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安全科学   136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345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71.
6月13日,浙江金华化工厂五硫化二磷车间黄磷酸洗锅发生爆炸,死亡8人,伤9人,300多平方米的车间全部炸毁,迫使全厂7个车间停产,直接经济损失30多万元。 爆炸是由黄磷在浓硫酸中清洗时所产生的激烈化学反应引起的,完全是违反试验规范,冒险蛮干的恶果。黄磷酸洗工艺,是一种新工艺,全国只有金华化工厂用于工业性试生产。该厂领导对黄磷酸洗这样重大的工艺改革试验,事先未向有关部门汇报请示,没有任何审批手续,没有组织专门的试验班子,也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在技术数据极缺乏的情况下,就组织了小型试验。本来,这种小型试验就是违反科学、盲目乱干…  相似文献   
72.
本文报告了在测定水中凯氏氮时,以硫酸铜为催化剂,并与氧化汞进行对照,分别以L—谷氨酸和L—半胱氨酸标准溶液,以及三个不同水系的水样测定凯氏氮含量。在其它消解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氧化汞或硫酸铜对谷氨酸和半胱氨酸的测定结果相近,对三种水样,其中两种测定结果显示氧化汞法略高于硫酸铜法但其偏差范围不大。  相似文献   
73.
鱼藕共生生态工程增益减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工程原理 ,应用加环措施 ,在藕田套养泥鳅和黄鳝 ,作为生产、增益、减耗复合环 ,促进鱼藕互利共生。在完全不施农药的情况下 ,有效地防治危害莲藕的食根金花虫 ,达到藕鱼增产和改善田间生态环境的效果。实验表明 ,混套养泥鳅和黄鳝的效果最为明显 ,防治率和促藕增产率分别为 83 %~99%和 12 .7% ;单独套养泥鳅或黄鳝的防治率分别为 66%~ 90 %和 5 9%~ 85 % ,促藕增产率分别为7 6%和 2 3 %  相似文献   
74.
利用可持续发展指数(SDI)对湖北“两圈”各市州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而后利用9年的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年平均增长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和足迹承载量比值年平均增长率及2006年相关数据对未来44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截至2006年底,湖北省有一半以上国土面积的生物资源开采超过当地土地负荷,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持续下降,资源日益紧张,呈不可持续发展;武汉城市圈2006年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超出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的32%;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简称:鄂西生态圈)除襄樊、荆州、荆门因人口多,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较大等原因导致SDI值较高外,其他市州的SDI值均较低;神农架的SDI最小;武汉城市圈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呈负增长,人口控制较好,足迹承载量比值增长较快;鄂西生态圈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呈负增长,增长速率大于武汉城市圈和湖北省,人口控制较差,足迹承载量比值增长较慢;按照现有发展模式,无论是武汉城市圈还是鄂西生态圈,无论其当前发展是可持续性还是不可持续的,未来他们都将进入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因此,对“两圈”进行规划时要根据各自发展现状制定长期、科学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75.
国内测定累积剂量的方法多为热释光技术,但其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光致发光作为一种新技术,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能量响应范围较宽。因此,对热释光与光致发光技术测定累积剂量,从原理、方法、性能方面进行了比较,讨论了两者各自的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76.
77.
