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黄渤海区域水产品生产、消费水平较高的23个城市,采集鱼类、海洋贝类、甲壳类、头足类及海珍品(海参、鲍鱼)等5类水产品共1225个样本,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23种全氟烷基物质(PFASs)的含量,并分析了黄渤海区域水产品中PFASs的残留水平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渤海区域水产品中PFASs的残留水平具有明显的组分差异、城市分布及品种分布差异等特征.在23种PFASs组分中,共检出20种PFASs,其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79.1%和71.7%,且PFOA的质量浓度占比最高(64.5%),为首要污染组分;在不同采样点样本中,莱州湾近岸的潍坊、滨州和东营,渤海湾近岸的沧州以及辽东湾近岸的营口为PFASs总质量浓度(∑PFASs)较高的城市,残留水平范围为10.2~16.8μg/kg;在不同品种样本中,检出PFASs组分的数量由高到低为:鱼类(20种) > 海洋贝类、甲壳类(18种) > 海珍品(16种) > 头足类(10种),其中海洋贝类、海珍品样本中检出率最高的是PFOA,鱼类、甲壳类样本中检出率最高的是PFOS,而头足类则是全氟辛烷磺酰胺(PFOSA);通过计算不同水产品中PFASs各组分的平均含量发现,PFOA、PFOS、全氟十一烷酸(PFUdA)和PFOSA在不同品种中平均含量相对较高,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组分差异性;通过计算危害指数(HR)评价人体暴露于PFASs的健康风险,得到PFASs各组分的危害指数均 < 1,说明黄渤海区域水产品中残留的PFASs对消费者的潜在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2.
盐度影响铬对真鲷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盐度突变对真鲷幼鱼存活的影响及不同盐度(10.09~30.59)条件下铬对真鲷幼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当盐度高于9.18时,盐突变不会导致真鲷幼鱼死亡;当盐度低于3.67时,幼鱼死亡率为100%,其96h半致死盐度为6.85。另外,盐度越低,Cr6+的LC50越低,说明盐度降低会加大Cr6+对真鲷幼鱼的毒性。基于上述结果,在分析某一海域鱼类致死原因时,必须对污染物质的毒性效应和环境因子的变化加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化纤废水中污染物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化纤工业对水域生态的长期效应, 首次在实验室研究了化纤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乙醛、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对大型(Daphnia magna)生殖周期和繁殖数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乙醛浓度低于6 mg/L 时, 对大型溞首次和第二次生殖周期无影响.7~10 mg/L时, 使首次生殖周期推迟1~2d, 使第二次生殖周期提前1~2d.对苯二甲酸浓度32 mg/L以下时, 对首次和第二次生殖周期基本无影响; 64~256 mg/L时, 使首次生殖周期均推迟1~2d, 第二次生殖周期均缩短1~2d.乙二醇浓度在1000 mg/L以下时, 对首次生殖周期无影响; 2000~4000 mg/L时, 推迟首次生殖周期1d; 浓度低于4000 mg/L时, 对第二次生殖周期无影响.乙醛浓度在5 mg/L以下时, 对首次和第二次繁殖数量无显著影响, 浓度在6~10 mg/L时, 显著降低其繁殖数量, 分别降低38.3%~74.1%和12.8%~65.3%.对苯二甲酸浓度低于32 mg/L时, 对首次繁殖数量无显著影响, 浓度在64 ~256 mg/L时, 降低首次繁殖数量62.9%~75.3%; 浓度低于16 mg/L时, 对第二次繁殖数量无显著影响, 浓度在32~256 mg/L时, 使第二次繁殖数量降低37.8%~78.1%.乙二醇浓度在500 mg/L以下时, 对首次和第二次繁殖数量均无显著影响, 浓度在1000 ~4000 mg/L时, 显著降低首次和第二次繁殖数量, 分别降低32.3%~77.8%和42.2%~60.9%.  相似文献   
4.
夏季海水养殖区大型网箱内外沉降颗粒物通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爱伦湾抗风浪网箱沉降颗粒物(SPM)的通量,估算了12h内SPM中无机氮(IN)、(无机磷)IP的释放速度.结果表明,由于投饵不当,残饵和粪便大量产生,严重影响水域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SPM通量、POC、TN、TP的通量均为网箱内大于网箱外.SPM的C/N为21.6~69.2,说明在浅海区沉降过程中,N的分解较快,爱伦湾是低生产力水域.N/P为0.54~0.99,颗粒物中氮缺乏.短期内,SPM都释放IN、IP. SPM对NH4+-N有一定的吸附特性,SPM中POC 71%~76%被释放,TP 88%~97%被释放,TN的吸附率为44%~94%.  相似文献   
5.
