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92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47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300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11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根据瓜尔豆胶在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COD的值高迭216000mg/l的特点,分别用如下方法进行处理①调pH=6.84,按0.5%质量比加入活性炭吸附剂,静止20天,此时去除率为87.7%;②用饱和硫酸铝2mL 适量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去除率为36.5%;③原液先蒸馏出1/4体积后在釜液中按3%的质量比加入Ca(OH)2,计算去除率为89.6%④利用铁炭屑以5:1的质量比形成微电池的方法作用两小时后再按3%的质量比加Ca(OH)2絮凝,此条件下去除率高达91.7%.经过比较得出第四种方法是最经济有效的,对该特种废水起到了很好的预处理作用.  相似文献   
22.
采油废水处理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威 《环境工程》2007,25(5):40-43
采油废水具有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含盐量高等特点,直接排放可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近年来国内外采油废水的特点和处理技术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各类处理方法的特点,并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3.
酸性高浓度含氟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介绍了对某化工厂排放的酸性高浓度含氟废水进行处理的试验,采用石灰中和沉淀,氯化钙(或聚丙烯酰胺)二级絮凝沉淀,砂滤工艺进行处理,操作控制条件如下:pH为8-9,Ca^2 与F^-的摩尔比为3.0,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2mg/L,沉淀时间为1h,处理工程运行后的验收监测结果表明,出水中的残氟浓度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且系统运行稳定,工艺简便。  相似文献   
24.
化学混凝-SBR法处理肉禽屠宰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肉禽屠宰废水的特点,采取了先混凝后生化的处理方法。在实验中确定了最佳混凝剂和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取此方法处理肉禽屠宰废水,其各项指标可达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5.
采用絮凝法对味精发酵生产过程中发酵液中的菌体进行研究,得到无机凝聚剂与高分子絮凝剂复合配比使用是发酵液去除菌体的有效办法。对复合用药除菌后的谷氨酸发酵液和原谷氨酸发酵液进行谷氨酸回收的比较,谷氨酸的回收率提高了8.8%。  相似文献   
26.
壳聚糖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不同的壳聚糖浓度、pH和温度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得吸附后染料的浓度,得到了壳聚糖对染料的最佳吸附条件,结果为:壳聚糖的投入量在红3B为2%,兰2BG和黄3GE为3%时,pH8.4在碱性范围内,温度为50℃效果最佳。其结果将为壳聚糖在印染废水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聚合硅酸硫酸铝铁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段瑛博  衣守志 《化工环保》2005,25(3):239-242
在n(Fe A1)/n(Si)为0.5~1.0、n(Al)/n(Fe)为2.5~3.0、SiO2质量分数为2.3%、硅酸钠溶液的活化pH为5.5、硅酸钠溶液的活化时间为12min或SiO2的质量分数为2.0%、硅酸钠溶液的活化pH为6.0、硅酸钠溶液的活化时间为3min的条件下,制备出的聚合硅酸硫酸铝铁对废水的除浊效果最佳,除浊率大于98%。  相似文献   
28.
采用Na BH4还原法将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镀铜废液中的Cu~(2+)制备成纳米铜粉,并采用聚丙烯酰胺(PAM)对还原反应后的废液进行絮凝处理。研究了n(Cu~(2+))∶n(Na BH4)、还原反应温度、还原反应时间及PAM添加量对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的影响,并对回收的纳米铜粉进行了XRD和TEM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n(Cu~(2+))∶n(Na BH4)=4∶6、还原反应温度为50℃、还原反应时间为2 h时,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降低至1.1 mg/L,Cu~(2+)还原率达99.99%;可获得粒径为20~45 nm的近球型、高纯度、由多晶组成的纳米铜粉;当PAM添加量为10 mg/L时,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降至0.35 mg/L以下,达到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小于0.5 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29.
刘娟  暴勇超 《环境工程学报》2009,3(7):1209-1212
研究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NCTS-M对中性兰染料的絮凝性能。通过测量絮体的Zeta电位以及对絮体进行彩色电视显微扫描初步探讨了该絮凝过程的絮凝机理。结果表明,当投加量为30 mg/L,pH=6时,絮凝效果最明显,脱色率可达93.1%。其絮凝机理主要是压缩双电层以及高分子吸附架桥作用,以压缩双电层为基础。絮凝剂中镁离子在中性条件下对絮凝过程也起到了较强的助凝作用。  相似文献   
30.
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中填料对澄清作用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可取代传统二沉池的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技术的原理及关键参数,小试试验研究了填料对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固液分离过程中附着污泥形成及其絮凝性能的影响,并对填料在澄清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泥水界面上升至填料区后,可以形成较悬浮污泥更加致密稳定的附着污泥区,并形成孔道流,强化了对混合液中污泥颗粒的絮凝效果;填料区可以捕捉去除从悬浮污泥区中“逃逸”的微小污泥絮体,并降低出水浊度,有效地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稳定性。填料的存在发挥了强大的整流作用,降低了雷诺数Re,提高了弗汝德数Fr,从而改善了污泥絮凝的水力条件,提高了澄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