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5 毫秒
51.
高铁酸盐氧化降解水中苯酚的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自制高铁酸钾(K2FeO4)为原料,探讨了影响高铁酸盐氧化降解苯酚的主要因素,并研究了苯酚降解的动力学特征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高铁酸盐加入量、pH值、持续搅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都影响苯酚去除效果。其中高铁酸盐加入量是影响苯酚去除效果的关键因素,高铁酸盐氧化降解苯酚的最佳pH值范围为9~10,持续搅拌和提高反应温度只影响苯酚降解速率而不影响苯酚降解率。苯酚的降解过程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苯酚被高铁酸盐氧化生成CO2、H2O以及一部分难矿化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52.
聚乙烯醇(PVA)存在下[HgI4]2-与罗丹明B(RHB)形成配合物[HgI4]2--RHB-PVA,在波长610nm处有最大吸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 = 6.02×105 L/( mol·cm).结合巯基棉(SCF)对汞的选择性吸附,实现了水样中痕量汞的分离、富集与测定.标准样品富集前后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25%和7.40%(n=6).本法应用于三峡水域长江和嘉陵江江段中总汞的测定,回收率为90.6%~111.4%,最低检出浓度0.040μg/L,对比国控点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监测汞数据,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3.
探索磷酸氢钙清洁回收工艺综合治理明胶生产废水污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改善明胶生产废水高碱,高钙和高悬浮有机物污染,探索了磷酸氢钙清洁回收工艺,首先沉淀除去浸灰废液中的石灰,得浸灰清液。将浸酸废液加入浸灰清液中,调节pH至4.7-11.5,沉淀,过滤,称量,测定滤渣的红外光谱图和滤液各项污染指标。实验结果,pH为6.5-7时,磷酸氢钙收率最高,滤液各项污染指标最低,对磷酸氢钙的生产质量无妨且基本上能消耗明胶生产废水的所有碱度,所得滤渣为不含结晶的磷酸氢钙,收率与原工艺相当,所排废液pH中性,COD387mg/l,NH^ 4-P25mg/l,Ca^2 746mg/l,不再是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不再具有高碱,高钙和高悬浮有机物特性,为后续的生物处理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54.
重庆市主城区生活垃圾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通过对重庆主城区生活垃圾的分类调查以及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分析,认为重庆市城市垃圾主要来源于居民家庭和各种商业活动。垃圾湿度和容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热值基本满足垃圾焚烧处理要求。元素分析显示垃圾中总氮和总碳含量较高,适合进行堆肥处理。  相似文献   
55.
絮凝法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用无机低分子絮凝剂硫酸铁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硫酸铁和聚硅硫酸铁处理厌氧好氧后的垃圾渗滤液,并通过急性毒性检测试验研究絮凝处理前后垃圾渗滤液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10 mmol/L,pH值为8的聚合硫酸铁对垃圾渗滤液的色度、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色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1%和61.4%。通过毒性检测证明,聚合硫酸铁絮凝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几乎没有毒性,对植物的正常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6.
探讨了自制有机高分子重金属捕集絮凝剂CU3#对铜离子、铅离子的捕集机理,研究了其处理含铜离子、铅离子废水的处理条件,并研究了其他物质和离子对铜离子和铅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H7~14范围内,快速搅拌时问2min,慢速搅拌3min,CU3#对含铜离子的污水处理后其上清液中所含铜离子为1.2mg/L,对铜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9.4%,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pH7~14范围内,快速搅拌时间3min,慢速搅拌3min,CU3#对含铅离子的污水处理后其上清液中残余铅离子0.8mg/L,去除率99.6%,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7.
基于近年来环境污染事故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这一事实,为应对环境污染事故,众多企业都制定了应急预案,笔者分析了重庆市部分化工企业制定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8.
嘉陵江下游江段春季浮游藻类特征及污染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春季,通过水质分析和浮游藻类调查,应用污生谱分析法及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嘉陵江下游江段春季浮游藻类特征及污染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江段共有浮游藻类7门42属85种(包括变种);优势种群并不单一,以黄藻、绿藻和硅藻占优势,优势种为黄藻门中的黄丝藻,绿藻门中的小球藻和硅藻门中的小环藻。5月份藻类的种类和个数均比4月份有所减少,可能与5月份降雨量比4月份多有关;流速最快的石门大桥具有最低的藻类细胞密度,流速最慢的化龙桥具有较高的藻类细胞密度,说明流速对浮游藻类种类和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嘉陵江下游沿岸一带的氨氮含量都很高,氨氮已经形成全江段水系的主要污染,磷酸盐含量也较高,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含量最低限制标准,该江段水质污染较严重。污生谱分析法及生物多样性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该江段整体污染状况为中度污染,农业和工业污染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9.
重庆主城区三峡水域优势藻类的演替及其增殖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信安  张密芳 《环境科学》2008,29(7):1838-1843
通过在三峡水系中重庆主城段的长江与嘉陵江现场布点、采样和分析自然水体中的藻类,在实验室内分别模拟氮磷比、光照和流速对嘉陵江水体中藻类生长的影响,发现在不同TN/TP和光照强度的静水环境中蓝藻和绿藻生长迅速,硅藻消亡很快,其它藻类变化不大,总藻细胞密度最大可达107/L以上;而在0.03m/s左右的缓流下总藻细胞增长最明显,但密度也只能达到106个/L,硅藻比例提高,当流速进一步加快,蓝藻和绿藻比例降低.显然,优势藻类随水文情势发生演替.总藻密度分别与TN/TP、流速拟合的可决系数R2均在0.93以上,与光照强度的拟合效果次之.自然状态下两江的现场水样分析还表明:嘉陵江总藻密度大于长江,硅藻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绿藻和蓝藻,与实验室测试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60.
葛根保健食品的开发及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论述了葛根的生长习性、资源分布、保健药效、化学组成及其加工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我国野葛自然资源优势开发生产系列保健食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