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气扩散模型是进行恶臭污染管理的有效工具,它可以评估恶臭污染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然而,由于恶臭污染的特殊性,通常使用的大气扩散模型模拟结果是小时均值浓度,不能满足恶臭污染评估对瞬时最大值的需求,所以,需要引入峰/均值因子,将扩散模型计算结果从均值浓度(如1 h均值)转换到短时间峰值浓度(如1 s峰值).通过研究国内外峰/均值因子相关文献,以及国内外恶臭标准、评估技术中峰/均值因子的相关规定,对峰/均值因子的研究理论、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进行系统地分析、总结和评述.现阶段的研究表明,峰/均值因子受大气稳定度、距离、地形、污染源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由于影响峰/均值因子的因素较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只能在其恶臭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中将峰/均值因子设置为一个或一组固定值,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我国的恶臭污染评价现状,建议将峰/均值因子理论引入我国,综合考虑我国的恶臭污染特点、气象特征、地形等,探讨建立适用于我国的不同地区不同污染源类型的峰/均值因子.峰/均值因子的研究可为我国恶臭污染的精准模拟、恶臭防护距离的制订、恶臭暴露-效应关系的研究提供基本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2.
焦炭填料生物滤床净化VOC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焦炭为填料的生物滤床降解苯乙烯废气,试验过程中对焦炭进行循环挂膜,发现焦炭对苯乙烯这样的挥发性有机物(VOC)初期以吸附作用为主,随着生物膜的长成生物降解作用逐渐占有优势,表现为对苯乙烯的去除效率稳定在35%-55%左右。  相似文献   
63.
悬浮填料生物膜床反应器处理高校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悬浮填料生物膜床反应器处理高校生活污水 ,对CODCr、氨氮和总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水力停留时间 6h时 ,CODCr总去除率最高可达到 95 % ,出水CODCr稳定在 30mg/L以下 ;总磷去除率达到 5 0 %以上 ,出水总磷含量低于 0 5mg/L ;对NH3 N的去除率可以稳定在 80 %以上 ,出水NH3 N低于 1mg/L。  相似文献   
64.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and ozone (O3) pollutions are prevalent air quality issues in China.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O3 and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 (SOA) contributing PM2.5. Herein, we investigated 54 VOCs, O3 and SOA in Tianjin from June 2017 to May 2019 to explore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among O3, SOA and VOCs. The monthly patterns of VOCs and SOA concentra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peak values during October to March and reached a minimum from April to September, but the observed O3 was exactly the opposite.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resolved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VOCs on O3 and SOA that alkenes (mainly ethylene, propylene, and isoprene) have the highest importance to O3 formation; alkanes (Cn, n ≥ 6) and aromatics were the main source of SOA formation.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revealed and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photochemical consumptions of VOCs to O3 and SOA formation.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OFP) and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potential (SOAFP) calculated by consumed VOCs quantitatively indicated that more than 80% of the consumed VOCs were alkenes which dominated the O3 form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sumed aromatics and alkenes to SOAFP were 40.84% and 56.65%, respectively. Therein, isoprene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OFP at 41.45% regardless of the season, while aromatics (58.27%)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SOAFP in winter. Collectively, our finding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on policymaking for VOCs controls on seasonal scales to achieve effective reduction in both SOA and O3.  相似文献   
65.
A new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to determine heptachlor and its metabolites heptachlor-exo-epoxide and heptachlor-endo-epoxide in pork. The pork samples were extracted with acetone–n-hexane (2:8, V:V) and cleaned up b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and florisil solid-phase extraction cartridge. The extract was then determ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equipped with 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 (GC-ECD), followed by validation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with negative chemical ionization. Linearity of calibration curves ranged from 0.01 to 0.5 mg L?1,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more than 0.9980 for GC-ECD and GC–MS, respectively. At spiked concentrations of 0.01, 0.05, and 0.1 mg kg?1, the average recovery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values were 87.1–102.2 and 4.0–11.3 %, respectively. The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for each analyte was 0.01 mg kg?1, which satisfied the current maximum residue limit permitted in pork.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thod developed was successfully used to determine heptachlor and heptachlor epoxide residues in real pork samples.  相似文献   
66.
嗅觉实验室的环境是影响嗅辨实验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中国的嗅觉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具体的技术指导,各地区的嗅觉实验室形态差异较大,不能为嗅觉实验提供规范化的实验场所。通过中国嗅觉实验室的现状调查,分析了目前嗅觉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嗅觉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的制订原则和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67.
