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394篇
基础理论   87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31.
改良型固定化Pseudomonas oleovorans DT4降解四氢呋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功构建出了新型的海藻酸钠-活性炭纤维复合固定化Pseudomonas oleovorans DT4来去除四氢呋喃,并优化了该复合固定化载体组分的含量,发现在海藻酸钠含量为3%,活性炭纤维含量为1.5%条件下,制备成细胞浓度为6×109g-1的协同固定化细胞在初始THF浓度为360 mg·L-1时的降解速率达到最大为24.0 mg·(L.h)-1,同时其机械强度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此外与游离菌体相比,该固定化细胞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降解速率表现得更加稳定,且去除效果均能稳定在80%以上.在改进的反应体系中,协同固定化小球高效降解THF的重复利用次数达到80批以上,显示出该载体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2.
33.
三氯氢硅是制备多晶硅的重要原料,三氯氢硅极易挥发,在空气中易燃,并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其化学性质很不稳定,遇水或水蒸气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形成有毒的腐蚀性氯化氢烟雾;通过对三氯氢硅建设项目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探讨了该类项目生产过程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种类、成分及产生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对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4.
35.
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研究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正交絮凝、粒度检测及电镜扫描考察了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MBFGA1)对高岭土溶液、土壤悬浊液、洗煤废水及垃圾渗滤液4种废水的絮凝性能,并利用蒽酮试验和红外光谱对絮凝剂成分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正交絮凝实验获得的最佳絮凝条件下,絮凝剂对高岭土溶液、土壤悬浊液、洗煤废水和垃圾渗滤液的絮凝率分别高达99.53%、99.50%、98.2%和75.60%,絮体沉降速度分别为0.03 m/s、0.025 m/s、0.025 m/s和0.005 m/s;土壤悬浊液中颗粒絮凝后平均粒径增大且大于10 μm,其余3种废水中颗粒平均粒径减小且小于10 μm;电镜扫描结果显示,絮凝前后废水颗粒的形态均从棱角分明转变为包埋的无棱角;EDTA、HCl以及尿素检验发现4种颗粒与絮凝剂分子间靠离子键结合;蒽酮反应及红外光谱结果显示该絮凝剂为含有较多羟基及羧基等官能团的多糖大分子.实验结果表明絮凝剂对高颗粒物浓度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其絮凝机理主要是吸附架桥作用.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中的细菌多样性及其脱氮的微生物学机理,为工艺改进提供依据,从同步高效去除垃圾渗滤液中高氨氮和高COD的SBBR生物膜和渗滤液原水中采集微生物样品并提取微生物总DNA,使用细菌通用引物对(GC341F/907R)从总DNA中成功扩增出目标16S rDNA片段,然后对扩增的16S rDNA进行DGGE,对凝胶染色并进行条带统计分析和切胶测序,使用序列数据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建立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驯化后的SBBR生物膜和渗滤液原水中都有比较丰富的细菌多样性,驯化的生物膜细菌主要来自渗滤液原水,而且生物膜细菌在反应器正常运行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群落结构变化;在该SBBR中有多种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好氧反硝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细菌共存,说明该反应器中可能同时存在全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3种脱氮方式.研究结果为SBBR脱氮微生物机理研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7.
石灰软化处理是目前火电厂循环冷却水处理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针对石灰软化处理的两种不同混凝澄清工艺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显示,高效澄清池比机械加速澄清池具有处理效果优、占地小、投资省、运行成本低、管理简便等优势。  相似文献   
38.
2012年2-9月间在德州市城区及郊区布置6个采样点位,分别采集了采暖季(2012年2月28日-3月4日)、风沙季(2012年5月3日-8日)、非采暖季(2012年9月20日-9月25日)共216个PM2.5样品膜,采用美国Sunset Laboratory Inc热光反射法碳谱分析仪测定了PM2.5样品中OC、EC的浓度值,应用OC/EC比值法对SOC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德州市PM2.5污染较严重,年平均浓度为159.68μg/m3,各点位浓度的空间分布无明显差异,季节变化趋势为:采暖季>风沙季>非采暖季。PM2.5中OC和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6.80μg/m3、3.65μg/m3;OC和EC的日均浓度分别占PM2.5的9.61%和2.10%,OC是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OC、EC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与PM2.5浓度特征相同。年平均浓度为3.91μg/m3;SOC在OC和PM2.5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2.30%和2.54%,SOC对OC具有较大的贡献;SOC在OC中所占的比值季节变化趋势为风沙季>非采暖季>采暖季。  相似文献   
39.
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6种挥发性脂肪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挥发性脂肪酸(VFA)是厌氧消化过程的重要中间产物,在反应器运行中,出水VFA用作重要的控制指标。通过色谱条件探索将各种脂肪酸分离,同时研究了水样酸碱度,吸附等对测定的影响,进一步优化了废水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方法的检出限在0.99~1.77 mg/L,回收率在90.9%~102.7%之间,相对标准差(n=5)在1.3%~3.8%之间。  相似文献   
40.
Fe2+和Fe3+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祥  黄勇  巫川  王孟可  袁怡 《环境科学》2014,35(11):4224-4229
通过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研究了Fe离子浓度及价态变化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的影响.短期浓度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铁离子浓度由0升高到5 mg·L-1时,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因受刺激而逐渐增强;当进水铁离子浓度大于5 mg·L-1时,因厌氧氨氧化反应产碱,铁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生物活性未受到影响.不同价态铁离子浓度变化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的影响无明显区别.长期价态影响结果表明,经过71个周期培养,含Fe2+进水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R1脱氮效能(以氮计)由0.28 kg·(m3·d)-1升高到0.65 kg·(m3·d)-1,是含Fe3+进水反应器R2的1.28倍.因此Fe2+更适合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的需求.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Fe3+易导致厌氧氨氧化反应器R2内氨氮过量转化,亚硝氮与氨氮转化比(1.17)明显低于含Fe2+进水的反应器R1内亚硝氮与氨氮转化比(1.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