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64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457篇
基础理论   118篇
污染及防治   206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59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张慧明  牛平波 《化工环保》1995,15(4):236-241
对油炉法炭黑生产过程烟气的来源,组成,发生量,特性作了介绍,着重研究了炭黑烟气余热的加收及利用。结果表明,采用余热锅炉串联多级空气预热器,是目前我国炭黑烟气余热回收及利用的最佳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将高温炭黑烟气的余热量最大限度地回收及利用,同时可满足炭黑收集及烟气净化系统设备对炭黑烟气温度的要求,采用该法,炭黑烟气余热利用率可提高20%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82.
强制性内循环快速启动IC厌氧反应器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启动厌氧反应器是厌氧处理工程中的关键。本文对IC厌氧反应器分别进行强制性内循环启动和常规启动实验。结果表明 ,强制性内循环启动的反应器充分利用了内循环缓冲 pH和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创造良好的微生物生长环境 ,最终只用了 5 4天就完成整个启动 ,比常规方式启动缩短近一个月 ,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启动方式  相似文献   
83.
针对孤岛污水矿化度高,Cl-含量高,油含量和COD含量严重超标的现象,采取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进行外排采油污水治理的工艺研究。在处理过程中首先对菌种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培养,然后在室内进行了模拟试验,最后在现场进行了中试。目前已根据中试结果,对孤岛污水原有的污水池进行了改造,设置了隔油池、气浮池、接触氧化池和沉淀池四个部分,经过一年的运行,成功地实现了污水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84.
大中城市震害预测与辅助决策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大中城市防震减灾示范研究成果进行了空间区划分析,给出了城市高危害街区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同时给出了各种结构类型房屋破坏面积、人员伤亡和无家可归人口数在各个街区的空间分布结果,以及基于此空间分布结果的医疗救护、人员疏散和物资供应等辅助决策分析。该分析的主要意义在于能充分了解大中城市潜在震害的空间分布,为震前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和震后开展应急救灾工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5.
本文分析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原则及相应的激励机制:①水价机制;②宏观调控机制;③水权机制;④相应的流域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6.
王某2006年1月1日与某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至2008年1月1日,任该公司部门主管.2007年3月20日,该公司作出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其内容为:“王某,你与本单位2006年1月1日签订了两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因严重失职、玩忽职守,根据《劳动法》第7条规定,决定从2007年3月20日起解除劳动合同,无经济补偿金。”在王某仍然上班的情况下,该公司将通知书在公告栏内张贴。王某对此处理决定不服,于2007年3月21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请求撤销该处理决定。  相似文献   
87.
Phosphine in paddy fields and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mbient levels of phosphine (PH3) in the air, phosphine emission fluxes from paddy fields and rice plan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atrix-bound phosphine (MBP) in paddy soil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out the growing stages of ric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BP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to identify the principal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MBP. The phosphine ambient levels ranged from 2.368 ± 0.6060 ng m−3 to 24.83 ± 6.529 ng m−3 and averaged 14.25 ± 4.547 ng m−3. The highest phosphine emission flux was 22.54 ± 3.897 ng (m2 h)−1, the lowest flux was 7.64 ± 4.83 ng (m2 h)−1, and the average flux was 14.17 ± 4.977 ng (m2 h)−1. Rice plants transport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phosphine emitted from the paddy fields.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rate of rice plants to the phosphine emission fluxes reached 73.73% and the average contribution was 43.00%. The average MBP content of 111.6 ng kg−1fluctuated significantly in different stages of rice growth and initially increased th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epth. The peak MBP content in each growth stage occurred approximately 10 cm under the surface of paddy soils.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es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oil temperature (Ts), acid phosphatase (ACP)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were the princip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with correlative rankings of Ts > ACP > TP.  相似文献   
88.
在详述了国内外石油类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各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可比性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各类方法存在的共性问题,指出按照石油类物质毒性大小分别定量分析的方法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9.
90.
基于DEM的山区旱灾风险评价模型——以西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灾研究中,地形导致的水热再分配容易造成地域间旱灾灾情的明显差异,因此地形因子对于旱灾风险的准确评价及灾情的客观评估至关重要。采用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和DEM数据,通过模拟复杂地形影响下的下垫面真实水分情况,加入地形因子的影响,建立了以干旱致灾因子(水分条件)、孕灾环境(地形)、承灾体(农作物脆弱性曲线)综合的旱灾风险评价三度模型;并以地形复杂、旱灾多发的西南地区为例,编制了旱灾风险等级图,以期为客观评估旱灾灾情,有效开展区域旱灾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