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305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陈志岳 《环境》2004,(2):55
掌握放射性核素的特性和照射途径,就能有效地控制它的危害  相似文献   
82.
<正>进入冬季天气干燥,静电更易于积聚。冬天比其他三个季节发生的静电事故机率更大,安全工作不容忽视。在企业日常安全管理中,要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勤于检查,避免因为静电因素导致事故的发生。以前企业在防静电工作中把工作重心放在可燃液体快速流动环节的防静电上,忽视了慢速流动可燃液体的防静电工作,导致事故给人深刻的。某私营化工厂从二楼用塑料管向楼底的塑料大桶中放甲苯溶液,该企业职工使用塑料管时未采取任何防静电措施。事故就在这时发生了,由于静电放电产生火花引燃甲苯,导致火灾的发生。的教训  相似文献   
83.
土壤溶液性质对Zn的形态变化及其微生物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2种不同性质土壤,利用基础诱导硝化(SIN)方法测定了不同土壤中锌的微生物毒性阈值,同时利用850离子色谱仪与WHAM6.0模型,测定了溶液不同阴离子组成及自由Zn2+含量,建立了基于不同土壤性质与溶液离子的土壤中Zn毒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SIN测定的不同土壤Zn微生物毒性阈值在不同土壤间有显著差异,其中EC50从196mg/kg至1310mg/kg;EC10值从48mg/kg增加至682mg/kg,不同土壤EC50与EC10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68及14.3倍,表明土壤性质对Zn的微生物毒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基于SIN的Zn的毒性阈值ECx(x=10,50)与溶液自由Zn2+浓度的负对数p(Zn2+)间呈正相关关系,表明随着土壤溶液中自由Zn2+值的升高,Zn的毒性逐渐增加.土壤pH值、OC、CEC、F-、Cl-、Ca2+及Mg2+与Zn的毒性阈值ECx(x=10,50)及p(Zn2+)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土壤pH值为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偏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次为OC、CEC及F-,ECx与溶液中NO3-, SO42-呈负相关关系.基于不同主控因子的土壤中Zn毒性阈值(ECx)及P(Zn2+)的预测模型表明,pH值、OC、CEC、F- 四个变量因子分别解释了log(EC50)、log(EC10)及p(Zn2+)预测模型变异的89.9%、81.2%和92.3%.  相似文献   
84.
研究孕哺期BDE209暴露对母鼠胎盘和子代脑组织甲状腺激素脱碘酶(deiodinase,DI)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在子鼠神经发育毒性效应中的作用。将7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暴露BDE20910 d后,与雄鼠合笼,每组选取怀孕时间相近(相差不过2 d)的8只母鼠孕期持续染毒至子鼠断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孕17~18 d胎盘、出生后60 d子鼠脑组织3种类型脱碘酶基因相对表达;利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出生后60 d子鼠学习记忆能力;测量第2、16、30和60天子鼠体重,观察孕哺期BDE 209暴露对子代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显示,BDE 209对子鼠出生时体重未见明显影响;出生后30 d,高剂量BDE 209暴露组雌性子鼠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子鼠体重(p0.05),而低、高剂量暴露组雄性子鼠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子鼠体重(p0.05,p0.01);出生后60 d,BDE 209对子鼠体重影响不明显。BDE 209暴露能够显著延长出生后60 d雌、雄性子鼠逃避潜伏期(p0.05或p0.01)。BDE209暴露显著降低母鼠胎盘中3种类型脱碘酶(主要是DI-3)基因表达(p0.05或p0.01);同时,BDE 209暴露可诱导出生60 d后雄性子鼠脑组织中DI-1基因表达(p0.05或p0.01),抑制雄性子鼠脑组织中DI-3基因表达(p0.05);BDE 209暴露对出生后60 d雌鼠脑组织脱碘酶未见明显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孕哺期BDE209暴露可能通过影响母鼠胎盘组织脱碘酶(特别是DI-3)基因表达,导致子鼠神经发育毒性效应-学习记忆能力障碍。  相似文献   
85.
