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2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1414篇
安全科学   353篇
废物处理   272篇
环保管理   393篇
综合类   2434篇
基础理论   77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527篇
评价与监测   238篇
社会与环境   185篇
灾害及防治   18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463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425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Water quality is a critical challenge in Asia in the context of growing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c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urban water pollution, while generating multiple co-benefits that could make cities more liveable and resilient. In this regard, a number of pilot and demonstration projects have been set up to explore their potential across cities in Asia. Their effectiveness and impacts, however, have not been adequately documented, thus how they can be sustained, replicated and up-scaled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This study aims to contribute to addressing this challenge by co-developing an integrated assessment framework and employing it to understand how existing evaluations of NbS in the region can be improved. It focuses specifically on a set of nature-based solutions that have been employed for water treatment across six cities in Southeast Asia (two in each Sri Lanka, the Philippines, and Vietnam), namely, floating wetlands, constructed wetlands and maturation ponds. The study also suggests specific methodologies for capturing a set of core indicators considered relevant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capturing the multi-faceted impacts of the examined NbS.  相似文献   
992.
城市供水水源及饮用水厂的水质是关系居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近年来在全球各地城市供水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ARGs检出种类在增多、检出频率和浓度在升高,给居民饮用水安全带来很大威胁.饮用水厂的处理工艺对ARGs的去除、控制更是直接关系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在对城市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993.
溅着血泪的生存与毁灭的悲壮史诗石破天惊的大自然与人类命运的交响曲!(接上期)第八章长白天池·黄海·南海·大三峡8.九江,不是发水,而是发震!来湖北之前,先到了九江。九江不是发水,而是发震!2005年11月26日,九江县和瑞昌市交界发生5.7级地震。这是有记录以来江西九江发生的最大地震,范围波及湖北、安徽、浙江、湖南等省,死亡13人,伤68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0多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994.
用膨润土处理油田污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膨润土的基本特性及其存油田污水处理中的研究情况。天然膨润土经改性后,可吸附去除油田污水中的油、烃类衍生物、注聚残留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负载金属氧化物的改性膨润土可对光催化氧化产生协同效应,提高光催化氧化油田污水中有机物的能力;在高压下将膨润土制成薄膜,对油田污水中的无机离了有一定的截留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QSDWZHYC—1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结构、功能以及所采用的技术途径。应用QSDWZHYC—1系统可预测企事业单位现有房屋的震害,评估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优化抗震加固方案,识别高危害房屋类别,找出单位建(构)筑物地震危害的薄弱环节。为企事业单位抗震减灾对策进行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996.
叶蔚君  魏在山  胡芳 《化工环保》2006,26(5):425-428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为硅源,与氯化铁、氯化铝聚合制得新型的聚硅氯化铁铝(PSFAC)絮凝剂,考察了制备条件及PSFAC对含油废水和药厂废水的絮凝效果。制备PSFAC的最佳条件:nFc:nAl为0.4,nSi:n(Al+Fe)为0.1,碱化度为2.0,C(Al,Fe)、为0.1mol/L,熟化时间为1-2d。当PSFAC加入量为10mg/L时,对含油废水、药厂废水的浊度去除率分别为84%和86%。PSFAC具有加入量少、沉降速度快、适用的pH范围较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7.
天津市滨海新区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集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大量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针对滨海新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从地震地质背景、历史震害的影响出发,依照相应规范和地质类比等方法,通过滨海新区活动断层影响、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的评判,探讨了滨海新区在未来强震作用下可能出现的地震地质灾害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98.
震后灾害链生机制及其对汶川地震城镇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8级大地震对地表产生强烈扰动,导致次生山地灾害极度发育,影响到震后灾害的活动特征及其相应的减灾对策。震后松散固体物质急剧增加、流域微地貌变化明显(沟道堵塞严重)、水文变化利于侵蚀和洪峰,使得灾害群发链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泥石流),8月中旬灾区各地因强降雨而大规模爆发泥石流堵塞河道,洪水冲毁掩埋重建城镇,给地震重灾区造成巨大损失。从以汶川县映秀镇为例,在阐述灾害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震后灾害链的形成条件、成灾过程以及对城镇重建居民点的危害特点,进而提出灾害防治措施,为灾后城镇建设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99.
Yu  Zhiang  Ma  Yuxia  Zhang  Yifan  Cheng  Bowen  Feng  Fengliu  Ma  Bingji  Jiao  Haoran  Zhou  Ji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2021,43(10):4123-4138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 Recently,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has been worsening, which has been affecting the asthma visits in children.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the short-term...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究光照时间对杏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设置蓝、白两种光质,每种光质下设置5种不同光照时间处理进行栽培试验,并测定每个处理下杏鲍菇原基形成与分化速度、菇蕾与子实体形态、产量及可溶性蛋白质与总糖含量.结果显示,原基形成速度随光照时间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蓝光下以15 min光照15 min黑暗时间处理下原基形成速度最快,白光下以10 min光照20 min黑暗时间处理下原基形成速度最快;原基分化速度随光照时间增加而增加,蓝、白光下均以30 min光照1 s黑暗时间处理下原基分化速度最快;菇蕾与子实体菌盖直径随光照时间增加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子实体菌柄长度随光照时间增加有逐渐缩短的趋势;子实体产量以1 min光照29 min黑暗与5 min光照25 min时间处理下较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1 min光照29 min黑暗、5 min光照25 min黑暗时间处理下含量较高;总糖含量在不同光照时间处理间差异较小.本研究表明工厂化杏鲍菇栽培过程中,在原基形成与分化阶段宜选用较长时间光照以加速原基形成与分化从而缩短生产周期;子实体生长阶段采用较少光照时间即1 min光照29 min黑暗有利于增加产量;同时可根据子实体生长状态来适当调控光照时间,以生产出适应于市场需求的产品.(图4表9参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