数据在黄河流域的精度评价指标优于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2)经降尺度计算,两种数据空间分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且表现出更多降水变化的细节与趋势,但精度指标对原始数据依赖性大,导致提升并不显著;(3)当联合使用NDVI及DEM作为GWR降尺度模型的辅助变量时,两种降尺度结果的差异值在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高海拔地区中更为显著;(4)黄河流域中,使用不同辅助变量下的降尺度结果在空间分布上总体相似.TRMM数据使用地形作为单独辅助变量的降尺度结果最佳,而GPM数据不同辅助变量下降尺度结果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4.
贵州省三岔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乌江源区三岔河流域枯水期和丰水期河水样品离子浓度及组成特征分析表明,河水主要的阴阳离子分别是HCO_3~–和Ca~(2+),分别占到总阴离子量的55%和总阳离子量的70%,与喀斯特地区流域相似。主要离子的时空分布的对比分析表明,Ca~(2+)、Mg~(2+)、Na~+、HCO_3~–、Cl~–枯水期浓度略高于丰水期,而K+、SO_4~(2–)、NO_3~–两期浓度变化相对较小;空间分布的多样化,反映了不同小流域在地质背景、生态环境、人为活动等方面的差异对河水离子的影响。通过Gibbs图分析表明,研究区河水水化学主要受到岩石风化的影响,通过阴阳离子三角图分析表明,研究区河水水化学主要受到碳酸岩盐的影响,并且硫酸广泛参与到岩石风化中,人为活动对流域水化学组成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5.
水样经HLB小柱富集、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同时测定水样中MC-LA、MC-LF、〖JP3〗MC-LR、MC-LW、MC-LY、MC-RR、MC-YR、MC-WR等8种微囊藻毒素。试验表明,8种微囊藻毒素在0500 μg/L~〖JP〗1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01 μg/L~0005 μg/L,自来水空白样品3个质量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725%~998%,5次测定结果的RSD为19%~112%。将该方法用于测定珠海本地水产养殖鱼塘和小型水库的水样,结果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996.
997.
为了分析高应力巷道底臌变形机理,以铜川玉华煤矿2407工作面巷道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根据巷道底臌主要由原岩应力、支承应力、围岩遇水膨胀、流变作用而引起进行分析,推导出计算底臌量的表达式。针对玉华煤矿高应力巷道底臌变形,提出在巷道顶板采用锚网梁索支护,帮部采用锚网支护的原支护条件下,底板采用锚杆注浆和切槽联合支护方式控制底臌。现场观测结果表明:这种联合支护方式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底臌变形,底臌量降低了61.5%。将底臌量理论解与现场监测的结果进行比较,误差小于8.93%,验证了理论的合理性,为巷道底臌量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矿井通风阻力系数是通风安全最重要的基础参数之一,为了实现矿井通风阻力系数简单准确地预测,提出了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来预测矿井通风阻力系数的方法。通过分析影响因子与矿井通风阻力系数的相关性关系,并利用MATLAB逐步建立单影响因素与矿井通风阻力系数、多影响因素与矿井通风阻力系数之间的SVM预测模型,对比分析各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确定最佳矿井通风阻力系数预测模型,即当输入模型影响因素为巷道断面积、周长和支护方式时,预测相对误差小于10%的样本数占测试样本的76%,相对误差小于20%的样本数占测试样本的90%。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在矿井通风阻力系数预测中是可行的,并具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9.
为推动油气开发领域安全风险分级防控有效落地,提高风险预控能力,本文基于风险防控现状评估结果,探索性地研究安全风险分级防控思路,构建了油气开发领域安全风险分级防控体系推进模型,提出了逆向与正向危害因素识别方法,明确了风险评价关键隐性过程原则,构建了风险-后果-能资分级防控决断模型。选取典型试点单位进行实践,结果证明,油气开发领域安全风险分级防控体系推进模型是科学合理的,其他领域也可借鉴该模型开展安全风险分级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00.
为有效克服FRAM事故分析中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缺陷,提出结合模糊推理技术的Fuzzy FRAM模型。此改进模型基于FRAM识别系统运行状态;依据功能输出要素的时间/精度属性利用Matlab构建2阶模糊推理系统量化功能输出质量;根据通用性能条件(CPC)及功能输入耦合端口构建功能评价体系,针对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信息融合及建模问题,采用模糊证据推理技术,通过模糊信度结构建立、数据处理、信息融合测度后获得功能的风险指数;以既有铁路危险品运输事故为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Fuzzy FRAM模型的评估结果较为精确,是FRAM分析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