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83篇
  免费   1534篇
  国内免费   3013篇
安全科学   2988篇
废物处理   331篇
环保管理   3344篇
综合类   11620篇
基础理论   1729篇
环境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150篇
评价与监测   1016篇
社会与环境   1932篇
灾害及防治   1007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98篇
  2022年   556篇
  2021年   730篇
  2020年   756篇
  2019年   581篇
  2018年   491篇
  2017年   717篇
  2016年   828篇
  2015年   868篇
  2014年   900篇
  2013年   1136篇
  2012年   1450篇
  2011年   1538篇
  2010年   1073篇
  2009年   1142篇
  2008年   895篇
  2007年   1405篇
  2006年   1426篇
  2005年   1248篇
  2004年   1084篇
  2003年   1032篇
  2002年   866篇
  2001年   716篇
  2000年   663篇
  1999年   598篇
  1998年   396篇
  1997年   341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220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6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41.
新疆中低产田发展人工草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新疆天然草地的利用,农业面临的问题出发,说明在绿洲内发展人工草地的必要性。针对全疆中低产田特点,将其分成7种基本类型。按类型总结出相应适生的饲草种类。通过人工种植这些饲草,达到合理利用改良耕地的目的,进而带动整个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起适宜新疆农业发展的草地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942.
塔里木河下游的卡拉到罗布庄(台特马湖口),河道长度491kin,塔河中、上游大规模水土开发,使其下游的水量不断减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西海子水库就成了塔里木河最终归宿地,两大沙漠在绿色走廊的多处合拢。绿色走廊生态危机已越来越显露出来,遏制塔河下游生态恶化趋势刻不容缓,重新构筑绿色长城不能在延误了。笔者于2002-10月和2004—05月先后两次对塔河中、下游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和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整治塔河上、中游,恢复和重建下游绿色走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43.
景观生态学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观生态学中的优势度原理在评价开发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及其结构与功能稳定性方面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但在线型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很少应用。以公路建设为例,探讨了在线型开发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44.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的生态问题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军事和生态三个角度分析了保护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的必要性,概括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即河水矿化度升高、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导致植被的退化和沙漠化加剧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水资源合理利用为前提和中心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45.
加快牧区水利建设步伐,为草原生态保护提供水资源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疆主要牧区草地资源面临的生态问题以及水资源分析,阐述了人、畜、草、水的关系,结合《新疆牧区草原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规划》,阐明了牧区水利建设在牧区草原生态保护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牧区水利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布局。  相似文献   
946.
钻井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钻井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也受到各国普遍的重视。对钻井污染物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概括地介绍了美国的相关环境管理法规体系。重点论述了与钻井排污有关的资源保护与补偿法、安全饮用水法、清洁水法等,总结了可供我国借鉴的若干法规、标准制定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947.
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常见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石油类在波数为2930cm-1、2960 cm-1、3030 cm-1全部或部分谱带处有物征吸收的原理,采用红外光度测油仪和水样絮凝富集技术测定石油类、动植物油。  相似文献   
948.
大气环境法是随大气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通过分析美、日、中等国家近年来的大气环境立法状况,概括出目前大气环境立法的五大趋势。这些趋势反映了人们对大气污染防治问题认识的深入和对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949.
烟气脱硫喷淋塔的容积负荷与本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以喷淋塔的容积负荷——平均容积吸收率为控制指标的本体设计路线。在目前已有的设计、运行经验基础上,根据烟气的SO2进口浓度、要求的吸收效率等来确定喷淋塔容积。讨论了容积吸收率不同角度的定义,给出了采用容积吸收率进行喷淋塔本体设计的步骤。  相似文献   
950.
Developments in biotechnology and genomics have moved the issue of paten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ventions toward the center of interest. In particular, the patentability of genes of plants, animals, or humans and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parts of) living organisms has been discussed, and questioned, from various normative perspectives. This paper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is debate. For this purpose, it first explains a number of relevant aspects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atenting. The focus is on a special and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type of patents, namely product patents. The paper provides three general arguments against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product patenting. The first argument briefly considers the claim that patents are legitimate because they promote socially useful innovation. Against this claim, it is argued that product patents may hamper rather than promote such innovation. The second and main argument concludes that product patents are not adequately based on actual technological inventions, as they should be according to the usual criteria of patentability. The principal moral issue is that product patents tend to reward patentees for inventions they have not really made available. The final argument proposes a method for patenting the heat of the sun. Assuming that granting this patent will be generally considered absurd, the argument exposes a further, fundamental problem of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product paten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