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1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91篇
安全科学   280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14篇
综合类   672篇
基础理论   117篇
污染及防治   135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85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从经济发展速度,环保投资以吸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论述了龙岩市1995年城市环境质量目标的可达性,提出了实现2000年环境规划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2.
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洞庭湖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系统服务”为生态风险评价终点,通过量化外界压力源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压力 响应”模式,建立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将生态系统整体作为分析对象,同时考虑了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复杂关联作用。运用该方法评价了洞庭湖的生态风险,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东洞庭湖的生态风险程度最高,西洞庭湖次之,南洞庭湖最低。造成洞庭湖生态风险的主要压力源为城市化、生活和气候变化;主要胁迫因子为有机污染物、营养物质和水流量变化。受影响较大的生态系统指标为生物多样性、河湖连通性和碳循环;营养循环价值、净化水质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价值3项生态系统服务风险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963.
收集了4种不同数据来源的再分析降水数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大气再分析数据(ERA-intreim)、英国East Anglia大学气候研究中心数据(CRU TS3.21)、全球降水气候学项目数据(GPCP V2.2)、TRMM多卫星降水产品——TRMM 3B43(V7)和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的降水实测数据(CMD),用均值、偏差和偏差百分比及标准差等统计指标对再分析降水数据在洞庭湖流域的模拟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4种再分析数据年、季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CMD总体相似,其中秋冬季节与CMD的一致性好于春夏季节。(2)ERA-interim数据对年均降水量的高估比例为20%以上,对季节平均降水量的高估比例为10.13%~33.65%,年、季降水量偏差百分比变化的年际变化较大;标准差的年内变化范围为12.40%~70.13%,数据集的离散程度最大。GPCP和CRU两种数据的年季降水量偏差在 -6.19%~5.71%之间变化,均值与CMD数据最为接近;CRU数据年季降水量偏差百分比的年际变化和标准差的年内变化均较GPCP的大。TRMM数据对年季降水量的高估比例为 3.67%~ 6.52%,降水量偏差百分比的年际变化稳定;标准差的年内变化范围为4.58%~14.03%,数据集的离散程度最小。(3) ERA-interim、CRU、GPCP和TRMM数据年降水量的偏差范围分别为 1 000.21~-649.51、 333.89~-643.82、292.55~-686.85、256.20~-561.27 mm。再分析降水数据对降水的低估区域均出现在以南岳站为中心的衡阳盆地,而高估区域分布则有明显差异:ERA-interim的高估极值出现在地势较高的西部,CRU和GPCP的高估极值出现在南部山地,TRMM无明显高估区域。ERA-interim数据离散程度的空间分异明显,CRU和GPCP居中,TRMM分异较不明显。所有再分析数据在西部和南部山地区域的离散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964.
基于面向对象的LNG企业安全实训平台是一种全新的安全培训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强、可重用性好、可维护性高等特点。在分析LNG企业安全培训概况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理论研究、实地考察和系统工程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面向对象的LNG企业安全实训平台的设计思路;针对LNG企业传统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创新性地将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特点应用于实物教室安全培训系统中;从确定对象、识别结构、识别主题、定义属性、定义方法等方面对LNG安全实训平台进行分析,构建出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LNG企业安全实训平台,并将其应用于中海福建天然气公司,取得了良好的安全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965.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水文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业内研制出的新仪器设备在水文站中不断得到试验与应用,水资源蒸发的观测方法不断发生改变与进步。本文通过FFZ-01Z型自动水面蒸发在水文测验中的应用,分析探讨自动蒸发的极限误差,同时与人工自动蒸发测量精度做对比,得出在一定条件下自动水面蒸发可以代替人工水面蒸发进行测量,可满足测验误差要求,同时可大大提高水文测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66.
