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7篇
  免费   1471篇
  国内免费   4400篇
安全科学   1788篇
废物处理   145篇
环保管理   366篇
综合类   8333篇
基础理论   1098篇
污染及防治   831篇
评价与监测   320篇
社会与环境   158篇
灾害及防治   229篇
  2024年   293篇
  2023年   943篇
  2022年   883篇
  2021年   912篇
  2020年   722篇
  2019年   728篇
  2018年   409篇
  2017年   390篇
  2016年   404篇
  2015年   552篇
  2014年   761篇
  2013年   549篇
  2012年   678篇
  2011年   640篇
  2010年   515篇
  2009年   636篇
  2008年   554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41.
金鱼藻对Cu2+的生物吸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沉水植物金鱼藻对Cu2 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金鱼藻对Cu2 的吸附在20min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的实验结果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其相关系数达到0.9937,表明该吸附为多种反应同时作用的复杂过程.用Langmuir和Freundlich2种吸附等温式拟合吸附热力学的实验结果表明,以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更好,相关系数为0.9977,其最大吸附量为7.79mg/g.在解吸实验中,各浓度组的解吸率均在1%以下,表明金鱼藻对Cu2 的吸持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42.
仅以IPF 颗粒物 水溶液的相互作用为例 ,对混凝研究中二界面过程化学领域的进展加以介绍 .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预制的聚合铝在混凝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形态稳定性 ,而传统混凝剂则强烈地受溶液化学过程 ,尤其是溶液pH值的影响 .混凝剂水解聚合形态倾向于在颗粒物表面吸附沉积 ,而直接引发混凝作用 .单体形态则通过转化为聚合、沉淀形态起混凝作用  相似文献   
143.
大气微小颗粒物中汞的污染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级采样器采集大气中微小颗粒物中的汞,用冷原子吸收测汞仪分析。结果表明,颗粒态汞浓度随粒径分布呈双峰型,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粒径1.0μm和4.0μm左右,与水溶性离子,碳含量的粒径分布基本一致。PM_(1.6)、PM_(8)和TSP中颗粒态汞的浓度分别为0.150、0.273、0.429ng/m~3,汞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75.1.09、1.07μg/g,高于背景参考值;结果还表明,颗粒态汞主要集中在细颗粒中。通过正态概率分布测算,PM_(1.6)、PM_(6)中汞主要来自于1个主体源;PM_(1.6)中汞的浓度与硫酸根离子呈显著性相关,而与硝酸根离子、氯离子则不显著相关:说明颗粒物中汞的主要来源可能与燃煤有关。  相似文献   
144.
利用 GIM( 1 )的非时序直接建模法来预测研究建筑施工的环境振动 ,并将 GIM( 1 )模型与 GM( 1 ,1 )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GIM( 1 )模型的拟合精度优良 ,对原始资料中白化信息的利用更加丰富 ,拓宽了 GIM( 1 )模型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5.
聚电解质溶液中粘土颗粒的ζ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测定了 5种不同分子量和 5种不同分子链电荷密度的阴离子聚电解质高分子在钠蒙脱石粘土颗粒表面吸附前后粘粒的ζ电位 ;讨论分析了分子结构和体系环境对粘粒 ζ电位的影响以及聚电解质对粘土 -水分散体系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6.
空气及蚊香燃烧产生的亚微米气溶胶的粒径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蚊香烟雾是一类常见的影响人类健康的气溶胶。利用高分辨的静电扫描粒径谱仪,研究了实验室内外空气及室内蚊香燃烧产生的亚微米气溶胶(14~723nm)的粒径分布特征及衰减情况。实验表明,实验室内、外亚微米气溶胶的数浓度分别在1.09×104~4.45×104cm-3,1.15×104~3.56×104cm-3范围内。蚊香燃烧产生的亚微米气溶胶的数量中值粒径、表面积中值粒径及体积中值粒径分别为80nm、148nm和230nm。点燃蚊香15min产生的气溶胶恢复到背景水平需要1~2h。  相似文献   
147.
碳酸锶生产中"三废"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碳还原法生产碳酸锶过程中"三废"的主要成分;提出了用克劳斯燃烧法和吸收氧化法生产硫磺,用直接合成法和4级联合吸收法生产硫脲综合利用废气的途径;提出了2种治理废水方案,不仅达到脱硫、脱氮、降解有机物目的,而且还可得到硫磺、碳酸氢氨副产品;探讨了锶渣在砖、水泥的生产及公路工程建设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8.
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PM2.5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发展了南京大学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系统(NJU-CAQPS),在模式系统中引入了气溶胶模块.运用该系统对南京地区冬夏两季PM2.5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与实际观测资料对比,检验发展后的模式系统对于细颗粒物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南京市城近郊内冬夏两季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一般在半夜和清晨会出现较高浓度,午后至傍晚浓度较低.冬季浓度高于夏季,冬夏两季算例的浓度日均值之比为1.51.空间分布受到排放源位置、地面流场等因素影响.二次气溶胶在PM2.5中占相当的份额,冬夏两季算例中二次气溶胶在PM2.5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2%和15%,夏季二次气溶胶对PM2.5浓度贡献较冬季大.与实际观测资料的对比验证表明,经过发展的该模式系统对于城市PM2.5等颗粒物的模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9.
直链烷基苯磺酸盐促进剩余污泥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苏  陈银广  周琪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8):1300-1304
采用批试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C12-LAS)对剩余污泥在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结果表明,C12-LAS的投加极大地提高了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的SCFAs产量.当C12-LAS加入量低于0.1g·g-1时,SCFAs产量随着C12-LAS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然而,当C12-LAS加入量高于0.1g·g-1时,SCFAs产量反而有所降低.从污泥产酸量以及经济成本考虑,C12-LAS的最佳投加量为0.02g·g-1,此时剩余污泥的SCFAs最大产量出现在第6天.进一步的研究表明,C12-LAS不仅促使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脱离污泥颗粒并溶解到液相中,而且抑制了产甲烷菌的活性.尽管剩余污泥经历着酸化过程,但由于其释放出大量的NH4 -N,污泥在整个厌氧发酵过程中的pH值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50.
典型北方高碱度微污染水体强化混凝的示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碱度、受有机物污染的典型北方水体为例,探索适宜的强化混凝技术.在水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水质特征的强化混凝目标.研究了高碱度水体强化混凝技术方法.研究表明,可以通过3条技术途径提高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其一在混凝前优化pH,促进絮凝剂水解形成中聚体,AlCl3在pH 6左右,FeCl3在pH 5左右时,有机物去除率可以提高一倍左右;其二是强化沉淀软化;其三是絮凝剂优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对传统絮凝剂进行改性,研制出了适合我国北方水质特征的高效絮凝剂,能较传统絮凝剂将有机物去除率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