针对低碳源条件下污水处理问题,开展了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共生系统(IFAS)的实验研究,讨论了低碳源下泥膜两相微生物的赋存特征和互作规律,明确其生态位和对处理效能的影响,通过实际水厂的中试实验,分析生物膜挂膜特性、泥膜活性和菌群的演替规律,对比在不同活性污泥泥龄调控下的泥膜两相中微生物结构和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变SRT下,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随着SRT的增大而增加;由于SRT-H中微生物浓度远大于SRT-L,因此SRT-H中泥膜之间的竞争关系较SRT-L更激烈,SRT-H中污染物去除效能较SRT-L更低.低碳源进水条件下,IFAS工艺中污泥活性随SRT增大而降低,当低SRT (5 d)条件下,活性污泥硝化、反硝化、聚磷和吸磷速率较高SRT (25 d)分别增加了122%、88%、34%和44%;而SRT对生物膜活性的影响较小,两种SRT下生物膜硝化活性、反硝化活性相差不大.微生物测序分析表明,IFAS工艺功能菌在泥膜两相间会随着SRT的变化而发生富集转移;SRT-L中,因"播种(seeding)"效应而在泥膜两相间发生富集转移的功能菌主要为unclassified_g__Enterobacteriaceae,SRT-H中则主要是Acinetobacter.同时,通过分析优势功能菌分布,发现活性污泥中脱氮菌和聚磷菌之间也存在一定竞争;在进水有机基质匮乏的条件下,脱氮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聚磷菌的相对丰度,表明脱氮菌更能适应低碳源条件,所以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这种优势主要体现为好氧反硝化菌相对丰度的增加;此外,泥相的SRT变化会反作用于膜相,使得生物膜的停留时间相应发生改变,从而改变菌群结构,筛选出不同优势菌属,进一步加大差异.  相似文献   
78.
基于湘江流域44个气象站1960~2007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将第95个百分位值定义为各台站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同时,采用线性回归、突变分析和相似系数等方法,分析了该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研究了不同强度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湘江流域近48 a来极端降水事件的各指标(降水量、降水日、降水强度、降水指数、日最大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但在不同时期,极端降水事件表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1970s以前多大雨事件,1970s~1980s各类极端降水事件相对偏少,进入1990s开始明显增加,尤其是暴雨和大暴雨事件显著增多。此外,极端降水事件的分布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湘江上游多暴雨事件,中游多大雨事件,下游多大暴雨事件。
  相似文献   
79.
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法研究塔段连接对多塔悬索桥中间钢桥塔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考虑中间钢桥塔的几何、材料非线性及塔段连接的接触非线性影响,采用ANSYS建立该桥局部塔段为板壳单元的多尺度有限元模型,计算并对比在两种典型加载方式下该模型与杆系有限元模型的钢桥塔极限承载力结果。研究表明:两种加载方式下,桥塔的破坏模式基本一致,表现为材料不连续的上塔柱节段局部形成塑形铰而使桥塔成为机构;多尺度有限元模型与杆系模型获得的荷载位移曲线基本一致,而多尺度模型的极限承载力稍高,且差异在2%以内,可认为塔段连接不是桥塔结构的薄弱点,其对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80.
为研究长沙地区林地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基于2017年3月-2018年2月长沙地区樟树林土壤水分及0~130 cm土壤水、地下水和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监测数据,分析了土壤水中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与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表现为丰水期(3-6月,土壤蓄水量大而稳定)、耗水期(7-10月,土壤水分以消耗为主)、补水期(11月-翌年2月,土壤水分以补给为主)3个阶段,土壤含水量由表层至深层呈增加趋势,稳定性增强,土壤含水量的垂向差异依次为耗水期 > 补水期 > 丰水期.②受到冠层截留和地表枯枝落叶吸持的影响,林地的有效降水为降水量(P)>3.3 mm,并且LMWLP > 3.3 mm(降水量>3.3 mm时的当地大气水线)较LMWL的斜率和截距显著增加,与各深度SWL(土壤水线)更接近.③由表层至深层,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受降水入渗、新旧水混合和蒸发的影响减小,0~40 cm土壤水中δ18O均表现为丰水期 > 补水期 > 耗水期,而40~130 cm土壤水中δ18O的季节变化不显著.④观测期间不同水体中lc-excess(δD与LMWL的差值)的平均值依次为降水(0) > 地下水(-2.80‰) > 土壤水(-5.00‰),土壤水中lc-excess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研究显示:土壤水下渗时新旧水混合是一个持续累积的过程,旧的土壤水逐渐被降水替代;受土壤结构、质地等性质的差异及不同降水事件的影响,土壤水分的补给在剖面上存在时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