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66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88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01.
Li  Danping  Qiu  Ran  Li  Cunfang  Song  Yazhi  Zhang  Bo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2022,44(9):3081-3100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 The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associated with the cross-provincial transfer of coal resource-based enterprises (CREs) have become a critical concern for the...  相似文献   
602.
近年来,随着茂名经济迅猛发展及涉海工程建设,其近海海域遭到日益严重的污染,海域环境日趋恶化。为更好地了解茂名近岸海域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摸清中小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状况,保护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分别于2019年夏季(6月)和秋季(9月)对茂名近海浮游动物进行调查。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52种,以桡足类为主(达到40种,占比76.92%)。秋季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9.82 ind·m-3和282.08 mg·m-3)均高于夏季(分别为15.71×103 ind·m-3和110.23 mg·m-3)。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小长腹剑水蚤(Oithona nana)、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为茂名近岸海域春、夏季优势种。夏季和秋季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06和2.69,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65和3.38,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71和0.66。运用BIO-ENV方法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以及与浮游植物丰度、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丰度、溶解氧、盐度、水温、水深是影响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水深、浮游植物丰度是影响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03.
为准确评价高密度聚乙烯(HDPE)粉尘爆炸敏感性和开展有效的粉尘防爆工作,采用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标准实验装置研究了典型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分布特性,着重探讨了粉尘云浓度对不同喷尘压力条件下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测试条件下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变化处于360~445 ℃范围,随粉尘云浓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总体趋势,粉尘云浓度为1.111 kg/m3时出现拐点,且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随喷尘压力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04.
某水电站尾水支洞边坡多次发生落石灾害,原被动防护网已发生局部破损,严重威胁着尾水支洞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需对原防护网进行修复加固。由于山体陡峭、地貌复杂,人工调查无法确定落石源,采用高精度无人机航摄初步排查出四处可疑危险源区域,利用Rockfall 软件进行落石轨迹模拟计算,通过对比分析计算成果与观测到的落石落点位置与威胁区域分布情况,反分析确定了两处落石源。在此基础上,根据落石源的落石运动特征,复核分析了原防护能力不足的原因,发现原防护网的能级和高度不足是导致落石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提高防护网的能级和高度,提出了原位修复和增高加固两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均能有效减小落石威胁区域面积、降低落石率、改善运动特征参数。其中增高加固方案的防护效果更加显著,落石被全部拦截,落石弹跳高度和动能的最大值分别降低了69.64%、66.02%。对被动防护网破损部位的修复加固,综合考虑现场实际情况与落石模拟计算成果进行修复方案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研究成果可为该工程的落石防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为类似工程设计与落石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5.
间歇曝气对膜生物反应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处理和膜分离相结合的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通过研究,膜生物反应器具有较好的硝化能力.主要通过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来考察MBR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间歇时间能提高反应器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06.
王然  夏星辉  孟丽红 《环境科学》2006,27(5):855-861
采用模拟实验方法,研究黄河水体颗粒物的粒径和组成对苯并[a]芘和的生物降解速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苯并[a]芘和在水/颗粒物混合体系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颗粒物的存在促进了二者的生物降解,并且中沙(7~25μm)的促进作用最大,细沙(<7μm)次之,粗沙(>25μm)最小.在中沙、细沙和粗沙体系中,苯并[a]芘的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24 8d-1、0.021 2d-1、0.019 2d-1,的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28 8d-1、0.026 1d-1、0.021 8d-1.其影响机制主要包括:①颗粒物的存在促进了体系中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增长,且中沙和细沙体系中微生物增长快于粗沙体系.②多环芳烃(PAHs)吸附于颗粒物表面,其解吸作用使得颗粒物附近PAHs的浓度相对较高,且由于微生物也主要生长于水/颗粒物界面,这样使得微生物和PAHs接触的机会增大.由于中沙和细沙体系中颗粒物对微生物和PAHs的吸附作用均远大于粗沙体系,因此使得中沙和细沙体系中PAHs的降解速率大于粗沙体系.另外,与中沙相比,细沙对PAHs的吸附作用更强,解吸相对困难,从而使细沙体系中PAHs的降解速率低于中沙体系.  相似文献   
607.
黄河中下游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对小浪底至山东东明段黄河干、支流水、悬浮物和沉积物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干流水相∑15PAHs浓度范围为179~369ng/L,其中除焦巩桥外其它断面苯并(a)芘均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支流水相浓度均高于相应干流,尤其是富含低环PAHs的孟州一干渠对干流沉积相浓度有较大影响.与水相相比,悬浮、沉积相中PAHs检出种类较多,干流悬浮相∑13PAHs浓度范围为54~155μg/kg,且各环PAHs与悬浮相中TOC含量间存在一定正相关.干流沉积相∑13PAHs浓度范围为31~133μg/kg,其4、5、6环P  相似文献   
608.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volatility spillovers between the global crude oil market and the stock markets of the global oil stock markets (Russian,...  相似文献   
609.
为研究氯盐腐蚀圆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性能的变化规律,设计了 16 个试件并完成轴压试验。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极限平衡条件,提出了氯盐腐蚀条件下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选取不同的侧压系数进行对比优化;采用国内外常用规范对试件承载力进行计算,将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并提出使用建议。结果表明给出的侧压系数建议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折减壁厚的方法计算承载力是可靠的,对氯盐腐蚀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10.
通过对北京某垃圾填埋场大气中不同区域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了其中部分VOCs的季节性特点和浓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夏、冬2季分别检测出98种和86种化合物,有12种美国环保署(USEPA)优先控制污染物在夏、冬季样品中均有检出。夏季样品中VOCs的浓度大多比冬季高,有的甚至高1个数量级以上。采用不同卫生填埋技术的各代表性区域的臭气浓度也呈现出规律性变化。为加强科学管理,减少扩散,降低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