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7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590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72篇
综合类   1457篇
基础理论   193篇
污染及防治   144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190篇
灾害及防治   2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随着城市建设、交通和旅游业的发展,噪声污染已成为大同市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对此,依据关于重点城市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规划的要求,开展大同市噪声污染控制达标规划.在大同市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该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详细划分了声环境功能区并制定了噪声污染控制达标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进而,通过对各类噪声源进行预测分析,提出了分阶段的噪声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952.
土壤石油污染物中正构烷烃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污染强度、营养物、氧化剂、表面活性剂、温度、土壤含水率、透气性为降解调控因子,研究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过程,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土壤石油污染物中正构烷烃含量的变化,详细地分析了正构烷烃降解过程。结果表明:C26和C30正构烷烃的降解速度模式相似,证实了正构烷烃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降解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953.
基于生态足迹的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区域生产量取代消费量,并用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对东北地区1995,2000~2003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上述年份的生物生产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并提出了消除生态赤字的途径和方法,旨在为东北地区振兴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954.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混合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针对当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中常用的分类后比较法中存在的误差累积 ,夸大变化程度的缺陷 ,提出了把变化矢量分析和分类后比较法相结合进行混合动态监测的新方法。从北京市海淀区的实例研究来看 ,尽管该方法对单景图像分类精度提高不明显 ,却可以大大降低常规分类后比较法中误差累积的程度 ,改善了常规分类后比较方法中误差累积、出现不合理变化类型的缺陷 ,从而得到较为准确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定量信息。  相似文献   
955.
密云水库库区水环境人口容量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把水环境保护作为第一约束前提,探讨了水环境保护下的人口容量估算问题。其中运用多目标决策技术中的逐步宽容约束法,并选用人口容量、粮食产量、乡镇企业产值、水土流失作业优化目标,提出了一个在各目标之间协调优化,综合决策的人口容量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956.
大辽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和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大辽河水系的3条干流浑河、太子河和大辽河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PHs)和多环芳烃(PAHs)分析表明,PHs总量分布范围为61.37~229.42 μg·g-1,PAHs总量分布范围为61.9~840.5 ng·g-1.石油烃含量远远高于已报道的世界其它河流和海洋沉积物中的含量,表明大辽河水系沉积物石油烃污染严重;而与世界其它河流和海洋地区相比,多环芳烃污染水平相对偏低.石油烃分布特征为太子河>浑河>大辽河;多环芳烃分布特征为大辽河>太子河>浑河.烃污染来源诊断表明,石油烃污染以陆源植物和人为污染输入为主,多环芳烃污染以石油燃烧热解为主,工业和生活污水是烃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57.
长江武汉段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对长江武汉段干流7个站点、支流和湖泊23个站点的水相、悬浮颗粒相和沉积相样品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水相中多环芳烃总量的变化范围为0.242~6.235μg·L-1沉积相中的变化范围为31-4812μg·L-1悬浮颗粒相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平均值为4677μg·L-1,含量高于沉积物.长江武汉段与国内其它河流多环芳烃污染水平相当,比国外一些河流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要高.沉积相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与颗粒物中总有机碳(T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污染来源分析表明,多环芳烃主要由化石燃料、木材等的燃烧所引起,污染来源为燃烧源.在干流白沙洲和支流墨水湖的水相中检出了苯并(a)芘,且含量超出了国家饮用水标准.沉积物中PAHs对周围生物存在潜在的毒性效应,但不会引起急性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958.
环境风险事故概率估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模糊数学原理与事故树分析技术相结合,构造出一种新的环境风险事故概率估计方法,它包括建立事故树、用数值表达自然语言、确定专家意见权重、计算基本致因事件和主要环境风险事故的模糊概率等过程。采用该方法,对汉江流域的某一水利枢纽工程进行环境风险事故概率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工程与环境复合系统风险事故发生的模糊概率为0.0035次/年。  相似文献   
959.
~(60)Co、~(85)Sr和~(134)Cs在非饱和黄土中迁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2年的野外核素示踪试验、实验室柱试验、批实验以及数值模拟,获得^60Co、^85Sr和^134Cs在非饱和黄土中迁移特征如下:(1)非饱和黄土上述核素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经2年的试验,^85Sr的浓度峰位在天然条件下迁移不到2cm,喷淋条件下迁移13cm;^60Co和^134Cs在天然和喷淋条件下迁移甚微。(2)^85Sr在喷淋条件下迁移出现两个浓度峰。(3)^60Co、^85Sr和^134Cs迁移“快成份”在环境的安全评价中不容忽视。(4)在含水量和入渗水量很低时,扩散对核素迁移起主导作用。(5)水入渗量对^85Sr迁移速度和横向扩散无明显影响。(6)静态法测定的Kd值比野外求得的值大。(7)核素在非饱和黄土中的延迟系数Rd不是常数。  相似文献   
960.
选定西南纵向岭谷区的大保(大理-保山)和思小(思茅-小勐养)2段高速公路,在分析公路建设对植物生理特征影响方式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等方法研究了高速公路干扰强度对沿线主要建群种植物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速公路建设对植物生理生态指标的干扰强度随着与公路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弱;2)随着公路干扰程度的加剧,选定乔木的Pn和WUE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Tr呈上升趋势(P<0.05),灌草植物Pn、WUE和Tr在整体上均呈增大趋势(p<0.05),但Ⅰ级、Ⅱ级和部分Ⅲ级干扰对各指标的影响不大(p>0.05);3)2条公路沿线各选定植物的生理生态指标变化幅度不同,大保公路沿线选定的乔木和灌木植物Pn、WUE和Tr,草本植物Pn的变化幅度大于思小公路沿线;不同植物类型比较,选定的灌木和草本植物Pn和Tr的变化幅度大于乔木,WUE变化幅度小于乔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