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We studied the mass-related aerosol properties, simultaneously attwo sites at the urban roof top level in the same city. Nosystematic influence of the wind vector on the difference in theaerosol concentrations between the two locations could be found.Thes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results from a second, similarexperiment over a larger distance including one urban and onerural site. Surprisingly, we could not detect a tendency whichwould indicate that sampling air at distance in the order of 1 kmwould be less affected by the heterogeneity than samplingdistanced in the order of 10 km apart. On the contrary, theresults suggest that mass-related properties at two sites in thesame city are not necessarily more similar than at an urban and arural site outside the city. These results stress the limitedhorizontal homogeneity of urban atmospheric aerosol. As a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single-site measurements of mass-related aerosol properties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berepresentative for an area smaller than 1 km2 on size.  相似文献   
72.
栅格DEM的水平分辨率对流域特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当前用于流域地形分析的主要数据,由DEM可以提取河网,为不同尺度的水文模型计算和存储地形参数。对黄河小浪底-花园口区间,面积范围为100~1×104km2的8个研究流域,应用网格大小分别为100~1000m6种水平分辨率的栅格DEM进行了流域特征参数的提取和分析。研究表明,DEM的水平分辨率对提取河网的精确性有影响,网格的增大增加了平地处流向确定的随意性。提取的流域面积、长度等有关的参数差别不大,但坡度值变化明显。参数的差别导致主要受长度和坡度因素影响的流域的汇流时间和滞时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73.
人工湿地中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TN和TP的吸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构建了潜流水平芦苇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污水,在近2年的研究中考察了芦苇的生长规律、 芦苇不同器官对TN和TP的吸收及季节变化,评价了植物吸收对湿地TN和TP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2个生长年内芦苇的生长规律不同,受第1年芦苇移植的影响,芦苇生长周期滞后,导致植物立枯生物量与活体生物量比例在2年中相同月差异很大.第2年芦苇地上生物量是第1年的3.9倍.芦苇组织中TN和TP含量遵循新鲜叶>成年根>新鲜茎的规律.新鲜植物组织中TN和TP含量变化相对不大,当植物枯萎时地上组织TN和TP含量明显下降.根中TN和TP含量在全年中基本维持稳定.植物净吸收随植物生长情况而改变,按全年衡算,当湿地进水TN和TP负荷分别为61.39和7.39 g/(m2·a)时,植物地上生物量吸收TN和TP分别占湿地TN和TP总去除量的46.0%和26.8%,植物吸收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功效中植物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在收割期前/后、湿地床体内部各个区域内、一年四季中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用所起的作用,实验设置了有/无植物2组平行反应器。结果表明,芦苇在收割前/后对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均有促进作用,植物地上部分氮吸收量占湿地脱氮量的10.2%。在芦苇收割前/后(5月~9月、10月~次年5月),芦苇湿地日均脱氮量分别是无植物湿地的1.55倍与1.11倍。高、矮芦苇不同组织中总氮浓度分布趋势一致,2种芦苇各组织含量分别为:穗(28.69 g/kg)>叶(13.69 g/kg)>茎(5.31 g/kg)、穗(28.06 g/kg)>叶(14.61 g/kg)>茎(8.46 g/kg)。在湿地的各个沿程区域,总氮、氨氮累加去除率变化趋势一致,并且从反应器前部到尾部呈上升趋势,从上部到下部呈下降趋势。有芦苇湿地的脱氮效用优于无植物湿地,且底部氮积累含量也较少。一年四季中有芦苇湿地在各个季节脱氮量是无植物湿地的1.06~1.47倍。  相似文献   
75.
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是调整农田保护和农地发展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对于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证,基于生态外溢的视角,运用选择实验法计算基于市民支付意愿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并修正得到武汉城市圈42个县(市、区)的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标准介于683.10~6 169.60元/hm~2之间。进一步依据粮食安全法将武汉城市圈42个县(市、区)划分为17个支付区和25个受偿区,得到各县(市、区)的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面积。最后依据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标准和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面积计算出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县(市、区)间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额度的绝对值总和为44.03亿元。研究结果可为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构建提供初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6.
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聪  张宁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4):1940-1948
以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1~2017年中国安徽和浙江省内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DID)定量研究了试点政策对流域上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结果显示:试点政策对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影响,表现为相关地区的人均GDP或地区GDP出现了下降,而对流域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并无显著作用,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新安江试点政策对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呈现出了“先增强后减弱”的动态变化规律;此外,机制分析显示5个试点县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显著下降,表明“企业退出”是新安江试点政策对上游地区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可为后续制定和实施跨地区水资源保护的利益调配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
为研究铝粉在密闭空间内爆炸特性,降低其爆炸造成的损害,利用自行设计的水平管道式可燃气体-粉尘爆炸装置,在室温下对粒度为6~8μm,9~12μm,15~17μm的铝粉在100~800 g/m3浓度范围内的爆炸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铝粉在浓度为600 g/m3时,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最大,爆炸时间最小;铝粉浓度较低时,由于氧气充足,随着铝粉浓度增大,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增大,爆炸时间减小;当铝粉浓度超过600 g/m3,受到氧气浓度限制,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随浓度增大而减小,爆炸时间增大;相同浓度的铝粉,粒度越小,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越大,爆炸时间越小。粒度越小的铝粉,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78.
Moving towards a more sustainable adaptation process requires closer integration of policies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 An important actor in this is the local government. This paper examines to what extend adaptation is currently being integrated into Dutch local policies, and what the role is of a municipality's size, risk and experience in the encountered manifestations of adaptation. First, it was determined that adaptations taking place only anticipate currently perceivable weather extremes – mostly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Second,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realisation of further adaptations is hindered by a strongly sectoral divided reality. Adaptation is now heavily dominated by the water department, while spatial planning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only limitedly involved. Finally,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contextual factor size proved to most important for horizontal policy integration, whereas the contextual factor extreme-weather experience was the most definite for the realisation of adaptations. We conclude that a more sustainable adaptation should first tackle the sectoral divides which requires administrative efforts, for example, professional training. These would preferably be initiated from a vertical direction.  相似文献   
79.
为了明确富水红砂岩地层中冻结温度场的影响因素,研究温度场的发展和分布规律,以兰州地铁2号线定西路站到五里铺站之间的隧道联络通道为研究背景,建立三维瞬态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对冻结加固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和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进而分析土体密度、导热系数、比热容的变化对温度场发展的影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各土体参数对温度场发展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冻结孔越密集,形成的冻结帷幕越厚,冻结壁温度越低;随着导热系数增大,形成的冻结壁温度降低,随着土体密度和比热容增大,形成的冻结壁温度升高;影响温度场温度的各参数灰色关联度排序为:比热容>密度>导热系数;当各参数分别增大30%时,温度场温度变化程度排序为:密度>导热系数>比热容。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质冻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土体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0.
为了分析抗滑桩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基于最小势能原理,考虑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滑面储存的剪切势能,提出了抗滑桩加固多地层边坡的三维稳定性分析方法。将该方法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并分析了抗滑桩相关参数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当抗滑桩位于边坡中部时,对边坡的稳定性更好;当抗滑桩的桩间距大于8 m时,抗滑桩间距的变化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