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324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基于环境空气质量站点监测数据及卫星遥感资料,研究了2015~2020年济南市近地面臭氧(O3)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和前体物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2015~2020年济南市O3浓度呈上升趋势,全年O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MDA8)的第90百分位数(即年评价浓度)和4~9月MDA8 O3浓度年均值分别以4.8μg·(m3·a)-1和3.8μg·(m3·a)-1的速率增长;各监测站点间O3浓度水平差异逐渐缩小,且O3浓度高值范围进一步扩大,济南市有16.1%和22.6%的监测点年评价值和4~9月MDA8 O3出现了显著的正趋势(P<0.05),这些监测站点主要位于市区和靠近市区的郊区.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2015~2020年4~9月济南市NO2对流层柱浓度下降20.6%,年下降速率为0.3×1015  相似文献   
192.
南京市内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中水质变化趋势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内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内容和安排、内秦淮河监测断面的点位布设及监测状况,以及内秦淮河水质变化趋势及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效。根据1986年-2002年内秦淮河全域的监测结果统计,内秦淮河水质监控指标有驯显下降趋势,其中反映工业污染的挥发酚、氰化物和重金属等指标的监测结果近6、7年都处于未检出或检出限水平。反映生活污水有机污染的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等监控指标都已达到或基本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Ⅴ类水质要求,惟有氨氮指标降幅缓慢,估计是部分私设排污口的污水未进入截流管而直接排入秦淮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3.
利用京津冀区域内所辖65个站点1954—2002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内沙尘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绝大部分地区是沙尘暴的主要影响区,冀北高原是该区域沙尘暴的易发区和多发区,定州、饶阳一带是该区域沙尘暴的易发区。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和季节差异,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大多集中在中午至傍晚,且基本为春多秋少。该区域内沙尘暴发生的日数呈现整体减少趋势,各分区域的变化趋势具有相似性,只是在减少幅度和年代际减少趋势上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4.
通过对鄱阳湖湖口2004~2014年以周为单位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DO),氨氮(NH4+-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水位响应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合理的监测频率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就DO,NH4+-N和CODMn而言,鄱阳湖出湖水质在2004~2014年没有显著恶化的趋势,然而在年内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其浓度与湖泊水位波动有较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3,-0.67和-0.36;(2)考虑水质指标在湖相状态与河相状态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概率密度分布曲线进一步表明,在鄱阳湖呈湖相时,湖口NH4+-N浓度小于0.25 mg/L的概率为93%,而在河相时仅为32.8%。DO与CODMn浓度在河湖相的特征与NH4+-N相似。因此,在湖相状态下,鄱阳湖出流水质良好的概率更大,而高水位下的稀释作用可能是影响湖泊年内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3)时间序列分析表明DO,NH4+-N和CODMn存在明显的自相关性,1~2月一次的监测频率基本能够准确的描述NH4+-N和DO的动态变化特征,而CODMn仍需要1~2周一次的监测,从而避免过多的损失动态信息。能够为将来更深入的研究湖泊水情与水质定量关系提供基础和思路,从而为湖泊水环境管理和调控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5.
选取恩施州8个国家气象站1960~2015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相关、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该地雾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雾日变化原因进行初步探寻。结果表明:2000~2015年恩施州各站雾日空间分布较1960~1999年发生了较大变化,SW-NE向带状大值中心被切断,出现了NW-SE向的雾日小值分布带;近56年除宣恩年雾日持续减少外,各站年雾日均在20世纪60、70年代突变后增多,20世纪末期减少并于2012年再次突变,州西南部最先增减、西北部其次、东部最慢,特别是近16年来年雾日显著减少,州北部站点(–40~–20 d·(10 a)~(–1))减少比南部(约–4 d·(10 a)~(–1))快;各站雾日变化和风速均呈负相关,和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而气温和降水对不同站点雾日变化的影响则存在差异;近16年恩施州低山山地(恩施、来凤、宣恩、建始)雾日减少主要和气温升高、风速增加有关,中山山地(咸丰、利川)雾日减少主要与相对湿度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96.
在调查分析2011—2016年綦江河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綦江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全面评价,对水环境的演变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水污染成因提出一系列水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7.
徐州市近年来大气硫酸盐化速率的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盐化速率反映大气中二氧化硫及硫的化合物的污染状况,文章以徐州市区11年大气中硫酸盐化速率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了煤烟型城市环境空气中硫酸盐化速率的变化规律及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徐州市硫酸盐化速率变化有明显的时空特征,与环境空气质量也密切相关。提出削减污染源,加快清洁能源推广步伐,完善城市规划,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徐州市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8.
铁岭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铁岭市城区近几年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了铁岭市城区“八五”期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9.
三峡库首地区土壤养分状况与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长期以来人地矛盾突出,蓄水和移民搬迁使土地资源进一步减少,过度开发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和生态退化问题日趋严重。通过布点调查和土壤取样,对秭归县水田坝乡区域不同海拔高度和农业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内山地农业已普遍采用梯田进行保护性耕作,海拔600~700 m区域主要开辟为脐橙园,700~900 m区域山地主要种植常规作物;研究区域土壤有明显粗骨化和沙质化特性,其肥力特征是蓄水力偏弱,持水保肥性较差,但通气和透水性好,易耕作;研究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中高海拔区域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相对较高,而低海拔区域土壤全磷、全钾含量较高;坡改梯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提高土壤氮磷养分含量;根据2005~2010年研究结果,研究区域土壤肥力退化趋势仍未得到控制,同时因水土流失和化肥大量使用,该区域大多数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200.
姬兴杰  朱业玉  顾万龙  潘攀  竹磊磊 《灾害学》2012,27(3):59-63,68
基于河南省109个气象站1971-2010年夏季(6-8月)逐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了近40年河南省夏季≥35℃、≥38℃和≥40℃高温日数的时空特征及可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71-2010年河南省夏季3个等级高温日数在空间上呈现出豫西北高海拔和豫东南低海拔地区较多,其它地区较少的分布特征,高值中心位于豫西地区的偃师附近,在时间上无显著的线性变化趋势,但是在年代间呈现出“多-少-多”的变化特征,最近10年夏季高温日数最多;从各台站趋势变化的空间分布看,豫西北海拔较高地区台站呈增加趋势的较多,豫东和豫西南台站呈减少趋势的较多.夏季平均气温和≥35 ℃(r =0.58,n=4360)、≥38℃(r=0.39,n=4360)以及≥40℃(r=0.27,n=4360)高温日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未来河南省高温日数将可能进一步增加,特别是≥35℃的高温日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