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7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634篇
安全科学   962篇
废物处理   118篇
环保管理   532篇
综合类   2511篇
基础理论   487篇
污染及防治   306篇
评价与监测   174篇
社会与环境   140篇
灾害及防治   127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国际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各类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一些新型污染物对中国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正逐步显现并日趋严重。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新型污染物的风险防范体系,是中国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发达国家新型污染物的风险防范工作启动较早,对中国完善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制度建设、体制机制、评估监测、科学研究等方面比较国内外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实践的异同,立足我国国情,发现国内实践还需加强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42.
943.
蚯蚓堆肥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生活污泥方面,对工业污泥的探索较少。该研究以马鞍山某钢铁污水处理站污泥为例,添加不同比例稻壳炭(2%、4%、8%),设置污泥单独堆肥、稻壳炭与污泥堆肥以及蚯蚓-稻壳炭联合污泥堆肥试验,探索蚯蚓与稻壳炭联合堆肥对工业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相比污泥单独堆肥,稻壳炭联合污泥堆肥能增加污泥pH、EC、TP和降低TOC、TN,而蚯蚓联合稻壳炭堆肥污泥可增加TN,并进一步增加污泥EC、TP,显著降低污泥的pH、TOC。(2)稻壳炭堆肥中重金属Zn、Cu、Pb、Cd含量因浓缩效应而上升;而蚯蚓联合稻壳炭堆肥,重金属含量显著下降,添加4%稻壳炭时,重金属Zn、Cu、Pb、Cd质量分数达到最小值,分别为856.64、137.10、158.92、15.48mg·kg-1。(3)重金属形态分析表明,随着稻壳炭比例增加,稻壳炭堆肥中重金属Zn、Cu、Pb、Cd的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转化为残渣态及铁锰氧化态的比例增大,添加8%稻壳炭时DTPA提取的有效态重金属质量分数最低,分别为705.72、47.95、50.43、4.47 mg·kg-1;蚯蚓-稻壳炭联合堆肥会使得污泥中重金属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均向残渣态转化,添加4%稻壳炭与蚯蚓的协同转化能力最大,Zn、Cu、Pb、Cd有效态重金属质量分数分别为629.84、38.63、36.76、1.63mg·kg-1,说明稻壳炭添加入蚯蚓堆肥可进一步降低工业污泥中重金属有效性,使重金属钝化。本研究可为稻壳炭联合蚯蚓堆肥处理工业污泥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4.
为了在常规淡水养殖条件下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研究了自制陶粒组建SND生物反应器的脱氮能力。结果表明,在陶土中添加1.5%(质量分数)纸纤维,900℃烧蚀6h,可制得内部具有丰富开孔孔隙结构的多孔陶粒;利用该陶粒构建SND生物反应器,在常规淡水养殖条件下,可顺利启动SND反应,亚硝态氮在第2天时开始显著积累,氨氮质量浓度在第6天起即可从15mg/L降至检测限以下;开孔陶粒借助内部孔隙形成好氧/厌氧微环境,抑制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生长并促使氨氧化细菌(AOB)成为优势菌,同时陶粒对溶液中氨氮具有选择吸附能力,促进了SND生物反应器的脱氮作用。  相似文献   
945.
为对鄱阳湖流域的天然劣质地下水进行锰富集研究,对在该流域收集的243组地下水监测数据,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地下水中锰的分布特征及富集原理,并结合美国环境保护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 EPA)的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地下水中锰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HCO3-Ca型和Cl-Ca·Mg型;(2)约有38.2%的区域地下水中锰浓度为0.1~0.4 mg·L-1,34.7%的区域锰浓度>0.4 mg·L-1;高浓度锰在山地丘陵和平原区域均有分布,分别受到氧化还原环境控制;(3)鄱阳湖流域范围内高锰地下水分布较为广泛,但对所有成人和绝大部分儿童均不存在非致癌风险,绝大部分区域无需进行额外管控。该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流域的水源地选取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6.
为促进工会更好履行安全监督职责,提升群监员队伍素质和工作效能,山东能源枣庄矿业集团柴里煤矿工会创新性地提出群监员管理“九字工作法”。经过17年的不断努力践行,将该工作方法打造成了具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独创性的群众工作品牌。  相似文献   
947.
为更准确反映抽采过程中的煤层瓦斯(甲烷)运移过程,将煤岩视为孔隙-裂隙双重结构、双渗透率非均匀弹性介质,考虑基质瓦斯渗流作用,结合地下水、瓦斯吸附/解吸特性、煤岩变形和渗透率演化等因素的耦合作用,建立考虑基质瓦斯渗流的煤层流固耦合模型;数值模拟地面瓦斯抽采过程,分析煤层瓦斯运移规律和基质渗流作用对瓦斯抽采的影响。研究表明:基质瓦斯和裂隙瓦斯的压力均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两者差值先增大后减小;在模拟工况下,单位时间内基质瓦斯渗流量仅占流入裂隙瓦斯量的0.5%。基质渗流对瓦斯抽采的产能及储层压力有影响;考虑基质瓦斯渗流的双孔隙双渗透率模型预测的产气速率和储层压力下降幅度均小于双孔隙单渗透率模型。  相似文献   
94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一重大历史判断同样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煤矿行业作为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旧十分突出。在我国,死亡30人以上的事故仍未完全杜绝,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每年仍会发生近10起。新时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949.
为了预防或控制密闭容器内氢气爆炸事故,运用20 L密闭球形容器试验研究不同初始低压(0.025~0.1 MPa)下氢气-空气混合物的最大爆炸压力、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并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通过标准k-ε湍流模型和概率密度函数(PDF)燃烧模型,模拟不同初始压力下氢气-空气混合物燃烧过程,直观再现不同初始压力下火焰传播过程及流场扰动状况。研究表明:氢气体积分数一定时,氢气-空气混合物的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与初始低压均成线性关系;初始压力从0.1MPa降低至0.025 MPa,最大爆炸压力降低75.1%~75.9%,最大压力上升速率降低77.1%~83.7%。另外,初始压力降低,火焰前沿到达器壁的时间变长。  相似文献   
950.
为使瓦斯抽采效果在技术、经济方面达到最佳,研究了瓦斯抽采过程中煤层瓦斯的运移规律和钻孔的合理布孔间距。将煤层视为双孔隙双渗透率弹性介质,推导了煤基质、裂隙渗透率演化方程,综合考虑了瓦斯吸附/解吸特性、煤岩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煤层双重介质流固耦合模型,并进行了钻孔瓦斯抽采模拟,分析了钻孔间距对瓦斯抽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钻孔间距的瓦斯压力随抽采时间的增加先快速下降再趋于平缓,且钻孔间距越小,瓦斯压力下降越快;随着钻孔间距的增大,O点消突时间逐渐增加,与钻孔间距呈二次方关系;现场试验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钻孔间距5 m时瓦斯抽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