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03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解决车载装置在不同路面的接地问题,我们研制了可迅速安装和撤收的便携式接地装置,并选取一种组合在不同岩土介质地面上进行了实验,测得各自的冲击接地阻抗。然后,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出了该接地装置冲击接地阻抗的时域特性。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消除辐射测试场地供电端口阻抗的差异,本文设计制作了一种共模阻抗稳定网络,可以在供电端口处提供稳定的共模阻抗。文中对该网络的技术参数、元件规格及分布参数控制提出设计方案.经实际制作与量测验证后,该稳定网络可以在30~300MHz的频段内提供稳定的阻抗(50±5?),符合设计方案的目标,利用此网络可有效消除供电端口阻抗差异引起的测试误差。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不同来源霾颗粒物对大鼠气管上皮细胞(RTE cells)电阻抗变化和细胞自噬因子的影响,评价不同来源霾颗粒物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差异性.分别将RTE暴露于从居民区(I),高架交通源(Ⅱ)和化工园区(Ⅲ)采集的3种雾霾颗粒物中,统一暴露浓度和时间分别为100mg/L和24h.通过电子细胞基质阻抗检测(ECIS)细胞增长引起的阻抗变化和细胞电损伤恢复时间;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测定p62,Atg5,Atg7,Beclin1,LC3B和mTOR蛋白表达量来分析比较不同来源雾霾颗粒物对RTE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雾霾颗粒物处理组细胞电损伤恢复时间分别延长了34.6%,63.2%和78.0%;p62蛋白表达量差异显著性下降,Atg5,Atg7,Beclin1,LC3B蛋白表达量差异显著性上升.此外,mTOR相关蛋白表达量差异显著性下降,分别下降了4.38%,3.34%和2.36%;p-mTOR蛋白表达量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I下降24.2%,实验组Ⅱ下降37.0%,实验组Ⅲ下降60.9%.由以上结果可知,不同来源雾霾颗粒物对RTE细胞均有一定的毒性损伤作用,能够减小细胞增长速度和削弱细胞修复能力,增强细胞自噬因子蛋白的表达,且化工园区采集的雾霾颗粒物毒性强于居民区和高架交通源.不同来源雾霾颗粒物的细胞毒性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细胞电损伤恢复时间的测定以及自噬相关蛋白的检测方法能够为雾霾颗粒物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一种快速的生物学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干湿交替频率对有机涂层失效过程的影响。方法应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结合浸泡过程中涂层表面以及基底金属的形貌变化,对比研究高频率干湿交替环境和低频率干湿交替环境下,浸泡初期、浸泡中期、浸泡末期有机涂层的失效过程及特征。结果高频率干湿交替环境下,涂层在浸泡初期、中期、末期所经历的时长分别为13、2、5d,而低频干湿交替环境下,涂层在浸泡初期、中期、末期所经历的时长分别为18、4、46 d。对比来看,高频率干湿交替显著缩短了浸泡后期的时长,加速涂层失效过程。此外,高频干湿交替使涂层起泡位置分布均匀,基底金属均匀腐蚀,这与低频干湿交替环境恰好相反。结论高频率干湿交替环境下,涂层失效较快,涂层剥离及基底金属腐蚀较均匀。  相似文献   
15.
低频率干湿交替环境中有机涂层失效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低频率干湿循环条件下的有机涂层失效过程。方法 应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结合浸泡过程中涂层表面以及基底金属的形貌变化,对比研究全浸环境和低频率干湿交替环境下,浸泡初期、浸泡中期、浸泡末期有机涂层的失效过程及特征。结果 低频率干湿交替环境下,涂层在浸泡初期、中期、末期所经历的时长分别为18、4、46天,较全浸环境来讲,显著缩短了浸泡中期的时长,同时也显著延长了浸泡末期的时长。两种环境下的涂层均发生明显的局部剥离,且基底金属也均有明显的局部腐蚀。结论 低频率干湿交替环境明显延长了涂层的失效过程,且此环境下基底金属出现了明显的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16.
两种园林植物断根和剪枝后蒸腾和光合特性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莉丽  周国逸 《生态环境》2006,15(3):598-605
选择移栽难易程度差异很大的两种园林树木(小叶榕Ficusmicrocarpa和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omeiensis)进行断根和不同程度的剪枝,模拟移栽,形成不同的成活水平个体,比较不同成活水平下蒸腾、光合等生理机能的差异,以期从生理生态角度了解影响成活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①小叶榕相对拟单性木兰移栽成活率高,主要是处理后,小叶榕气孔导度能很快降低,导致蒸腾速率降低,耗水量显著减小;而拟单性木兰处理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升高,主要依靠剪枝来降低植株蒸腾耗水,降低幅度不大。小叶榕日平均蒸腾速率显著高于拟单性木兰,两者日平均耗水量都随剪枝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即重度剪枝最容易成活。②拟单性木兰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都显著相关,而小叶榕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的相关性较差。小叶榕日平均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拟单性木兰,种或处理间日变化趋势也都存在差异。③小叶榕处理后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趋势不同于对照,但处理之间日变化趋势类似,随处理的增加日平均值降低;拟单性木兰处理以及对照间变化趋势有很大差异,但日平均值相差不大,都显著高于对照。仍需进一步研究内部机理,找到解决成活的更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实验室周期浸润加速腐蚀试验来研究不同Si含量的试验钢的平均腐蚀速率.测定试验钢带锈试样的阳极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从失重和电化学角度来评价试验钢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i含量的增加,试验钢平均腐蚀速率增加,阳极极化电流增大,锈层电阻变小,试验钢锈层的保护能力变弱,说明Si的添加对试验钢耐工业大气腐蚀性能有恶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流探头分析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电流探头的两大技术指标,传输阻抗及传输阻抗宽频平坦度,并从电流探头物理结构模型出发,构建了电流探头的电路模型,推导出传输阻抗的计算公式,并从电路模型出发,分析了绕线电阻、端接电阻、分布电容对传输阻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萍  王震  陈景文  田福林  葛林科 《环境科学》2008,29(7):2018-2023
测定了雪松(Cedrus deodar)和黑松(Pinus thunbergii)松针的脂含量、气孔密度和比表面积等生理性质及松针中多环芳烃 (PAHs)浓度,考察了松针生理性质对其富集PAHs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松松针中PAHs浓度高于黑松,其平均总浓度(ΣPAHs)分别为(1101±692)ng/g和(518±339)ng/g,2种松针对PAHs的富集能力有较大差异,脂含量是决定松针富集PAHs量的首要因素.2种松针中PAHs组成均以3环和4环PAHs为主,分别占ΣPAHs的56%和31%以上.松针对于3环PAHs的富集能力强于4环PAHs,两者浓度差异约为2倍左右;对于5、6环PAHs,未发现其浓度与脂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由于雪松和黑松松针的脂含量随比表面积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2种松针中PAHs浓度随比表面积的变化趋势相反.对于5、6环PAHs,松针比表面积和气孔密度对其浓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飞机蒙皮用含氟聚氨酯涂层老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飞机蒙皮常用的含氟聚氨酯涂层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飞机服役环境的主要特点,开展了实验室模拟加速老化试验研究,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对老化试验后的涂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紫外线仅对涂层的表面结构产生影响,紫外试验后的涂层电阻下降较慢.在紫外-盐雾循环试验中,紫外线引起涂层表面结构发生变化,涂层的耐水性变差,水更快地进入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