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5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191篇
安全科学   198篇
废物处理   210篇
环保管理   220篇
综合类   1891篇
基础理论   577篇
污染及防治   1151篇
评价与监测   132篇
社会与环境   158篇
灾害及防治   1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51.
1947年夏,广东省遭遇数十年来罕见特大水灾,给全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同时也引起了广东省地方政府的密切关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广东省政府在第一时间内成立广东省水灾紧急救助委员会,具体负责灾后救助与重建事宜.此次水灾,广东省地方政府有力作为,发挥了上下联动、内外配合的优势,在勘灾、筹募、赈济等环节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应对机制,弥补了中央政府在特殊时期由于兵祸连年,财政匮乏而导致应灾机制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2.
海水生物滤器氨氮沿程转化规律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罗荣强  侯沙沙  沈加正  陈珠  刘鹰 《环境科学》2012,33(9):3189-3196
生物滤器是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核心水处理单元,其主要用于去除对养殖生物有害的氨氮、有机物等.本研究基于吸附原理和一级反应生物膜理论构建了氨氮在生物滤器中沿程转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实验所用生物滤器采用竹制空心生化球填料,装填高度为70 cm,在pH为7.1~7.6,DO为5~7 mg.L-1,气水比20∶1左右,有机负荷约为4g.(m3.h)-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 h条件下,生物滤器中氨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填料高度0~10 cm处,10~70 cm处氨氮去除量很少.进水氨氮质量浓度的增大和水力停留时间的降低都会导致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增大.此外,模型对进水氨氮质量浓度较低时的沿程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当进水氨氮质量浓度较高时,预测值略低于实际结果.  相似文献   
153.
废弃SCR脱硝催化剂的再生及其脱硝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废弃脱硝催化剂处理后重新加工再生,研究了添加剂对其粉体成型和再生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反应温度、空速、n(NH3)∶n(NO)摩尔比、氧含量、H2O和SO2对再生催化剂NH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NO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再生条件是使用5%羧甲基纤维素和10%无机粘结剂辅助成型;废弃催化剂再生利用率高达90%;再生催化剂抗压强度为4.73 MPa,优于商用催化剂;空速5 000 h-1、氨氮摩尔比1、氧含量6%时,脱硝活性温度窗口为310450℃,350℃时活性最高为94%;350℃时,单独通入1 000×10-6SO2或10%H2O对再生催化剂活性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最低活性分别为70%和81%,停止通入SO2或H2O后其活性逐渐恢复;同时通入1 000×10-6SO2和10%H2O,再生催化剂活性下降至63%并于1 h内保持相对稳定,停止通入SO2和H2O 2 h后,活性逐渐恢复到73%。  相似文献   
154.
李成  朱逢豪  付兴民  付光明  舒新前 《环境工程》2013,(Z1):360-362,392
基于化学抑尘剂与粉尘之间的润湿、粘结、凝聚作用机制,综述了近年来各类化学抑尘剂的合成技术及原理,概述了化学抑尘剂在矿山粉尘抑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化学抑尘剂研究方向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5.
An integrative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surfactant enhanced sorption and subsequentdesorption and biodegradation of phenanthrene in the soil-water system was introduced and tested. For slightly contaminated agricultural soils, cationic-nonionic mixed surfactant- enhanced sorp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onto soils could reduce their transfer to plants, therefore safe-guard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fter planting, residual surfactants combined with added nonionic surfactant could also promote thedesorption and biodegradation of residual phenanthrene, thus providing a cost-effective pollu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0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tionic-nonionic mixed surfactantsdodecylpyridinium bromide (DDPB) and Triton X-100 (TX100) significantly enhanced soil retention of phenanthrene. The maximum sorption coefficient Kd* of phenanthrene for contaminated soils treated by mixed surfactants was about24.5 times that of soils without surfactant (Kd ) and higher than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DDPB and TX100 individually, which was about 16.7 and 1.5 times Kd , respectively.0n the other hand, TX100 could effectively remove phenanthrene from contaminated soils treated by mixed surfactants, improving the bioavailability of organic pollutants. Thedesorption rates of phenanthrene from these treated soils were greater than 85% with TX100 concentration above2000 mg/L and approached 100% with increasing TX100 concentration. The biodegradation rates of phenanthrene in the presence of surfactants reached over 95% in30days. The mixed surfactants promoted the biodegradation of phenanthrene to some extent in 10-22days, and had no obvious impact on phenanthrene biodegradation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provide some insight for the production of saf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 remediation scheme for soils slightly contaminated with organic pollutants.  相似文献   
156.
马蔷  王奎升  李秀金  朱保宁 《环境工程》2013,31(3):110-112,138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研制了一种用于好氧发酵的滚筒式生物反应器。滚筒式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主要包括主体结构设计,支承装置的设计计算,传动装置的功率选用,进、出料装置的功能研究等。为保证滚筒式反应器发挥最大功用,在滚筒内壁增设抄板并设计了抄板的结构形式、布置情况及安装位置,用以延长生活垃圾在滚筒内的停留时间,使好氧发酵更为充分。  相似文献   
157.
李洪全  朱法强 《环境工程》2013,(Z1):450-452
阐述了变风量除尘系统在线节能研究电气控制部分的设备、软件、控制等内容。根据实验的需求,通过采用变频控制、压力闭环控制、风量闭环控制等技术,实现在线节能技术的自动控制,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采集,这对于该控制技术扩大到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8.
从化学热力学角度和沉淀转化角度,理论上分析了碳酸钠、氢氧化钠分别与硫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和反应进行的限度。并结合动力学规律,提出影响化学反应的条件,通过实验进行检验。最后提出,在实际工作中,达到良好清洗目的可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9.
王宁  竹涛  陈莎 《环境工程》2013,(Z1):666-670
介绍了煤矿甲烷宏观涌出量的估算方法,选择使用原煤产量法,以煤矿甲烷的相对涌出量为基础,建立了"产量-涌出量函数模型",得到三种不同类型矿井煤矿甲烷的分类涌出系数。  相似文献   
160.
本文在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填埋场产生恶臭物质的种类与污染特点和当前恶臭污染治理的方法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填埋场恶臭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综合治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