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312篇
安全科学   121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678篇
基础理论   151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采用钙镁试剂 (CLG) 示波计时电位法 ,分别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直接检测天然水中的无机单核铝 [Ali]和总单核铝 [Ala]浓度 .并用该法测定了酸消化水样中的总铝 [AlT],由 [Ala]-[Ali]间接得到有机单核铝 [Alo],[AlT]-[Ala]得到酸溶态铝 [Alr],从而实现了水中五种Al形态的电化学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 :在pH9 0的 0 5mol·1 - 1KCl+ 0 1mol·1 - 1Na2 B4 O7缓冲溶液中 ,CLG切口为Ep1=-0 75V ,加入铝后出现新切口 ,Ep2 =-0 90V ,检测线性范围为 8× 1 0 - 6— 4× 1 0 - 5mol·1 - 1,检测下限为 6× 1 0 - 7mol·1 - 1,在 3× 1 0 - 5mol·1 - 1Al时 ,相对标准偏差为 4 8% (n =1 0 ) .在中性条件下测定的是无机单核铝 ,而在碱性条件下则是总单核铝 (包括无机单核铝和有机单核铝两部分 ) .  相似文献   
82.
矿区污染土壤Pb、Cd、Cu和Zn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调查湘南某铅锌矿区周围的菜园土和水稻土Pb、Cd、Cu和Zn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活性和迁移性。结果表明:两种土壤中Pb、Cd、Cu和Zn的总量分别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相应的标准。运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发现,土壤中Pb、Cd、Cu和Zn的各形态含量之和与其总量非常的接近,其中菜园土Pb的提取率为96.3%,Cd的为94.1%,Cu的为93.4%和Zn的为91.7%;水稻土Pb的为97.6%,Cd的为92.0%,Cu的为92.1%和Zn的为91.7%,表明该形态分析方法的结果是合理的。土壤中Pb、Cd、Cu和Zn各形态的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别,残渣态是主要形态,其中Pb的含量占60.7%~58.2%,Cd的是50.4%~59.2%,Cu的是37.3%~53.4%,Zn的是54.9%~46.9%,而交换态所占的比例最小。菜园土重金属的生物活性系数的大小是:Cd>Cu>Pb>Zn,迁移能力的顺序是Cd>Cu>Zn>Pb;水稻土重金属的活性大小和迁移能力的顺序都是:Cd>Pb>Zn>Cu。菜园土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和迁移性较水稻土的大,其中Cd的生物活性和迁移性的最大。研究结果将为评估矿区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高等教育大众化,特别是扩大高校包括招生在内的办学自主权以后,出现了同一学校办学层次的多样性、招生类别的多样化,导致了同一学校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方面差异很大.这些特点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机遇,作为施教者应当在教育观念、原则、内容、方法和手段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以适应这一变化.参13.  相似文献   
84.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果实中的萌发抑制物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许多研究表明 ,抑制物的存在是导致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的种子具有很长的休眠期 .通过对果实中抑制物质的初步分离 ,结果显示 ,除内果皮和胚乳外 ,其果肉中也存在大量抑制物 ,其抑制活性分别为果肉>内果皮 >胚乳 .果肉提取物经柱层析得到 2 4个组分 ,绝大部分组分具有抑制作用 .内果皮和胚乳提取物经系统溶剂法分离 ,结果表明 ,内果皮中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乙醚相、乙酸乙酯相和甲醇相中 ,胚乳中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甲醇相和乙醚相中 .大量抑制物质的存在是珙桐种子休眠期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 4参 17  相似文献   
85.
东北过伐林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与林分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林分特征尤其是经营上可以控制的因子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将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来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本文作者以我国东北过伐林区3种典型天然林类型为对象,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包括土壤含水率,树种多样性和林分密度;灌木层多样性组的变异被林分组第一典型变量解释的比例为68.32%,仍有31.68%的变异不能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86.
WTO框架下重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经加入WTO,由于在谈判过程中我国在农业方面的让步比较大,如果不利用“绿箱政策”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必然大大下降.“绿箱”政策是一种间接式的保护政策,不在《农业协议》限制之列,而且“绿箱”政策中许多条款都涉及到保护本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各国的一致赞同.因此,我国有必要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历程进行一次系统清理,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重新构筑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7.
生态农业产业链应对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的策略与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产品不断受到“绿色壁垒”的困扰,农产品出口和农业综合开发均受到较大影响。文章从牛态农业建设的角度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提出我国农产品冲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几点建议,认为只有构筑现代生态农业产业链,在良性循环为基础的生态农业模式基础上,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商品化的发展趋势,才能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拓展世界农产品绿色市场。可以在大型或多样化的企业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产业链,也可以由不同企业间或公司+农户联合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并结合运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规避绿色壁垒,确保农业良好综合效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88.
目的是评价某办公楼室内装修后空气中有害物质污染水平。方法用随机抽取不同类型。布点39个,对空气中甲醛、苯、氨进行监测。结果为该办公楼室内甲醛、苯、氨平均浓度均超过国家(GBFF18883—2002)卫生标准,平均超标分别为1.1倍、1.7倍、0.3倍。苯监测合格率最高,为36%;甲醛最低,为12.8%。不同楼层甲醛、苯、氨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楼层不同类型房间室内甲醛、苯、氨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是控制室内装修污染要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加强室内通风换气,选择合适的装修季节。  相似文献   
89.
在城市污泥模拟堆肥过程的高温期通过平板培养法筛选出一组强化菌群.该组菌群不但可以分解污泥有机质,还可以分解淀粉、蛋白质、油脂、纤维素等大分子有机物.经鉴定,筛选出的菌种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凝结芽孢杆菌(B.coagulans)、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将菌株两两接种到平板,发现各菌株间可以共存.将上述菌种混合后添加到堆肥样品中,其有机质去除率、脱氢酶增加率、比耗氧速率SOUR增加率均高出不加菌样品40%以上,表明该组菌群具有使堆肥腐熟进程加快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0.
2013年1月12日~2013年1月23日和2014年8月10日~2014年8月21日在成都市城东成都理工大学校园内按昼夜采集PM_(2.5)样品,分析了PM_(2.5)样品的质量浓度、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含量和硝酸盐的δ~(15)N和δ~(18)O。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成都市PM_(2.5)冬、夏季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61~677μg/m~3(360±118μg/m~3)和87~137μg/m~3(92±18μg/m~3),冬季超标2~9倍,属于重度污染,夏季超标1~2倍,属于轻度污染; SO_4~(2-)、NO_3~-和NH_4~+(SNA)的质量浓度占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和PM_(2.5)质量浓度的比值冬夏季分别为72%±14. 3%和65%±9. 2%,21. 1%±2. 5%和30. 3%±6. 9%,是主要的无机离子组分。结合离子相关性分析,SNA的存在形式在白天以(NH_4)_2SO_4或NH_4HSO_4为主,部分以NH_4NO_3的形式存在,而在夜间则以NH_4NO_3为主,部分以(NH_4)_2SO_4或NH_4HSO_4形式存在。成都市PM_(2.5)中硝酸盐的δ~(15)N和δ~(18)O呈冬季高、夏季低的特征。冬季,硝酸盐来源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夏季,硝酸盐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燃煤和农业土壤释放,根据其[NO_3~-]/[SO_4~(2-)]值说明成都市冬夏季均以固定污染源(燃煤)为主,移动污染源(机动车尾气)为辅。成都市冬季大气颗粒物中硝酸盐主要由NO_x经O_3氧化形成,夏季主要经·OH氧化形成硝酸盐或N_2O_5水解生成硝酸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