胜利原油对海洋鱼类胚胎及仔鱼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胜利原油对海洋经济鱼类的胚胎及仔鱼的毒性效应。原油可抑制胚胎的孵化,导致孵化仔鱼的畸形发育及大量死亡。原油影响真鲷、牙鲆及黑鲷胚胎畸化率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0,18及32mg·L~(-1)。温度升高加重原油的毒性。真鲷,牙鲆及黑鲷仔鱼的48hLC_(50)分别为 6.4,13.7和10.7mg·L~(-1)。牙鲆仔鱼及鰕虎鱼稚鱼的96hLC_(50)为1.6及 66.6mg·L~(-1)。原油对鱼类胚胎发育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环境效应及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是世界主要渔业国家(如挪威、日本等)广泛开展的一种高密度、集约化的养鱼方式,这种养殖方式在给广大从业者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开展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IMTA)是缓解这一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鱼类养殖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氮、磷等物质,由无机提取单元(大型藻类)来吸收,粪便和残饵等微小颗粒则成为有机提取单元(滤食性贝类)的饵料,较大的颗粒物质沉到海底后,可以为腐食性单元(海参等)提供食物,通过这种养殖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内营养物质的高效利用,在减轻养殖对环境压力的同时,使系统具有较高的容纳量和食物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净化海水养殖外排水影响因素与效果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海水养殖外排水为处理对象,构建芦苇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系统进行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盐度,水力负荷,污染负荷)实验。植物选择芦苇,种植密度为48株/m2,基质填料选择细纱、蛭石、高炉矿渣、沸石和砾石。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升高,人工湿地对CODMn和NH4-N的去除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PO4-P的去除率在逐渐降低,变化显著(P<0.05),但芦苇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在盐度20时生长良好。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人工湿地对CODMn、NH4-N和PO4-P的去除率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变化显著(P<0.05);而当污染负荷增加时,去除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运行合理性及运行效果,得出合理工况为盐度20,水力负荷0.4 m3/(m2.d),污染负荷CODMn 10 mg/L,NH4-N 2 mg/L,PO4-P 0.5 mg/L。在此工况下,系统稳定运行2个月,显示人工湿地对海水养殖外排水中的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镉胁迫对虾夷扇贝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虾夷扇贝在96 h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不同浓度Cd2+(0,0.005,0.025,0.050,0.150和0.300 mg/L)对虾夷扇贝内脏团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以探讨其用于污染暴露的生物标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虾夷扇贝96 h的LC50为1.73 mg/L;其95%的置信区间是1.58~1.90 mg/L;安全浓度为0.0173 mg/L。酶活力:0.025 mg/L及以上的各实验组SOD活力先上升后下降,在第3 d时达到峰值,与对照组呈显著差异(P<0.05);处理第6 d,各浓度组SOD活力有所下降,到第9 d时受到抑制;CAT活力在处理0.5 d时,0.025mg/L0、.150 mg/L和0.300 mg/L三个浓度组均受到显著诱导(P<0.05),处理第6 d时,各实验组酶活力开始受到抑制。两种酶对实验设计的Cd2+浓度反应敏感,呈现出"诱导-抑制"规律,对海洋Cd2+早期污染具有指示作用。GSH-PX对Cd2+污染没有SOD和CAT那样敏感,GSH-PX的各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因而它作为对海洋Cd2+早期污染指示物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9.
唐岛湾网箱养殖区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蒋增杰  崔毅  陈碧鹃 《环境科学》2007,28(5):1001-1005
2004-08~2005-05分4个航次对唐岛湾网箱养殖区的10个站的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溶解无机氮营养盐(NH+4-N、NO-3-N、NO-2-N)进行了现场调查, 并使用Fick第一定理对该海区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区的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无机氮均以NO-3-N为主,分别占溶解无机氮总量的73.34%和61.45%;上覆水中溶解无机氮(DIN)和NO-3-N含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在2004-10达到峰值,NH+4-N的季节变化稍有不同;间隙水中溶解无机氮(DIN)和NO-3-N、NH+4-N的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从5月份到8月份含量逐渐增加,到10月份达到最大,然后到次年2月份又减少;上覆水和间隙水中NO-2-N的含量随养殖进程表现为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NH+4-N、NO-3-N和NO-2-N在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扩散通量分别为5.46、-5.04、8.71 μmol/(m2·d),NO-2-N的扩散释放对唐岛湾网箱养殖区的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夏斌  马绍赛  陈聚法  赵俊  陈碧鹃  王芳 《环境科学》2010,31(6):1442-1449
根据2008-08-09~2008-08-13在南黄海西部绿潮(浒苔)暴发区取得的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氮(PN)的分析数据,结合同步获得的水文环境要素资料,研究了该区域有机碳的分布特征、来源、影响因素以及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结果表明,DOC的浓度范围为1.55~3.22mg/L,平均值为2.44mg/L;POC的浓度范围为0.11~0.68mg/L,平均值为0.27mg/L.DOC与POC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呈现近岸高,外海低;表层高,底层低的趋势.POC与TSS的相关分析表明,POC与TSS整体上呈显著正相关,表明TSS的浓度和来源是控制POC浓度高低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POC与PN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估算了样品中PIN的含量.扣除样品中PIN的影响后,沿岸大部分海域POC/PON的平均值8,结合POC/Chl-a比值,表明沿岸海域POC主要是海洋有机质来源,并且存在降解有机物,这可能是调查期间处于绿潮暴发后期,部分浒苔开始腐烂被降解所致.应用初级生产力估算的浮游植物固碳强度的结果表明,南黄海西部绿潮(浒苔)暴发区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变化范围为167~2017mg/(m2·d),平均为730mg/(m2·d),该区域日固碳量达到2.95×104t.换算至整个黄海,日固碳量为28.03×104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