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4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1161篇
安全科学   248篇
废物处理   84篇
环保管理   191篇
综合类   2087篇
基础理论   466篇
污染及防治   439篇
评价与监测   162篇
社会与环境   190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从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对比谈预防措施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11  
笔者通过对比我国与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近十年来在道路交通事故方面的统计数据 ,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与机动车保有量的正比例关系及当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现状 ,分析得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与人、车辆、道路、环境信息及管理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 ,其中人 (尤其是驾驶员 )作为交通行为的主体 ,是道路交通事故诱因中一个关键性因素。由此 ,作者提出了要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必须将人、车、路、环境信息和管理等诸因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思考 ,且在未来的道路交通发展中应引入交通稳静化理念 ,以实现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与高效  相似文献   
122.
对西北地区冰雹影响因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郭江勇  张强  杨民 《灾害学》2005,20(1):40-44
利用1971~2000年西北185站3~9月逐月和年冰雹次数,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西北年冰雹次数有三个中心,一个在青海的曲麻莱为19.6次,另一个在新疆西部的昭苏为17.6次,第三个在青海的刚察为12.7次.冰雹主要出现在6~8月,总站次的月变化呈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6月为20.5次,其次是7月为17.8次,再是8月为14.4次.总站次的历年变化呈现下降趋势,这与该地区平均气温的历年变化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冰雹次数与拔海高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783 9;年冰雹次数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701 6;年降水量与年冰雹次数呈正相关,降水量大,年冰雹次数也多.  相似文献   
123.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环评将环境、社会和经济做为一个系统,进行整体、全面的综合评价,为决策提供依据、方案和措施,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严谨、可行,真正从决策到源头控制,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兴起发展和法律意义入手,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系统的论述和探讨了如何有效实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4.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algal-derived organic matter, biodegrad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13C and 15N-labeled natural phytoplankton and periphytic algal populations in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for 60 days. Qualitative changes in th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were also determined using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hydrophob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Although algal-derived organic matter is considered to be easily biodegradable, the initial amounts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newly produced by phytoplankton and periphytic algae remained approximately 16 and 44 % after 60 days, respectively, and about 22 and 43 % of newly produced particulate nitrogen remained. Further, th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erived from both algal populatio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60 days. Although th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gradually became refractory,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algal-derived organic matter to th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and hydrophob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creased. Our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that algal-derived organic matter produced by phytoplankton and periphytic algae could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non-biodegradable organic matter through microbial transformations.  相似文献   
125.
运动消耗对草鱼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草鱼幼鱼(体长80~97 cm,体重96~134 g)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专利装置研究了不同运动消耗状态下的草鱼幼鱼游泳能力。结果表明:在正常状态下草鱼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WTBX](Ucrit)为711±060 BL/s,耗氧率(MO2)与流速(U)方程拟合为MO2=4705+419U123,耗氧率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且草鱼的有氧运动效率较高。在4种运动消耗状态(06Ucrit、08Ucrit、10Ucrit、12Ucrit)流速下运动1 h草鱼的消耗后临界游泳速度(Upcrit)分别为:725±135、633±06、626±08、560±04 BL/s,临界游泳速度随着前期消耗流速的增大而减小,相应的耗氧率方程拟合为:MO2=38269+465U144,MO2=44526+4223U146,MO2=46611+4790U149,MO2=60034+3883U151。运动消耗会导致草鱼的有氧运动效率降低,同时随着运动消耗速度的增加有氧运动效率随之降低。研究结果认为在设计以草鱼为主要过鱼对象的过鱼设施时,鱼道内的流速不应大于08Ucrit,以使鱼类顺利通过。针对不同过鱼对象游泳特性进行设计的鱼道能够提高鱼类通过鱼道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6.
127.
128.
129.
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在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义水环境承载力定义出发,建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和向量模法对武汉市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该定权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同时又引入熵值法对权重进行修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主观影响。该方法使评价指标的赋权达到主观与客观统一,对水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更加准确与合理。该方法构造简单,便于实现计算机编程,所以应用较为简单、方便。以武汉市为例,综合考虑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利用向量模法对指标进行量化,结果表明武汉市2006~2010年水环境承载力逐年增大,由0129 3增长到02411,表明近些年武汉市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协调性较好。从3个准则层中可以看出,资源与环境对武汉市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较大;社会子系统承载力评价值逐年上升,且上升趋势较快;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经济子系统承载力评价值呈逐年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30.
资本流和物流作为海港对间接腹地经济作用的载体,可以根据其作用路径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尝试性地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海港资本作用枢纽—物流园区、支线港和无水港对间接腹地经济的影响,结合海港对作用枢纽的影响力算法,研究得出上海港通过资本路径对间接腹地生产总值的产出弹性为0.058 6。通过物流路径的系统动力学分析对SD流图进行描述,结合Eviews软件设定各要素的数学方程,选择上海港进行仿真分析,并用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进一步对系统进行短期预测,结合预测的结果发现货物运输对间接腹地经济作用的弹性约为0.7。最后分别对上海港主要的吞吐货种进行系统仿真,发现集装箱和石油、天然气及制品的物流运输对间接腹地经济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