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629篇
基础理论   88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鱼礁选址是人工鱼礁建设首要考虑的重要环节,科学评价分析是确保人工鱼礁建设成功的前提。本文依据影响鱼礁选址的主要因素,从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物理化学环境、海洋生物资源环境三方面选取了海洋功能区、水深、流速、水质、底质类型、生物资源、重要渔业水域等7项指标,运用ArcGIS技术手段,对天津市近海海域人工鱼礁投放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得出最适宜、较适宜及一般适宜人工鱼礁布设区域的空间分布,这三类区域所占面积分别为8.61 km2、29.78 km2和38.02 km2,其中,最适宜鱼礁投放的区域位于汉沽区营城镇蔡家堡村至大神堂村以南水深4~5 m的海域,与天津市目前已开展的人工鱼礁投礁区域相距较近;较适宜开展鱼礁投放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太平镇沙井子乡以东水深9~10 m的海域及最适宜区的外围区域。实证研究结果可为天津市人工鱼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我国人工鱼礁建设适宜性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2.
近年我国海域有害赤潮频发,赤潮优势种的变化显著,最近7a记录了51种引发赤潮的优势赤潮生物,其中由有毒微藻引发的赤潮增加。有毒微藻在我国海域广泛分布,至少3个株产麻痹性贝毒的亚历山大藻,5种能产生腹泻性贝毒软海绵酸毒素和鳍藻毒素、以及扇贝毒素的鳍藻在我国沿海都有分布;产生虾夷扇贝毒素的三种甲藻在北黄海常年存在。我国多种贝类中已发现麻痹性贝毒、软海绵酸毒素和鳍藻毒素、扇贝毒素、虾夷扇贝毒素和环亚胺毒素等多种微藻毒素。本文较系统的归纳综述了我国有害赤潮、优势种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点,产生的藻毒素结构;我国双壳贝类等海洋生物中存在的微藻毒素的种类结构;首次利用风险商值法研究评估了我国贝类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只有春季来自福建的2个样品具有食用风险;但大连海区的贝类样品、评估值全都接近安全限值,可能表明具有某种区域性风险;在春末夏初,大窑湾的贻贝风险最大,其次是扇贝,牡蛎的风险最小;不同的贝器官,富集藻毒素的能力差别大,消化腺中的藻毒素含量远高于其它器官,不同的食用方式可能会导致不同的中毒风险。总体上,我国沿海常见种双壳贝类的麻痹性贝毒和虾夷扇贝毒素食用风险低。  相似文献   
113.
简要回顾了自1993年以来世界范围内海洋铁施肥试验的研究动态以及阶段性研究成果,注重探讨铁施肥后初级生产力的变化情况,海水中颗粒态有机碳变化与迁移情况以及铁施肥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及生态效应,初步分析了海洋铁施肥作为缓解气候变化策略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海洋铁施肥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我国开展海洋铁施肥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4.
区域PTS海洋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各种环境污染物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开展持久性有毒物质(PTS)的环境风险评价已成为当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从区域尺度着手,简要介绍了在三种海洋介质(水体、沉积物以及生物体)中PTS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包括:常用的风险商值法(如:PEC/PNEC比值法,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毒性效应区间低、...  相似文献   
115.
从Si02纳米颗粒对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生长活性的影响来探讨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问题.结果表明Si02纳米颗粒降低了小球藻的生物量和蛋白含量,并可以附着在细胞表面和进入细胞内部,造成了细胞的形变和结构损伤,从而抑制了小球藻的正常生长活性.Si02纳米颗粒对小球藻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6.
根据2009和2010年两个航次对大连湾进行的大面调查,测定了不同季节表层海水中CO2分压、CH4和N2O的水平分布。结果表明,大连湾表层海水pCO2的季节变化不大,秋冬两季表层海水pCO2范围分别为44.00~51.55 Pa和35.45~56.21 Pa,统计平均值分别为47.77 Pa和40.05 Pa;大连湾表层海水中溶解CH4浓度的季节变化不大,但其饱和度差异明显,秋季远高于冬季;海水中溶解N2O饱和度的季节变化不大,浓度变化较显著,冬季远高于秋季。利用Liss和Merlivat公式和Wanninkhof公式分别估算了大连湾秋冬2个季节三者的海-气交换通量,结果表明秋季大连湾为大气CO2、CH4和N2O的源区,而冬季大连湾主要为大气CO2的汇区,是大气CH4和N2O的源区。  相似文献   
117.
赵仕兰  赵骞  袁秀堂  丁丽 《海洋环境科学》2011,30(6):780-783,788
2009年4月、8月、11月和12月分别对辽东湾北部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Pb和Cd进行取样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辽东湾北部海域海水中Pb的季节分布特征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Cd含量随季节变化差别不大.Pb和Cd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为近岸高,离岸低,由近岸向离岸方向递减.辽东湾北部海域水体中Pb...  相似文献   
118.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突发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呈现频发趋势。这往往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及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环境破坏。合理的风险防范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减小环境污染的风险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结合环境风险的理论与实践,系统地提出区域突发环境污染风险的防范体系和分区防范策略。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开展区域突发环境污染风险分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分区突发环境污染风险的防范措施与对策,以期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19.
水源性贾弟虫病(giardiasis)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弟虫(Giardia)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体内寄生原生动物,可感染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该虫可通过饮用水源等水体传播,其所导致的贾弟虫病(giardiasis)是最频发的水源性疾病之一,典型症状是腹泻、腹痛、反胃、呕吐、胃胀和发烧。本文综述了贾弟虫的分类、流行病学和检测方法等,目的是提出疾病预警系统,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以防止饮用水中贾弟虫病爆发。  相似文献   
120.
通过用氧化铝柱层析和等梯度呷醇:水=85%:15%)反相高效液相色谱(C18硅烷柱)紫外检测器254nm,测定30多种油品和我国海洋环境油类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建立了溢油PAHs模糊指数结果表明,油类PAHs响应因子和相对保留值的变异系数分别在8.4%-16.5%和0.00%-5.4%之间,回收率在74.6%-111.2%之间,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海洋环境油类的多环芳烃模糊指数值(0.00383-0.01839)与润滑油类的值(0.00106-0.00942)接近,较石油及其它产品油的值(0.06983-1.00000)低;用润滑油类作为标准油,PAHs模糊指数作为溢油芳烃类监测的指示物(指标),可提高监测海洋环境油类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