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92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392篇
基础理论   132篇
污染及防治   12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毛木耳为产酶菌,以CMC为唯一碳源,探讨了不同培养条件对毛木耳产漆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适温度为27℃、pH值为6.0、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90mL/250mL、摇床转速为180rpm、培养天数为6d时,产酶活力最大。以各个因子的最佳梯度做优化培养,发酵液中的漆酶活力高达70.76IU/mL。  相似文献   
52.
汽爆麦草固态发酵木质素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质素是地球上主要的可再生芳香族化合物 ,是地球上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丰富可再生天然资源 ,然而 ,对它的利用研究却很少 ,是天然高分子中未开发的领城[1] .80年代初发现了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LiP) [2 ,3] 和锰过氧化物酶 (MnP) [4 ] 以后 ,木质素酶和木质素生物降解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木质素微生物转化降解研究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 1)由于木质素酶解是一种非专一性的、以自由基为基础的链反应过程[5] .因此 ,木质素酶在化学工业、煤化学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而现在木质素酶的生产大多用合成培养基 ,必需添加昂贵的…  相似文献   
53.
正合肥金佳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个仅有6人,在安徽最早专业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的小微企业。运行5年多时间,先后在滁州、阜阳、六安、宣城、淮南等地建成近10万平米的发酵床养殖基地,年产值近300万元。发酵床铺上要勤翻做保险出身的老板钱传俐告诉记者,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从日本、台湾引入的一种新型养猪技术,2008年有福建、上海、广东等10多家企业在安徽  相似文献   
54.
《绿色视野》2012,(1):26-28
"站在阜阳往北看,一溜三个牛羊县,蒙城、利辛还有涡阳县。"这句民谚道出了亳州规模化畜禽养殖特色产业所在,这个产业也产生了大量的畜禽排泄物和各种养殖废弃物。畜禽养殖业的污染不仅仅是随意排放的畜禽粪便产生的恶臭气体,养殖场将未经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弃物集中排放沟河后,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面变黑发臭,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进入水体污染水源,威胁村民身体健康。粪便所倒之处田地发黑、  相似文献   
55.
耐热乳杆菌的分离及在食物垃圾乳酸发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垃圾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占有较大比重.发酵食物垃圾生产乳酸是实现其资源化的有效方法.从厌氧发酵的食物垃圾中分离到一株耐热乳酸菌TY50,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确定该菌株属于乳杆菌属的干酪乳杆菌组群(Lactobacillus casei group),其最高生长温度为52℃.TY50发酵食物垃圾生产乳酸的最佳同液比为1:12,最适温度为45 ℃.在pH 5.5~6.0条件下,发酵食物垃圾产生36.29 g/L的乳酸,乳酸体积产牢和转化率(乳峻/垃圾干重)分别达到1.01 g/(L·h)和0.44.  相似文献   
56.
将20头荷斯坦产奶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Ⅲ组,对照组饲喂全混日粮(TMR),试验Ⅰ组每头奶牛每天饲喂TMR加150.0 g复合脂肪酸,试验Ⅱ组每头奶牛每天饲喂TMR加150.0 g乳酸,试验Ⅲ组每头奶牛每天饲喂TMR加150.0 g复合脂肪酸/乳酸(质量比为1∶1),分析探讨了复合脂肪酸和乳酸对奶牛粪尿、氮、总磷排泄量和CH4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试验Ⅲ组1头奶牛1年CH4释放量减少30.64 kg,粪尿、氮、总磷排泄量分别减少1.43 t、28.32 kg和2.36 kg,标准乳(FCM)提高3.28%.在奶牛饲料中添加乳酸和复合脂肪酸的混合酸,能有效抑制奶牛对土壤、水体及空气的污染,显著提高奶牛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7.
《环境保护》2012,(20):80
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于2000年1月28日,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制药企业。公司立足于药用真菌生物发酵技术生产中药产品,通过多年的研发、改进,实现了珍稀中药材——乌灵参的产业化生产,传统中药材和现代生物技术的结合,并运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实现了乌灵参发酵菌粉(乌灵菌粉)的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公司持续以"辅佐人类身体健康,致力祖国医药发展"为宗旨,紧紧围绕公司环境保护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把打造绿色企业作为公司履  相似文献   
58.
在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动物和植物,可是你知道其中还有另一大类“不起眼”的生物——微生物吗?其实微生物不是一种而是一类,包括了真菌、细菌、放线菌、病毒、类病毒等,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有球形、杆状、螺旋状、树叉状、阿米巴状、星状、丝状、镰刀状、钩形等。可以说它们“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就在你的身边和眼前”。只是它们实在太小无法看到而已,或者能看到的并未意识到它就是微生物。最初的认识是显微镜发明后,当时有一个科学家在显微镜中观察到一种长度只有几十个纳米长很小很小的生物…  相似文献   
59.
麦秆酸预处理后与猪粪混合发酵提高产气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水平的酸处理对麦秆混合发酵过程中各指标变化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测定不同醋酸浓度、时间处理后的麦秆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进程中还原糖、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p H值变化和甲烷产量,探究各指标的关系并优化得出最佳醋酸处理组合,以期为酸预处理混合发酵实现高甲烷产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醋酸处理后的麦秆通过与猪粪混合发酵可明显提高甲烷单位产量,增幅为124.28%~207.40%.发酵过程中还原糖、VFA、p H值间相互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建立模型,得到醋酸处理的最优组合为浓度3.35%、时间6.75d,最大甲烷单位产量751.97 m L·g-1(以VS计).  相似文献   
60.
企业根据酒精废水特点及排放标准的要求,结合厂内场地和现有设施情况,确定采取UASB+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化学氧化的组合处理工艺,以保证废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