王晓媛  刘殷华  汪飞  黄长缨  陆峰  谢冰 《环境科学》2014,35(5):1994-2001
以上海市某生活垃圾中转站垃圾集装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 a不同季节中转站集装箱内垃圾二次污染物的产生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集装箱内产生的主要气体指标中,H2S的变化范围为0.3~10.3 mg·m-3;CH4的变化范围为0.02%~2.97%;NH3的变化范围为0.7~4.5 mg·m-3,浓度峰值都出现在夏季.产生的渗滤液水质指标中,pH值在5.4~6.3之间变化,呈现酸性;SS在9 120~32 475 mg·L-1之间变化,波动较大;有机物COD的变化范围为41 633~84 060 mg·L-1,BOD5在18 116~34 130 mg·L-1之间变化,呈现出冬季高于夏季的特点;氨氮和总磷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37~1 222 mg·L-1和17.98~296 mg·L-1之间,季节变化不明显.极端温度特别是夏季高温对箱体内气体污染物的产生影响明显,警示夏季要谨防在高温暴露和过长的停留时间,以防止易燃易爆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大量产生.  相似文献   
967.
谢文平  朱新平  郑光明  马丽莎 《环境科学》2014,35(12):4663-4670
利用气相色谱(GC-ECD)、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法,对广东罗非鱼主要养殖区鱼塘水体及罗非鱼肌肉中Cu、Pd、Cd、As、HCHs和DDTs进行检测,同时应用了不同评价模型对罗非鱼食用安全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u、Pd、Cd、As、BHCs和DDTs在4个不同养殖区水体中含量范围分别为:nd~0.101 mg·L-1、nd~0.097 mg·L-1、nd~0.003 27 mg·L-1、0.012 1~0.081 27mg·L-1、2.63~37.18 ng·L-1和2.05~12.21 ng·L-1.主要罗非鱼养殖区水体中BHCs、DDTs含量大小依次为:茂名>广州>惠州>肇庆,仍有新的γ-HCH输入.罗非鱼肌肉中残留Cu、Pd、Cd、As含量均值分别为0.805 6、0.409 6、0.070 6、0.257 mg·kg-1,BHCs和DDTs含量均值分别为12.21 mg·kg-1和13.21 mg·kg-1;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EPA)推荐的评价模型对食用罗非鱼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As可能存在致癌风险外,Cu、Pd、Cd、HCHs和DDTs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均低于国际放射性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表明罗非鱼肌肉中HCHs、DDTs和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968.
采用松木基黑碳为吸附剂,考察了老化作用对吸附态苯酚的脱附及微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苯酚吸附等温线数据采用非线性Freundlich方程拟合,脱附数据采用三位点脱附模型拟合,微生物降解试验分别在恶臭假单胞菌ATCC 11172的两种菌密度下进行.结果表明,平衡位点、非平衡位点以及不可脱附位点这三种位点在不同老化时间内都存在,其中不可脱附位点上的比例(fnd60.4%)都占绝大部分,并且随着老化时间增加,易脱附位点上的苯酚逐渐往不易脱附的位点转移;通过对连续稀释脱附数据的分析表明,脱附体系中脱附产物的不定期移除(非生物移除)能够极大地促进脱附的进行;老化时间越长,吸附态苯酚的生物可利用性越小,但同一老化时间内两组不同菌密度之间的生物可利用性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同时发现黑碳中不可脱附位点上的部分苯酚亦能被降解.  相似文献   
969.
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及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危机、水环境恶化已成为我国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对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并且讨论造成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迫切。在全要素生产框架下,将环境要素纳入到效率分析中,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采用省级层面统计数据,以资本、劳动力和水资源使用量为投入,以国内生产总值与废水排放量为产出,计算我国2000~2011年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发现,在时间序列上,我国各省份之间的用水效率差距逐年增大;在空间上,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东、中、西部区域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禀赋、水的基础设施投入对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而水价并没有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70.
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试运行与验收过程中,总氮自动分析仪测量值(C自)与实验室监测值(C实)始终达不到比对监测要求.本文对总氮自动分析仪比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找出比对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处理措施,最终通过比对,为今后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中总氮仪器安装、调试、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