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36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2015年7月底,在平潭岛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保护区沙质潮间带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在山岐澳和坛南湾沙质潮间带未发现鲎的幼体和成体,证实中国鲎在山岐澳和坛南湾已经面临濒危的境况。山岐澳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度指数(d)均高于坛南湾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度指数,而山岐澳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低于坛南湾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两个海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与肋虫昌螺(Umbonium costatum)分布有关,坛南湾潮间带栖息着高密度的肋虫昌螺,而在山岐澳潮间带肋虫昌螺很少。AZTI's海洋生物指数(AMBI)和多变量海洋底栖生物指数(M-AMBI)值证实山歧澳和坛南湾沙质潮间带生态环境均属于受轻度扰动状态。山岐澳主要受海水养殖的影响,吊养的生物和浮筒减缓了水动力,导致山岐澳潮间带低洼区表层为泥质沉积物。坛南湾是旅游区,潮间带受人为踩踏较多。  相似文献   
172.
173.
太原市叶面尘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金属污染普遍存在于城市环境的各个区域,了解城市痕量重金属污染现状,对污染控制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太原市叶面尘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太原市5个不同功能区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 Thunb.)叶面尘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测定了As、Cd、Cr、Pb、Zn、Cu的含量,通过地积累指数法和Hankanson潜在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金属的儿童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太原市居民区冬青卫矛叶面滞尘量最高为47.18 mg·g-1,文教区最低为11.92 mg·g-1,其中,Cd、Cr和Zn为叶面尘的主要污染物,平均含量分别为土壤背景值的8.00、2.69和2.04倍.地积累指数和生态风险因子分析表明,Cd是叶面尘中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其生态风险贡献率在不同功能区的叶面尘中占比为78.47%~87.19%.非致癌风险评价表明,Cr、Cd和As的风险均小于1.0,非致癌总风险值在不同功能区的叶面尘中为1.03~1.77,均超过了阈值1.0,表明对儿童健康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儿童致癌风险评价表明,Cr、Cd和As无致癌风险.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叶面尘中重金属的来源为煤燃烧、交通排放和金属冶炼.  相似文献   
174.
饶军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2):158-159,166
通过对环境会计的产生、必要性和目标的讨论,提出了环境会计在会计应用中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75.
内部爆炸载荷作用下容器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ANSYS/LS-DYNA非线性显式动力学有限元程序,采用流固耦合算法,对平板封头圆柱形爆炸容器(长径比1∶1)在内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容器壳体和平板封头典型位置的内部爆炸载荷和等效应力的历史;分别给出壳体和平板封头的应力云图;分析对比壳体和封头不同位置应力响应。数值模拟结果为爆炸容器的经验设计和防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6.
Local peoples' knowledge, aptitude, and perceptions of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sues were investigated in Nanda Devi Biosphere Reserve (NDBR) in Uttaranchal State of India. Conflicts ensued between local inhabitants and the management authority due to lack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lthough most respondents seem to claim the knowledge of the objectives of Nanda Devi Biosphere Reserve, the source of information indicates their interaction with the management authority is not frequent. While local population seem to agree on reduced intensity of agriculture with compensation equal to loss of net income, there is a perceptible difference in responses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While the younger generation seems to agree to move away to other areas with suitable compensation packages, the older generation prefer those options that require some adjustments in use and access to natural resources. The option of ecotourism as a source of income is acceptable to most respondents, but young and old respondents disagreed about impact of such activity on social behavior of local inhabitants. Among those groups studied, only the “self-employed group” seem to be more interested in ecotourism in comparison to other occupation classes. Gender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are prominent with reference to development options. While the men preferred economic opportunities, the women preferred improved living conditions. An evaluation mechanism similar to the on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will be helpful to the management authority to assess and modify their management plans to mitigate conflicts with local people.  相似文献   
177.
胞外聚合物对活性污泥吸附生活污水碳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活性污泥中不同层胞外聚合物(SB-EPS、LB-EPS和TB-EPS)对污泥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培养污泥、污水厂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加热法分层提取EPS,研究不同层EPS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吸附特征,并采用Lagergern单层吸附动力学模型、Ritchie双层吸附模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方程进行动力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污泥的原污泥、-SB污泥和培养-LB污泥与Lagergern单层吸附模型和Ritchie双层吸附模型的拟合效果均比较好,说明污泥吸附过程既存在单层的物理吸附过程,又存在多层的物理化学吸附过程.污泥从外层到内层,EPS含量逐步增加,蛋白质与多糖比值均为外层小于内层,但培养污泥LB-EPS中蛋白质与多糖比值大于TB-EPS.两种污泥单位SB-EPS的吸附量分别为0.650 mg·mg~(-1)、3.37 mg·mg~(-1),吸附速率比原污泥分别增加了0.0997 min-1、0.0390 min-1,因此,SB-EPS可吸附有机污染物,但吸附速率较小.两种污泥单位TB-EPS的吸附量分别为1.06 mg·mg~(-1)、0.443 mg·mg~(-1),吸附速率比原污泥分别增加了10.7 min-1、0.183 min-1,因此,TB-EPS结构紧密,导致吸附速率减慢,但其能很好地将吸附上的污染物保存在菌体细胞壁外而不被释放.而LB-EPS对污染物没有储存能力,只有快速传递污染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8.
苯系化合物好氧生物降解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EJD-1和活性污泥2种菌源,在好氧振荡瓶和好氧曝气池中研究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的降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EJD-1对甲苯有较好的降解效果,活性污泥中有大量苯系化合物的降解菌,也有难降解污染物邻二甲苯的降解菌。可以通过好氧振荡瓶培养法来选择好氧曝气池处理法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7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农药灭多威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甲醇超声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方法测定土壤中灭多威。色谱柱,采用依利特ODS25μm(4.6mm×250mm);淋洗液,采用V(乙腈)∶V(水)=25∶75;检测器,采用紫外,检测波长为235nm,灭多威在0.05~3mg/L范围内,其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检测限0.002mg/kg,精密度RSD=1.15%,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4.5%。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便于普及。首次在国内建立了土壤中农药灭多威的检测方法,对保证食品安全和加强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0.
gsh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巴斯德毕赤氏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技术克隆了来源于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LJ036的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合成酶(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编码基因gsh1,连接多拷贝表达载体pGAPZA,转化Pichia pastorisx-33,构建了重组菌P.pastorisx-33(pGAPZA-gsh1);在高浓度Zeocin平板上筛选多拷贝阳性转化子,并通过PCR进行了验证.对阳性转化子的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合成酶酶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重组酵母的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合成酶的酶活是宿主菌的3.0倍,在液体YEPD中重组菌GSH的产量为42.2mg/L,是宿主菌的1.6倍.图7表1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