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370篇
安全科学   78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840篇
基础理论   207篇
污染及防治   119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浸泡液酸度控制与矸石山淋溶污染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借助浸泡液酸度控制的人为干预手段来获取各污染物在浸出液中的分析浓度最大值,从而确保矸石山淋溶污染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2.
模拟酸雨对浙东北红壤中盐基离子和铝的淋失影响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浙江省东北部杭州至宁波地区两个红壤剖面的模拟酸雨淋溶实验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延续,盐基离子的淋失浓度会在某一时期出现一个峰值。该峰值的出现与酸雨的pH值并不简单相关,Al^3+的淋失浓度只是在酸雨pH值=2.5左右才显增高并在淋出液pH=4.0时有一个阈值,经pH=2.5-3.0模拟酸雨10余年降水量的淋溶,红壤中淋出液的pH值下降不超过0.8。  相似文献   
33.
汞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汞在水稻体内的富集随土壤污染程度增高而加大,呈直线相关关系。各部位对汞的吸收量呈现根〉杆〉米,其比率为:167:7.5:1。汞从稻根向稻杆、稻米的转移率分别为:20.78%、4.59%,汞的土壤临界含量为:5.9ppm。  相似文献   
34.
 通过两季马铃薯大田试验,研究了嗪草酮在灌溉沙壤土中的消失和移动情况。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嗪草酮施用后最初7~15天内其含量急剧降低,此后随时间推移降低幅度平缓,1993年和1994年试验结束时的残留量分别为5.9μg/kg和2.3μg/kg。两年共采集的379个土样(分布在15~75cm各土层)中只有5个检测到有嗪草酮。1994年大田135cm土层处的水样中,嗪草酮的检测率高达66%,检测浓度范围为0.06~15.85μg/kg,平均浓度为1.94μg/kg。相比较,嗪草酮在大田试验中的消失速率远大于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35.
36.
介绍了电脉冲对粉体成形的原理。从电迁移和电脉冲作用下的非平衡相变讨论了粉体成形的机理 ,为块状纳米材料的制备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37.
城市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方法及其可行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生物反应堆是通过强化微生物转化和降解有机废物的能力进行处理固体废物的一种方法。本文分别对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和兼性生物处理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各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生物反应堆具有明显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以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陆地生态系统中汞的迁移与富集研究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汞的环境污染性质,本底地区的污染状况,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中汞瓣迁移特征,并从汞的污染源分布,农业活动,全球变化等方面指出了开展陆地生态系统中汞的过移与富集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9.
含油污泥固化处理后油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索氏抽提器,研究了温度、土壤含水率以及水泥与污泥的不同比例等因素在不同时间对含油污泥固化后油迁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强度为3.84MPa的污泥固化块,油的迁移量从240h迁移6.8mg变为480h迁移178mg,之后变化较小。在20℃~30℃时,随着温度的增加,迁移量从6.8mg增加到20.6mg,超过30℃以后迁移量的增幅变小。水泥与污泥的比例从1∶0.8增加到1∶1.4,油的迁移量从256mg降到27.2mg,之后未检测到。960h后,迁移量达到348mg,此时土壤中油含量为1.16%,在环境的自净作用下,土壤能完全容纳;强度大于9.56MPa时未检测到油。这表明用固化法处理油田含油污泥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40.
英语写作中Chinglish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母语环境中学习外语的过程始终存在母语的干扰。针对大学英语写作中出现的Chinglish——中式英语的现象,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母语负迁移及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等方面分析了中式英语的成因。揭示其成因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改进写作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用英语思维模式写出地道的英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