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郭江峰  孙锦荷  平霄飞  叶庆富 《环境科学》2000,21(3):104-104-106
利用湿热法可以将 14C-绿黄隆结合残留物从土壤中释放出来 .但该残留物的极性较强 ,在 GC- MS分析前 ,需进行衍生化处理 .本研究建立了该残留物的 DMSO(二甲基亚砜 ) - NaH-CH3I衍生化法 .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 ,在反应温度为 35℃ ,反应时间 5min,衍生化试剂加入量 0.15ml时 ,衍生化产率最高 ,其中温度对衍生化产率存在显著影响 .GC- MS分析表明 ,该方法是可行的 .  相似文献   
102.
目前针对于基础隔震结构的性态水平研究往往基于刚性地基假设,未考虑 SSI 效应对结构损伤的影响。因此,为研究柔性地基上小高宽比基础隔震结构的抗震性态水平,本文以拟建结构为背景,利用 ABAQUS 有限元软件建立该小高宽比基础隔震结构建筑物的有限元计算模型,依据相关规范规定,选取 El?Centro 波、Kobe 波和卧龙波,通过改变土体等效剪切波速设计扩展出 5 种场地,分析了地震动特性、场地条件以及输入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对该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对该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柔性地基上随结构?土体相对刚度比的增大,基础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损伤和隔震层损伤均增大,且上部结构的损伤明显滞后于隔震支座损伤,IV 场地在同等条件下损伤最严重;中长周期地震波对于隔震结构损伤影响较大;选取了层间位移角、隔震层位移作为抗震性态水平的量化指标,基于计算结果,本文初步给出了两类指标与结构?土体相对刚度比的预测公式,提出了不同类别场地下小高宽比基础隔震结构的抗震性态水平划分及其破坏程度的物理描述。  相似文献   
103.
介绍电袋组合式除尘器在燃煤电厂240t循环流化床锅炉尾部静电除尘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系统设计、除尘器设计、环保部门的测试结果以及取得的改造效益,并对其结构和技术特点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4.
开展生态保护红线与各类保护地重叠特征分析及政策法规梳理研究,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以2018年浙江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为典型案例,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生态保护红线与保护地重叠特征,归纳整理了国家及浙江省出台的政策法规文件,分类梳理了各部门监管职能分工.结果表明:(1)浙江省各类保...  相似文献   
105.
江苏高邮市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邮市域内的约670 km2农田进行采样监测,利用Arcinfo软件绘制出该地区10种常见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图,并根据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对该地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对3个典型地区土壤近20a内污染物含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1985年相比,近20a中,土壤中铜、铅、铬、汞、砷含量没有明显增加趋势;川青地区土壤中镉、车逻地区土壤中镍元素含量显著升高,其它地区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土壤锌含量在3个地区均有明显增加趋势;30个乡镇中综合污染指数P综相对较高的地区有郭集、横泾和汤庄;依据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评价分析,高邮地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基本能满足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6.
Two herbicides, 2,4-D and triclopyr esters (application ratio 1.6:1 acid equivalents) were applied as a tank mix by a crew of 8 backpack sprayer applicators, a mixer/loader, and a field supervisor. The crew was employed in a conifer release program in northern California during the summer of 2002. Biomonitoring (urine, 24 h) utilized 2,4-D and triclopyr (a.e.) as rapidly excreted exposure biomarkers. The absorbed dosages of 2,4-D and triclopyr were calculated based upon cotton whole body suits and biomonitoring. Dosages based upon accumulation of the herbicides on body suits averaged 42.6 μg (a.e.) 2,4-D/kg-d and 8.0 μg (a.e.) triclopyr/kg-d. Six consecutive days of concurrent urine collections showed that backpack applicators excreted an average of 11.0 μg (a.e.) 2,4-D/kg-d and 18.9 μg (a.e.) triclopyr/kg-d. Estimates based upon curve fitting were 17.1 and 29.3 μg (a.e.)/kg-d, respectively. Results suggest that passive dosimetry for 2,4-D consistently overestimated the dosage measured using biomonitoring by a factor of 2-3 fold, while for triclopyr, passive dosimetry underestimated the absorbed dose based on biomonitoring by a factor of 2-4 fold.  相似文献   
107.
以醇酮模拟水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芬顿法和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其中包括H2O2加量、pH值、Fe2+加量、反应时间等。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得到较优的反应条件。在较优条件下,芬顿法使醇酮模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73.40%,B/C由原来的0.15提高至0.30;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使醇酮模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73.12%,B/C提高到0.36。两种处理方法较大的提高了醇酮模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深度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8.
沉积物高强度扰动下生物有效磷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试验研究了沉积物扰动下悬浮物上赋存形态磷的变化规律以及生物有效磷(BA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扰动过程中,悬浮物上不同形态磷发生了明显变化.和扰动初期比,弱吸附态磷(NH4 C1-P)与铁铝结合态磷(Fe/A1-P)下降,钙结合态磷(Ca-P)先上升后下降,残余磷(Res-P)增加,说明扰动促进悬浮物中易释放态磷向难释放态磷转化.上覆水藻类可利用磷(AAP)明显增加,分别从0.026 mg/L升至0.044 mg/L(梅梁湖)、0.032 mg/L升至0.051 mg/L(月亮湾),而梅梁湖、月亮湾悬浮物可被生物利用颗粒态磷(BAPP)先上升后下降,最高值分别达到207、171 mg/kg.说明扰动导致悬浮物上的形态磷有着相互迁移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9.
含油污泥资源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含油污泥资源化技术的研究,应该重视多种热源热解技术开发,包括微波热解技术的研究。文章着重对含油污泥热解技术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包括微波热解技术的进展情况。研究得出:热解技术有望在固体废物处置及其资源化、有机质热解作低碳能源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展含油污泥资源化研究,对解决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挑战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从污染源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角度出发,创新提出了"一证式"管理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探讨了其内涵和功能定位,并从许可内容、制度整合、流程再造、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证式"管理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构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