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63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704篇
基础理论   121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138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蜂窝煤燃烧氟污染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碳酸钙为固氟添加剂,以炉渣及粉煤灰等低氟材料取代全部或部分粘土作为粘结剂来制作蜂窝煤,进行了燃煤降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碳酸钙能有效降低蜂窝煤燃烧时候的氟排放,当煤:粘土:CaCO3的质量比为70:17:13时,碳酸钙的固氟效果最佳,氟的排放率可降低64.1%.以炉渣为粘结剂制作蜂窝煤能够显著降低燃烧时向外界排放的氟化物量,当煤:炉渣:CaCO3为80:8:12时,蜂窝煤燃烧排氟量较小且趋于稳定.已拌有一定剂量粉煤灰粘结剂的煤中添加15%的粘土后碳酸钙的固氟效果明显改善,当煤:粘土:粉煤灰:CaCO3为70:15:9:6时固氟效果最佳,此时蜂窝煤氟逸出率仅为18.2%,氟的减排率达到77.9%,显著优于未添加粘土时碳酸钙的固氟效果,蜂窝煤添加碳酸钙固氟剂进行高效固氟时,需同时适当增加粉煤灰加入量,以稳定固氟剂的高温固氟效果.  相似文献   
62.
基于2009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价了各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对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总体上呈"中部较高,普遍分化"的分布特征,并存在两大"DEA有效"集群。自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逐渐形成了中、东、西三大经济地带,即中部盆地区、东部山地区和西部高原丘陵区。规模效率是当前制约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效率的主要方面。全省普遍存在投入冗余现象,可通过优化环境、产业结构高级化、突出特色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城市化水平等途径来提高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各区域之间城乡统筹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显著;对2009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进行相对效率分析,得出相对有效值为1的城市居多,北部朔州市和南端运城市相对效率差异明显,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3.
本研究通过改进的光能利用率概念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和MODIS-NDVI数据估算了2000-2010年甘肃省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结合气候因子,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探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农业生态区和荒漠生态区的NPP变化特征及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2000-2010年甘肃省NPP的空间分布差异比较显著,总体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即从东南向西北是逐渐递减的;其中,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农业生态区和荒漠生态区的年均NPP分别为580.12 g·cm-2·a-1、380.12 g·cm-2·a-1、280.71 g·cm-2·a-1和83.27 g·cm-2·a-1。②2000-2010年甘肃省NPP显著增加和轻度增加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6.00%和17.49%,NPP显著减少和轻度减少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2.31%和27.07%,NPP有减少的趋势。③以年为尺度,森林生态区和草原生态区主要受温度影响,而降水量是荒漠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主要控制因子;在月尺度上,气候因子对NPP的作用相当;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分别对月降水量和月均温存在时滞与累积效应,森林生态区和荒漠生态区对降水量或温度不存在时滞与累积效应。④本文认识和了解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NPP的变化规律,探讨NPP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机理,为生态系统调节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青冰滩冰川的综合考察,对该地区2008-08-01日至08-31日的水文、气象以及水环境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冰川表面大量覆盖冰碛增加了冰川表面的反射率,加速了冰川消融;整个8月日均气温在8℃以下,气温的日较差较大,冰川消融期的降水以降雪和冰雹为主;冰川融水的电导率和溶解性固体相关系数可达0.98,两者与气温的相关度也可达到0.8以上。  相似文献   
65.
建立了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分离和测定大气颗粒物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方法。样品经二氯甲烷超声提取,浓缩后经乙腈定容,以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进行反相HPLC梯度淋洗分离后,由紫外检测器串联程序波长荧光检测器检测。通过实验条件的优化,实现了16种PAHs组分基线完全分离和高灵敏度检测。16种PAHs检测限为0.05~1.20μg/L,回收率在75.0%~106.0%,相对标准偏差在0.27%~7.42%,均符合方法学的要求。将该方法用于测定贵阳市不同功能区PM2.5中PAHs的含量,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等优点,适合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6.
选取黑龙江省1990-2011年冰雪旅游入境人次的月度时间序列为研究样本,建立SARIMA模型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国际需求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SARIMA(4,1,4)(1,1,1)。模型的拟合度和短期预测效果都较好。通过应用SARIMA模型进行冰雪旅游预测,以期对黑龙江省旅游企业的冰雪旅游国际客源市场开发及政府部门制定冰雪旅游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整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1994~2006年上海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快速发展的都市地区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热点。基于上海市1994、2000、2003和2006年4期航空遥感影像资料数据,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建立上海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与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上海市1994~2006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 a间,上海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07%;在各种用地变化中,耕地面积变化最大,共减少了94 00772 hm2,减幅达233%;从耕地转移来看,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工业仓储用地、交通用地、城镇居民点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共74 82586 hm2,占耕地面积总流出量的6712%;可见城镇建设用地急剧扩张而大量占用耕地,是上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上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城市绿地的大幅增加,12 a间城市绿地面积共增加了9 29241 hm2,单一动态度为1876%。从上海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征来看,各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差异明显,且表现出明显的中心城区-近郊-远郊递减趋势,其中浦东新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崇明县最小,这种差异与各区(县)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上海LUCC的驱动力定性定量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分布及变化、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策以及国际大型活动的举办均对上海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城市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化学形态、在不同介质间的迁移转化及其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等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建立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和标准体系,并应对重金属在城市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机制及城市土壤质量演变与郊区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69.
依据生活型(乔木、藤本、灌木、半灌木、多年生禾草、多年生杂类草和一二年生草本)和水分生态型(旱生、旱中生、中生和湿生)将祁连山北坡次生杨桦林28个调查样地中的81个物种划分为18种植物功能型(Plant functiontypes,PFTs),并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植物功能型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然恢复杨桦林地植物功能型主要集中在中生多年生杂类草(PFTs16)、湿生多年生杂类草(PFTs23)、旱中生多年生杂类草(PFTs9)和中生灌木(PFTs18)4个植物功能型上;乔、灌、草三层冠层特征和中生植物的大量出现,反映了群落植物生活型趋于复杂化和结构化,生态型逐渐向中生化方向演替的特点;土壤容重、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主要影响植物的生活型分异特征,土壤含水量和林冠郁闭度是植物的水分生态型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而坡位、坡度控制着群落植物总体分布格局的形成.图1表3参31  相似文献   
70.
要通过中国省域违法占用耕地的时空特征分析,得知1999-2007年中国违法占用耕地均值的空间布局总体较为离散,局部地区表现出集聚态势;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1999-2007年间中国各省域违法占用耕地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大陆31个雀域的违法占用耕地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自相关关系,表现出了某些省域违法占用耕地的相似性在空间上趋于集聚现象,1999-2007年中国违法占用耕地的省域空间集聚近似呈现“N”字型波动变化的态势.中国违法占用耕地省域之间正的空间效应正在增强,中国省域违法占用耕地存在地理空间的邻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