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发光细菌法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详细叙述了发光细菌的生理特性及其应用原理,与其它生物监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等特点,重点评述了发光细菌法在工业废水以及水域水质毒性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其测试结果与传统的鱼类毒性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实际应用方便可行。同时,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和化学分析技术对发光细菌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2.
6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对发光细菌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吲哚,吡啶,喹啉,异喹啉、2-甲基喹啉和8-羟基喹啉6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作用及上述物质两两混合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上述物质对发光细菌的EC50分别为11.75、591.50、24.30、8.24、52.26和0.88mg/L,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8-羟基喹啉、异喹啉、吲哚、喹啉、2-甲基喹、吡啶。所有物质两两混合的联合毒性作用均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63.
发光菌毒性试验在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某敏感化工技改项目曾因超标排污引发跨地区厂群纠纷被责令停产整改,为考察该项目整改后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保障水生生物安全,在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时,采用发光细菌毒性试验检测废水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达标排放的废水对生物的急性毒性为低毒,试验结果与常规验收监测结果有可比性,发光细菌毒性试验可用于必须公示的敏感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  相似文献   
64.
采用发光细菌法测定中药板蓝根废水的生物毒性,通过试验考察温度、暴露时间和pH值等对细菌相对发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当温度为20℃时相对发光度最大,当温度为15℃和25℃时相对发光度较稳定,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当暴露时间为15 min时,相对发光度较低,20 min时相对发光度不稳定,30 min~35 min时,相对发光度达到峰值并保持稳定。中药板蓝根废水生物毒性的适宜测定条件为pH值6~7.5,温度25℃,暴露时间30 min,快速测定时可调整为15 min。  相似文献   
65.
细菌发光传感器在快速检测污染物急性毒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本研究以明亮发光杆菌作为指示生物,将细胞固定化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与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细菌发光传感器,确定了固体化菌膜的发光强度及稳定时间,以这一检测系统测定了3种金属离子及3种有机化合物的急性毒性(以抑制菌膜发光强度50%所需的受试物浓度EC50值表示)并分析了毒性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H7.0温度20℃3.0%NaCl底液条件下固定化菌膜的发光强度达250~  相似文献   
66.
发光细菌法测定有机工业废水综合毒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应用发光细菌法对啤酒、酿造、印染、化纤、造纸废水进行了生物毒性测定;根据水质毒性分级标准对水样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废水的生物毒性与其TOC值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正确反映废水的实际毒性大小。发光细菌法用于工业废水毒性评价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和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67.
为了研究生物急性监测方法对监测典型化工污水处理厂废水的适用性,选择2家常州市典型的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常A"和"常B"),进行了发光细菌、藻类、大型溞和斑马鱼卵4种不同层次受试生物的急性毒性检测。研究表明,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藻类叶绿素荧光毒性在2个污水处理厂中均被检测到,发光细菌急性毒性通常进水大于出水,但在投放大量氧化消毒剂时,出水表现出剧毒。藻类叶绿素荧光毒性最高值出现在常B进水中。大型溞和斑马鱼卵急性毒性仅在常B进出水样中有检出,受纳河道下游水样虽未表现出急性毒性,但可观察到斑马鱼卵各类发育畸形。4种生物急性毒性检测方法中,发光细菌适用范围最广,藻类、大型溞和斑马鱼卵急性毒性方法可根据监测目的和工业园区特点相应选择。实验结论可为化工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过程中生物毒性监测的常态化提供方法选择,为管理部门制定排放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条件的优化与毒性参照物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针对传统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方法中存在的结果重现性不高、使用剧毒物质氯化汞作为毒性参照物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一系列实验优化了发光细菌生物毒性测试的条件:适宜pH值为5 0~9 0,最佳暴露时间为20min。同时筛选出了Zn2+作为毒性参照物代替传统方法中的剧毒物质HgCl2。Zn2+具有毒性中等、结果稳定、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而且Zn2+与HgCl2的毒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Zn2+毒性为HgCl2毒性的1 12 5。采用Zn2+作为参照物不仅可以方便地表征不同化学物质的毒性,而且可以直观地表征复杂环境样品的毒性,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某制药废水对发光细菌急性毒性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采用发光细菌法测试某制药厂废水处理站工艺流程中5个节点废水的急性毒性.地下调节池水样EC50为3.44%,TUa为29,LID为625,为极强/高毒废水;地上调节池水样EC50为2.46%,TUa为41,LID为244,为极强/高毒废水;中间沉淀池水样EC50大于100%,LID=10,毒性较弱;二级沉淀池和总排放出口的废水EC50均大于100%,且LID均为1,无毒性.结果表明,现有处理工艺流程有效降低了制药废水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总排出口废水对发光细菌已经没有可见的生物毒性,达到相关制药废水排放标准.同时发现,低浓度废水对发光细菌的发光度不但没有抑制,反而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0.
利用淡水型发光细菌青海孤菌的一个变种Q67和热带爪蟾胚胎对温瑞塘河沉积物浸出液生物毒性检测分析.沉积物相对发光强度平均值为63.3%,属中等生物毒性,最高发光强度为81.9%,最低发光强度为40.6%.沉积物浸出液的发育毒性结果为胚胎平均孵化率75.98%,最低点为42.5%,最高点为100%;胚胎成活率平均值为83.77%,最低值为66.25%,最高值为100%;平均致畸形率为16.6%,4个采样点无致畸现象,最大致畸性率为36.3%;爪蟾的平均体长为3.58cm,最小体长2.64cm,最大体长4.06cm.工业园区、城市生活与工厂混杂区,河流交汇且易于沉积区域生物毒性大,在源头区及单一生活污染区生物毒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