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73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交联壳聚糖乙酸酯冠醚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合成了二苯并-16-冠-5-氯代乙酸酯冠醚和3,5-二叔丁基-二苯并-14-冠-4-双氯代乙酸酯冠醚,然后分别将之与交联壳聚糖(简称CCTS)反应,制备了交联壳聚糖二苯并-16-冠-5-乙酸酯冠醚(简称CCTS-1)和交联壳聚糖3,5-二叔丁基-二苯并-14-冠-4-双乙酸酯冠醚(简称CCTS-2),并研究了它们对Pb~(2+),Cu~(2+),Cr~(3+),Ni~(2+),Cd~(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这两种吸附剂对pb~(2+),Cu~(2+)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2.
交联羧甲基木薯淀粉对Pb^2+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室模拟Pb2 废水,研究了Pb2 初始质量浓度、吸附剂取代度、吸附剂用量、温度、pH值和吸附时间对交联羧甲基木薯淀粉吸附Pb2 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羧甲基取代度越高,交联羧甲基木薯淀粉对Pb2 的吸附能力越强.当Pb2 初始质量浓度为80 mg/L、淀粉用量为4 g/L、取代度为0.526、pH=6、温度为加℃、吸附时间为30 min时,交联羧甲基木薯淀粉对Pb2 的吸附率为78.4%,吸附量为19.6 mg/g,吸附符合朗缪尔的等温吸附线;同时,淀粉解吸附能力良好.研究表明,交联羧甲基木薯淀粉对废水中Pb2 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73.
制备了交联木聚糖酶聚集体(CLEAs),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以提高木聚糖酶的稳定性.通过毛栓菌发酵分离得木聚糖酶,经硫酸铵沉淀后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其进行化学交联,制得CLEAs,并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各种因素对游离木聚糖酶和CLEAs的影响.在对耐热性、有机相中稳定性和耐酸碱性的研究中,CLEAs均表现比游离酶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运用CLEA技术可提高木聚糖酶的稳定性,使其广泛应用于饲料等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74.
Cross-linked Fe(III)-chitosan composite (Fe-CB) was used as the adsorbent for removing perchlorate from the aqueous solution. The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y varying contact time, initial concentrations, temperatures, pH, and the presence of co-existing anions. The morphology of the adsorbent was discussed using FT-IR and SEM with X-EDS analysis. The pH ranging from 3.0-10.2 exhibited very little effect on the adsorption capability. The perchlorate uptake onto Fe-CB obeyed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rapid and the kinetics data obeyed the pseudo second-order model well. The eluent of 2.5% (W/V) NaC1 could regenerate the exhausted adsorbent efficiently.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wa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5.
Cu( Ⅱ )印迹壳聚糖交联膜的表征及其吸附热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处理低浓度重金属废水,采用分子印迹、化学预交联交联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Cu(Ⅱ)印迹壳聚糖交联膜(IMCu(Ⅱ)-E-CTS),对该膜的孔隙率、溶胀率、氨基含量、表面形态、官能团以及结晶性等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膜对低浓度(20~70 mg.L-1)Cu(Ⅱ)的吸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IMCu(Ⅱ)-E-CTS孔隙率、溶胀率和氨基含量分别为76.9%、109%、4.26 mmol.g-1;与壳聚糖膜(CTS)相比,IMCu(Ⅱ)-E-CTS溶胀率降低了44.0%、孔隙率升高了528%、氨基含量降低了16.5%;与壳聚糖交联膜(E-CTS)相比,其氨基含量升高了24.6%;与CTS和E-CTS相比,IMCu(Ⅱ)-E-CTS的表面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内部结构变得疏松;与CTS相比,IMCu(Ⅱ)-E-CTS分子链具有不规整性,结晶能力降低.在含等浓度Cu(Ⅱ)、Ni(Ⅱ)、Zn(Ⅱ)混合溶液中,IMCu(Ⅱ)-E-CTS对Cu(Ⅱ)表现出具有良好的选择性.IMCu(Ⅱ)-E-CTS对Cu(Ⅱ)浓度为20~70 mg.L-1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曲线(R2>0.99),该吸附是自发、放热、熵减小的过程.  相似文献   
76.
以硅胶为基质的交联壳聚糖对Ni2+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硅胶为基质的交联壳聚糖作为重金属Ni^2 的吸附剂,对影响该吸附Ni^2 的因素及吸附剂的再生和其吸附能力的变化,吸附机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吸附剂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对Ni^2 的最高吸附量按每克壳聚糖计可达650mg/g,且吸附平衡时间短。在柱法实验中其吸附率在99.9%以上。  相似文献   
77.
快速高效丙烯酸系吸油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低交联度的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及种类、分散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且考察了树脂对4种有机毒物(氯苯、吡啶、硝基苯和甲苯) 的吸油效果。结果表明,吸油5 h后,树脂对氯苯、吡啶、硝基苯及甲苯的最大吸油率分别为37.3、34.1、30.5和23.7 g/g;另外,树脂吸油10 min时,其吸油率即可达到最大吸油率的50%。实验证明,该合成树脂对有机毒物有快速高效的吸附效果,可以应用于污染事故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78.
为了实现对不同温度下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老化程度检测,提出基于量化回归分析的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老化程度检测方法。构建不同温度下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老化程度的统计数据分析模型,采用谱特征分析方法进行不同温度下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老化程度的谱分析,提取反映不同温度下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老化程度的谱信息特征量,采用关联特征分析和定量递归图分析方法,进行不同温度下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老化程度的自适应检测,构建电缆绝缘老化程度的模糊相关性统计分析模型,结合模糊参数自适应寻优控制方法,实现电缆绝缘老化程度的检测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电缆绝缘老化程度检测的准确性较高,检测结果可靠性较好。  相似文献   
79.
巯基树脂的合成及对Hg2+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聚苯乙烯交联微球为前驱体,经一系列反应合成了一种苯环上含巯基的离子交换树脂(巯基树脂),研究了其对水中Hg2+的吸附特征. 巯基树脂的红外与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巯基官能团成功地嫁接到树脂表面,树脂中b(巯基)为2.89 mmol/g. pH对吸附的影响较大,当pH为1时,巯基树脂对Hg2+的吸附量很低,因此,可以用酸洗树脂使其再生. 当pH为2~7时,巯基树脂对Hg2+的吸附量相差不大. 巯基树脂对水中Hg2+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吸附,吸附量高达14.500 mg/g,且符合Langmuir模型. Hg2+在巯基树脂上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于初始ρ(Hg2+)为1 mg/L的溶液,吸附后最终ρ(Hg2+)可降到0.003 mg/L.   相似文献   
80.
气态甲醛致小鼠骨髓细胞DNA-蛋白质交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吸入性甲醛能否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产生遗传毒性,以SPF级昆明雄性小鼠为材料,采用动态吸入方式连续染毒72h,取骨髓细胞,测定DNA-蛋白质交联.结果发现,随着甲醛浓度的升高(0、0.5、1.0、3.0mg·m-3),小鼠骨髓细胞DNA-蛋白质交联系数逐渐升高,0.5mg·m-3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1.0、3.0mg·m-3组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甲醛对小鼠骨髓细胞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