钱悦  许彬  夏玲君  陈燕玲  邓力琛  王欢  张根 《环境科学》2021,42(5):2190-2201
利用2016~2019年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监测数据及同期的国家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研究江西省臭氧污染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近几年臭氧污染日益严重,2016年全省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平均浓度为80.1 μg·m-3,到2019年上升至98.2 μg·m-3,平均年增长率为6 μg·m-3.2019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O3超标总天数为475 d,占总超标天数的72.6%.2016~2018年O3月平均浓度具有典型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2019年秋季由于降水量显著减少、日照时数增多和气温升高等气象条件导致秋季近地面臭氧浓度异常升高,其平均浓度高于其它季节.臭氧浓度总体与气温、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当气温高于30℃、相对湿度在20%~40%区间、风速在2~3 m·s-1区间时易出现高浓度臭氧污染.江西省臭氧浓度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赣东北地区低于其他地区,南部城市高于北部城市.其中,赣州市臭氧污染较为严重,其2019年平均浓度居全省最高,为104.2 μg·m-3.基于后向轨迹HYSPLIT模型和潜在源解析PSCF对赣州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赣州市臭氧污染的主要潜在贡献源区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春季臭氧污染的外来输送源主要来自广东中部和江西北部地区,夏季主要来自江西北部地区,而秋季则主要来自广东北部和安徽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68.
跨界河流水资源保护利益协调问题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难点。以太湖流域典型跨界河流太浦河为例,对比分析上下游水资源保护利益诉求,基于博弈理论,引入外部驱动(流域机构介入、激励约束政策)与内部均衡(生态补偿、断面水质考核)四种协调手段,探讨均衡太浦河上下游利益矛盾、激励上下游实现合作保护的协作机制。结果表明:(1)在引入协调手段的博弈模型中,实现了博弈系统向协作策略(达标,补偿)演化。(2)基于博弈分析结果,协作策略(达标,补偿)的实现与激励约束力度、补偿金额、水权、上游保护成本与效益等因素密切相关。(3)外部驱动机制有利于协调上下游河流功能定位需求差异,并调动上下游加强协作保护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内部均衡机制有利于弥补上游水权、产业发展等利益损失,并倒逼太浦河水质达标、保障下游取水安全。(4)构建的太浦河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可为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建设流域“清水走廊”提供理论与决策支持参考。  相似文献   
69.
微气泡及其产生方式对活性污泥混合液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春  马锦  张磊  张静  张明  吴根 《环境科学》2013,34(1):198-203
微气泡曝气有助于强化氧传质过程,在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优势;同时,微气泡及其产生方式可能对污泥混合液性质产生影响.本研究采用SPG膜微气泡发生系统研究了微气泡及其产生方式对污泥混合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曝气中,微气泡附着于污泥絮体导致污泥上浮聚集,从而造成反应器中污泥浓度(MLSS)下降,以及污泥沉降性能变差.微气泡产生过程中,液体循环泵(离心型)产生的强水力剪切力作用于污泥混合液,造成污泥絮体破碎、污泥粒径减小以及污泥絮体EPS释放,进而使得上清液浊度和有机碳(特别是胶体有机碳)浓度升高,污泥絮体的再絮凝能力丧失.微气泡产生过程中,污泥破碎导致的污泥有机物的释放使得污泥混合液的黏度增加,但混合液表面张力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0.
基于微气泡曝气的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废水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张磊  刘平  马锦  张静  张明  吴根 《环境科学》2013,34(6):2277-2282
微气泡曝气有助于强化氧传质过程,在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优势;生物膜反应器是应用微气泡曝气的可行工艺形式.本研究在生物膜反应器中采用SPG膜微气泡曝气处理模拟生活废水,探讨反应器连续运行过程中,SPG膜空气通透性、溶解氧变化、污染物去除效果及氧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基于SPG膜微气泡曝气的生物膜反应器能够实现长期连续稳定运行,是微气泡曝气与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结合的可行方式.SPG膜表面性质及膜孔径影响其空气通透性,疏水性膜的空气通透性优于亲水性膜;膜孔径越大,空气通透性越好.一定的SPG膜空气通量下,反应器内的溶解氧浓度主要受有机负荷影响.SPG膜微气泡曝气生物膜反应器较优的COD处理负荷(以SPG膜面积计算)为6.88 kg·(m2.d)-1.氨氮的去除主要受溶解氧浓度及生物膜内氧扩散传质的影响,在高有机负荷下生物膜内出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微气泡曝气的氧利用率显著高于传统曝气方式,在优化的运行条件下,氧利用率可以接近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