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4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966篇
基础理论   86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6 毫秒
91.
为了保证海水中铁元素含量的检测质量,更好地深入了解铁在整个海水体系的生物地球化学中扮演的角色,需科学地评定检测结果的分散性。文章依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的理论,以浙江近海海水为例,评定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水中铁含量的不确定度。测得浙江近海样品中铁的浓度为5.2μg/L,扩展不确定度U=0.8μg/L(k=2)。通过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发现,利用该方法测定海水中铁含量时,对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主要贡献来自于样品制备过程,尤其是萃取过程。  相似文献   
92.
电解海水对模拟船舶柴油机废气的脱硝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无隔膜电解方法对海水进行电解,研究了电极间距、电解时间、电流密度等不同电解条件对电解海水中ρ(有效氯)的影响,并基于模拟船舶柴油机废气实验台以及自行搭建的喷淋反应系统,初步研究了电解海水的脱硝效果.结果表明:随电极间距由5 mm增至25 mm,电解电压逐渐增加,而电解溶液的pH变化不明显;随着电流密度与电解时间的增加,电解溶液中ρ(有效氯)近似呈线性增加.在电解电流密度为100 mA/cm2、电解时间为30 min时,电解溶液中ρ(有效氯)达到2 288 mg/L.当采用非循环喷淋模式进行脱硝试验时,随着电解海水中ρ(有效氯)的增加,NO去除率迅速提高,在ρ(有效氯)为872 mg/L时,NO去除率达到79%.电解海水溶液的初始pH对脱硝效果影响较大,当pH为6.0~8.0时,NOx去除率高于40%.当采用循环喷淋模式进行脱硝试验时,随着电解海水中ρ(有效氯)的增加,NO去除率及其持续时间均明显改善,当ρ(有效氯)为2 288 mg/L时,电解海水的NO去除率高于80%,并且循环喷淋持续时间大于50 min.研究显示,电解海水溶液具有良好的脱硝效果,在船舶柴油机废气脱硝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3.
我国海水养殖业氮、磷产出量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状况,本文利用2014年全国海水养殖产量及主要养殖生物产污系数等数据对我国海水养殖活动氮、磷的产出量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显示,全国海水增养殖区氮、磷年产出量分别达到29.3万t和9.7万t。其中,投饵性养殖生物(鱼类、甲壳类等)总氮、总磷产出量分别达到3.9万t和0.6万t,非投饵性养殖生物(滤食性贝类)总氮、总磷产出量分别达到25.4万t和9.1万t。与全国陆源污染物排海量相比,海水养殖总氮、总磷产出量分别约占江河总氮、总磷排海量的10.0%和36.1%;同时,海水养殖总氮、总磷产出量已分别超过排污口氨氮、总磷的排海量,分别约为二者的5.6倍和7.2倍。因此,海水养殖自身污染已成为我国近岸海域重要污染源之一,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4.
开展海水增养殖区卫生安全评价对于减少人体健康风险、提高增养殖区的有效管理尤为重要。本研究于2013年3月、5月、8月和10月对大连市金石滩、大长山岛、大李家3个重要海水增养殖区的贝类和海水进行了粪便污染指示菌总大肠菌群(TC)和粪大肠菌群(FC)的监测,同时监测了弧菌总数(TV)和主要环境要素(包括水温、pH、盐度、COD、DO、Chl a)。结果表明:这3个海区贝类组织中TC及海水中的TC、FC浓度均呈显著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变化。贝类组织中TC含量随时间的分布趋势为:8月> 5月> 3月> 10月,空间分布为:大长山岛>金石滩,大长山岛>大李家,而金石滩和大李家差异不显著(P < 0.05);海水中TC和FC浓度分布特征相似,时间分布特征均为:金石滩8月份最高,大李家5月份最高,而大长山岛各月份均低于最低检测限(2 MPN/100 mL),空间分布特征均为:大李家增养殖区污染较为严重,而金石滩和大长山岛差异不显著(P < 0.05)。3个增养殖区8月份和10月份的海水中TV浓度较高,为3.3×102~4.23×105 CFU/100 mL。通过分析不同季节海水增养殖区中TC、FC、TV之间及其与水温、pH、盐度、COD、DO、Chl a的相关性,表明环境要素以及增养殖区水域特点对于粪便污染指示菌和弧菌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更好地反映增养殖区的卫生安全状况,海水和养殖生物体内指示生物应同时监测,在监测传统粪便污染指示菌的同时,建议将弧菌作为重要的病原菌指标。  相似文献   
95.
海水生物滤器氨氮沿程转化规律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罗荣强  侯沙沙  沈加正  陈珠  刘鹰 《环境科学》2012,33(9):3189-3196
生物滤器是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核心水处理单元,其主要用于去除对养殖生物有害的氨氮、有机物等.本研究基于吸附原理和一级反应生物膜理论构建了氨氮在生物滤器中沿程转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实验所用生物滤器采用竹制空心生化球填料,装填高度为70 cm,在pH为7.1~7.6,DO为5~7 mg.L-1,气水比20∶1左右,有机负荷约为4g.(m3.h)-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 h条件下,生物滤器中氨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填料高度0~10 cm处,10~70 cm处氨氮去除量很少.进水氨氮质量浓度的增大和水力停留时间的降低都会导致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增大.此外,模型对进水氨氮质量浓度较低时的沿程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当进水氨氮质量浓度较高时,预测值略低于实际结果.  相似文献   
96.
用氯和氢氧同位素揭示洋戴河平原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氯离子浓度和δD、δ18O值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秦皇岛洋戴河平原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结果发现,洋戴河平原地表河水来源于中上游水库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且河水沿程受到δD、δ18O值、氯离子浓度更低的支流或灌渠水补给,从而使δD、δ18O值、氯离子浓度呈现沿程逐渐降低的现象.山前丘陵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洪积扇及山麓地带地下水受到了一定的蒸发作用影响,除了接受丘陵区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外,洋河附近地下水还受到洋河水库水的混合.研究区西部咸水带的地下水由上游地下水和大泥河地热咸水混合而成,地热咸水的混合比率约为13%,而东部咸水带的地下水由上游地下水、本地污水和地热咸水混合而成,地热咸水的混合比率不超过9%.在海水入侵区,地下水主要由本区地下淡水和海水(海水混合比率不超过10%)混合而成,并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地表水或农田灌溉水的补给,其中,浦河一带是地表水或灌溉水补给较为明显的地段.  相似文献   
97.
介绍了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基本步骤和内容,探讨了重要环境因素确定、更新方法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8.
系留气球软式索具加速老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导致软式索具老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和机理,采用4种环境试验对系留气球软式索具进行了抗老化性能研究。通过测量试样试验后的断裂强力,计算试件断裂强力下降率,评定了软式索具的抗老化性能,确定了软式索具对环境影响因素的敏感顺序。  相似文献   
99.
浓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淡化技术是解决中国水资源危机的一种具有根本性的举措之一.然而随着海水淡化产业规模的增大,其产生的浓盐水的排放成了本身面临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浓盐水的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各种危害性,并对浓盐水直接排放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主要处理浓盐水的方法-真空膜蒸馏浓缩技术、正渗透技术、喷雾蒸发技术、冷冻法浓缩技术.对各种处理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对各项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
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及长江三峡于一九八五年并列被国家有关部门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青睐和赞誉,同时也被我国很多气象工作者所关注。本文以吉林雾凇环境因素为线索。充分认识吉林雾凇的特点、成因、掌握其规律,进而做出雾凇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