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12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情景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西北旱区水土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同时作为该区农业生产的瓶颈因素,决定该区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开展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相结合的空间情景潜力研究。论文采用水土资源匹配指数计算分析了西北旱区现状年(2010年)农业水土资源的匹配状况,采用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潜力估算方法计算了西北旱区2020、2030年RCP 8.5和RCP 4.5两种情景下的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潜力,实现了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潜力的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2020和2030年RCP 8.5和RCP 4.5排放情景下,相对于2010年,西北旱区各省2020和2030年的总农业水资源量和种植面积均减小。西北旱区6省份2020和2030年两种情景下整体综合效益和整体潜力值均为正,表明各省种植结构整体得到了优化。2020年RCP 8.5和RCP 4.5情景下,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潜力分布范围分别在-0.10×104~0.83×104元/hm2之间和 -1.20×104~0.97×104元/hm2之间;2030年RCP 8.5和RCP 4.5情景下,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潜力分布范围分别在-0.39×104~2.17×104元/hm2之间和-0.36×104~1.66×104元/hm2之间。  相似文献   
22.
干旱区绿洲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Cd、Pb、Zn和Ni等重金属在不同处理土壤中的全量和各赋存形态,以及它们在盆栽试验油菜(Brassica cole)中的质量分数,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了该区土壤-油菜体系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供试绿洲土壤原状土中,Cd、Pb、Zn和Ni均以稳定的残渣态形式存在;而在处理土壤中,重金属被钝化的量有限,Cd的存在形式主要以碳酸盐态为主,Pb、Zn和Ni则主要以铁锰氧化态为主。根据相关性分析,油菜根部和叶部的Ni质量分数均与土壤中Ni的各非残渣态分布系数有相关性,表明当土壤中Ni以非残渣态存在时,活动性Ni的质量分数较高,其被生物吸收利用的可能性也较大;油菜根部的Zn质量分数与土壤中Zn的碳酸盐结合态分布系数显著的正相关性;油菜各部位Cd和Pb的质量分数与土壤中Cd和Pb的各形态分布系数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3.
分类回归树(CART)是一种非参数化的分类与回归方法,在用于遥感影像自动分类时,可方便地应用多源知识,提高分类精度.以延边州试验区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为例,利用分类回归树分析从训练样本中集中发现分类规则,集成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辅助地学特征进行分类试验,并与传统的最大似然分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CART的决策树分类结果的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0.37%和0.8863,分类精度比MLC监督分类方法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1985年和1987年Thematic Mapper(TM)影像中提取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进行对比分析,提取了1986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遭受台风袭击后的灾区范围,并通过比较1988年和2007年的TM影像,分析了风灾区的植被恢复过程。同时,结合该地区的地形、水文、土壤和公路数据对风灾区的植被恢复进行了驱动力分析。发现地形驱动因子与风灾区的恢复程度呈高度相关,随着高程、坡度和平地所占比例的减少,恢复程度逐渐变好;此外水文、土壤和人类活动都对风灾区的植被恢复产生一定影响,另外人工干预恢复对植被生长也起着积极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供风灾区内植被的进一步恢复和森林防火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5.
26.
土地利用方式对紫色土丘陵区土壤剖面碳、氮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紫色土丘陵区林地、撂荒地、水田、旱地土壤剖面(0~40 cm)有机碳、全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有机碳、全氮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且林地、撂荒地有机碳递减幅度高于水田、旱地.相对于撂荒地和旱地,水田、林地更利于有机碳、全氮的积累.林地有机碳和全氮在0~5 cm土层表现出绝对优势;随土层递增,与水田、撂荒地和旱地的差异逐渐减小.水田有机碳和全氮在大于10 cm土层显示最大值.而撂荒地有机碳和全氮仅在土壤表层高于旱地.有机碳与全氮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w(C)/w(N)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且林地、撂荒地降低幅度较大.因此相对于水田、旱地,林地和撂荒地w(C)/w(N)仅在0~10 cm显示较大值.可见,土地利用方式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蓄积有明显影响,通过旱地还林或撂荒可以增加土壤特别是表层土壤对碳、氮的积累.  相似文献   
27.
