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21.
日益增多的城市污泥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传统处理处置方法在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方面仍存在各种挑战。水热碳化技术被认为一种有效处理处置城市污泥的方式,但由于污泥的低碳、高灰特性,限制了水热炭作为燃料的应用。利用高碳、低灰的浒苔和污泥进行共水热碳化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开展了不同水热反应条件下(温度160~280℃,时间30~150 min,污泥占比0~100%)污泥和浒苔的共水热碳化实验,探究了过程参数对于能量回收效率和电能消耗指数的影响规律,并利用响应面法对3个主要因素(温度、时间、污泥占比)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利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设计建立的响应面模型,拟合程度良好(模型P<0.05,相应的失拟项P>0.05),预测值和实际值偏差较小。污泥占比对于能量回收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时间是对于电能消耗指数影响极其显著的因素(P<0.000 1),温度对于电能消耗指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通过数学模型的优化,得出了达到最佳能量回收效率(0.470)和最低电能消耗(165.61)的最佳条件,分别是反应温度2...  相似文献   
22.
腐殖酸是土壤有机质中最活跃的部分,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肥性,是土壤的重要组成,也是植物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提高土壤中腐殖酸的含量,解决天然腐殖酸形成困难且周期长的问题,水热合成人工腐殖酸技术逐渐被关注。然而,水热条件和原料对人工腐殖酸性质的影响还鲜有报道。以乔木树枝——香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灌木树枝——黄杨树(Buxus sinica)和香樟树叶为原料,在水热溶液p H分别为2、5、9和12的条件下制备人工腐殖酸并对其性质表征。结果表明,1)在水热过程中,纤维素相对含量高的树叶,其降解率随溶液p H升高而降低,在p H为2时,降解率为59.3%,而在p H为12时,降解率仅为41.0%,所得人工腐殖酸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营养价值和荧光特性;而木质素相对含量较高的乔木,其降解率随溶液p H升高而升高,在p H为12时,降解率可达到59.0%,所得人工腐殖酸具有较丰富的含氧官能团。2)强酸强碱条件下制备的人工腐殖酸具有较强导电性和较高的营养元素总量。强酸条件(p H=2)下提高人工腐殖酸中钠、钙和硫等元素的含量,强碱条件(p H=12)下提高人工腐殖酸...  相似文献   
23.
水质总氮检测,对水资源保护、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文章以此为中心,对水质总氮检测方法进行改进,并从实验原理、消解速度、线性、准确性、干扰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了一种水质总氮检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4.
甘肃河西保护地水热资源及其在栽培中的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用气候学原理,对保护地内水热资源的再利用作了系统分析,定量得出再利用资源值后,将其结果应用到瓜菜生产中,得出当地瓜菜生产的适播期和部分热量指标,为保护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干旱区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干旱区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的特征差异表现在水热状况、景观带谱、小气候效应以及人为活动等方面。在特定的区域上,经度、纬度、海拔以及下垫面的特征是决定系统耦合特征最为基本的要素;而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则是区分和判定耦合关系及其类型的重要因素。依据自然地理学与景观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结合相关原则,对具有典型意义的MODS耦合关系——昆仑山一和田绿洲一塔克拉玛干沙漠系统,以及天山一阜康绿洲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系统的耦合关系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MODS耦合关系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6.
甘肃河西保护地水热资源及其在栽培中的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验,用气候学原理,对保护地内水热资源的再利用作了系统分析,定量得出再利用资源值后,将其结果应用到瓜菜生产中,得出当地瓜菜生产的适播期和部分热量指标,为保护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1959~ 2018年淮河流域水热格局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淮河流域27个气象站点1959~2018年气象观测数据,通过FAO-PM56计算出蒸散量的基础上,构建以气温、降水、蒸散等9种要素在内的水热指标体系,运用气候倾向斜率、Mann-Kendall(M-K)检验和地理空间插值等方法,揭示淮河流域近60年水热格局特征.结果 表明:60年来,淮河流域总体呈湿热趋势,表现为气温、最低气温、年降水量呈波动上升,最高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蒸散量下降趋势;年内分布表现为水热变化同期,高值集中分布在6~7月,呈单峰型分布;年代际分析表明近60年来研究区暖湿趋势显著,呈现出年均气温,最高温、最低温均先下降后上升,而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降水要素均是先上升后下降,之后再次上升的趋势;从突变特征来看,热量要素突变稳定性高于水分要素;淮河流域热量因子空间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对角(西南-东北)变化趋势,是南北交错带带来的经纬度地带性以及地形作用的综合结果,水分要素空间分布格局体现出较强的纬度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  相似文献   
28.
市政污泥水热炭化废水组成成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水热炭化处理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措施之一。为了解废水中碳、氮、磷、钾和重金属含量随水热炭化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对市政污泥190℃和260℃水热炭化不同时间(1、6、12、18和24 h)后的废水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热炭化处理后,废水颜色由黑色变成浅黄色;pH由6.40提高到9.14;TOC、COD和BOD5最高分别增加了13 175 mg/L、55 998 O2mg/L和31 723 O2mg/L;氮和钾含量显著提高,但磷含量降低;Cd、Cr含量由未检测到分别增加到0.060 mg/L和2.326 mg/L,As、Pb含量均由0.032 mg/L分别增加到1.408 mg/L和0.590 mg/L,但Cu、Mn及Zn含量降低。比起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废水组成成分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9.
温度对畜禽粪便水热炭产率及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粪、牛粪和鸡粪3种畜禽粪便为原料制备水热炭,研究了温度对畜禽粪便水热炭产率及其特性的影响,着重分析了不同温度(140~220℃)下水热炭的产率、元素组成、碳保留量、官能团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畜禽粪便水热炭产率为48.8%~74.2%,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其产率逐渐降低;此外,49.6%~82.1%的碳被保留在水热炭中,低温利于碳的保留。水热炭的H/C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但—OH峰逐渐减弱。畜禽粪便经过水热炭化后,其重金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Cu、Zn和Cd的含量超标。重金属元素的相对富集系数1,由此可见,重金属除了部分保留在水热炭中外,还有部分重金属进入到热解液态产物中。  相似文献   
30.
为进一步增强Ag_3PO_4的催化应用性能,采用水热还原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磷酸银(rGO/Ag3PO4)复合光催化剂并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氧化石墨烯(GO)掺量、溶液pH、光源对其光催化降解卡马西平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催化降解过程中活性物种的确定,初步推断其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改性有助于提高Ag_3PO_4颗粒分散性,增强其光响应能力和光催化活性。当GO掺量为0.7%,初始pH为5~9时,全波段辐射处理初始浓度200μg·L~(-1),卡马西平在6 min内基本可实现对其完全降解。催化降解过程中光生空穴是主要的活性物质,其与羟基自由基、水合电子共同作用实现卡马西平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