Abstract

Four popular thermally desorbable adsorbents used for air sampling (Tenax TA, Tenax GR, Carbopack B, and Carbopack X) are examined for the potential to form artifacts with ozone (O3) at environmental concentrations.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adsorbents for the ketone and alde-hyde species identified as O3-adsorbent artifacts was also characterized, including recovery, linearity, and method detection limits (MDLs).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13 different artifacts were identified and confirmed for both Tenax TA and Tenax GR, 9 for Carbopack B, but none for Carbopack X. Several O3 artifacts not reported previously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pentanal, 3-hexanone, 2-hexanone, hexanal, 3-heptanone, and heptanal with Tenax TA; pentanal, 3-hexanone, 2-hexanone, hexanal, and 3-heptanone on Tenax GR; and 1-octene and 1-nonene with Carbopack B. Levels of straight-chain aldehyde artifacts rapidly diminished after a few cycles of adsorbent conditioning/O3 exposure, and concentrations could be predicted using a first-order model. Phenyl-substituted carbonyl artifacts (benzalde-hyde and acetophenone) persisted on Tenax TA and GR even after 10 O3 exposure-conditioning cycles. O3 breakthrough through the adsorbent bed was most rapid in adsorbents that yielded the highest levels of artifacts. Overall, artifact composition and concentration are shown to depend on O3 concentration and dose, conditioning method, and adsorbent type and age. Calibrations showed good linearity, and most compounds had reasonable recoveries, for example, 90 ±15% for Tenax TA, 97 ±23% for Tenax GR, 101 ±24% for Carbopack B, and 79 ±25% (91 ±9% for n-aldehydes) for Carbopack X. Benzeneacetaldehyde recovery was notably poorer (22–63% across the four adsorbents). MDLs for several compounds were relatively high, up to 5 ng. By accounting for both artifact formation and method performance, this work helps to identify which carbonyl compounds can be measured using thermally desorbable adsorbents and which may be prone to bias be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O3- adsorbent artifacts.  相似文献   
28.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成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相结合是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首要任务。以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关注焦点,强调了其研究意义,分析了其保护现状与现存问题,如保护意识淡薄、保护方法不当等,从保护规划、制度及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保护对策,并指出应注意的问题,为深入开展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科学开展成都"非遗"保护工作,推动其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美国某给水厂的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和运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原水中TSS、BOD5、COD、UV254和浊度平均值分别为18.25 mg/L、5 mg/L、7.34 mg/L、0.08和17.38 NTU,经过系统处理后的出水指标分别为1.33 mg/L、2 mg/L、0 mg/L、0.01和0.86 NTU,相应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60%、100%、88%和81%。净水效果明显,五项常规指标均满足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使用要求,这种深度处理技术及设计思路值得国内给水处理行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0.
垃圾填埋场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垃圾填埋场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规律,在北京市某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生活区分别选定监测点,利用安德森六级微生物采样器,对填埋场空气微生物进行了系统的定点取样、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气细菌粒径分布均为第Ⅰ级(>8.2 μm)最高,填埋区空气细菌粒径呈偏态分布,渗滤液处理区、生活区分别在第Ⅳ级和第Ⅲ级出现第2个峰值。携带细菌的可吸入微粒在渗滤液处理区比例最大。空气真菌与放线菌均在第Ⅳ级分布最高,携带真菌和放线菌的可吸入粒子的比例显著大于细菌(P<0.05)。填埋区不同作业时段空气微生物粒径在各级分布比例基本一致。填埋区细菌气溶胶中值直径为5.7 μm,渗滤液处理区为3.7 μm,生活区为5.3 μm,显著大于真菌气溶胶和放线菌气溶胶的中值直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