为探明烟气中酸性气体(SO2,NO,HCl)和H2O对酸-碘改性壳聚糖-膨润土吸附剂脱除单质汞(Hg0)的影响和脱除机理,在小型固定床试验台架上开展了Hg0脱除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SO2与Hg0在吸附剂表面活性位上存在竞争吸附,SO2抑制吸附剂对Hg0的脱除.H2O和较高浓度(1000μg/m3)的NO对脱汞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由于低温下HCl与Hg0较高的反应能垒,HCl对脱汞没有影响.与单一烟气成分影响相比,在SO2、NO、HCl和H2O的联合作用下,吸附剂的长时间脱汞性能得到大幅提高.机理分析表明壳聚糖首先被酸中的H+质子化,之后再吸附酸与KI反应生成的I2,进而有效地吸附Hg0.量子化学计算表明壳聚糖在酸性条件下对I2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改性壳聚糖吸附剂对Hg0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其吸附能约为127kJ/mol.  相似文献   
86.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是目前主要的环境有机污染物之一,广泛存在于环境介质中,且是一种环境荷尔蒙物质,具有生殖毒性、致突变和致癌性.因此,环境中PAEs的监测十分重要.测定PAEs的方法主要是色谱法和色质联用法.这些方法虽然灵敏度高,但仪器昂贵,测定费用高并需对样品进行繁琐处理,难以达到即时监控的目的.有关分光光度法和荧  相似文献   
87.
李仁勇  王维 《环境化学》2013,(9):1821-1822
近年来,由于矿泉水多采自无污染的地下水,并且富含各种人体所需矿物质,而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流饮品之一.而碘离子作为人体所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具有促进和协调生物氧化、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促进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作用,因而矿泉水中碘离子常被重点关注.《GB/T 8537~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饮用  相似文献   
8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原料比例碘铈共掺杂纳米TiO2催化剂,运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检测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初步表征.结果表明,经过450℃煅烧处理得到的TiO2、铈掺杂TiO2以及碘铈共掺杂TiO2催化剂均为锐钛矿相,掺杂的Ce和I原子可能以I—Ce—O及O—Ti—I等键合方式进入TiO2晶格内部,此外,I-Ce离子共掺杂能有效降低TiO2表面的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以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 B,RhB)和无色小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为降解的目标化合物,发现碘铈共掺杂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nCe∶nI∶nTi=0.04∶0.05∶1,即I0.05Ce0.04TiO2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λ〉420 nm)降解目标化合物其光化学活性明显优于单掺铈的TiO2催化剂和未掺杂的TiO2.该催化反应涉及到空穴氧化,并伴有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及H2O2等氧化物种的产生.  相似文献   
89.
中国居民碘营养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碘元素的天然分布极不均匀,因此对地域差异缺乏考虑的全民食盐加碘政策(USI)并非碘缺乏病的最适宜的防控策略,甚至还增加了"碘过量"导致的潜在健康风险。近年来,中国卫生部多次调整食盐加碘政策,但亟需从健康风险评估的角度对该政策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解读。通过解析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数据中8~10岁儿童尿碘浓度的数据,采用有阈值的剂量效应曲线,评价了中国居民碘营养健康状况,并计算出全国31个省级地区8~10岁儿童因碘过量导致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亚甲减)"的发病率,最后利用5%基准剂量(benchmark dose,BMD),并结合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的调查结果,提出了考虑地域差异的分层次的食盐加碘量推荐值上限。研究表明,我国居民尿碘浓度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尿碘浓度几何平均值和几何标准差分别为168.17和2.24μg·L-1,由于碘摄入过量导致的亚甲减发生率为4.00%。低水碘地区(水碘浓度低于150μg·L-1)的食盐加碘量推荐值上限为29.62mg·kg-1;中、高水碘地区(水碘浓度高于150μg·L-1)的居民通过非碘盐途径摄入的碘量已高于日可耐受最大摄入量,不宜再食用加碘食盐。这些结果基本支持了我国调整后的现行食盐加碘政策,即各地区根据当地人群实际碘营养水平,选定适合本地的食用盐加碘量。  相似文献   
90.
生物炭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不仅决定了其在环境中的归趋,也极大地影响了被吸附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炭胶体在均性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但实际环境介质通常是非均性的,目前对生物炭胶体在非均性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知之甚少.本研究采用两种不同粒径的石英砂构建了上下两层非均性填充柱(上层细颗粒,下层粗颗粒),研究了生物炭胶体在非均性多孔介质中的迁移和截留行为,考察了溶液离子强度和pH对生物炭胶体迁移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均性多孔介质中,生物炭胶体具有很高的迁移能力,在离子强度为1~50 mmol·L-1,pH为4.0~11.0条件下,生物炭胶体的迁移率达40.2%~88.0%.非均性介质中生物炭胶体的截留曲线表现为非单调型曲线,截留量峰值往往出现在细-粗石英砂的交界面处(细石英砂侧),这与非均性介质中显著的电荷异质性、介质尺寸异质性和迁移过程中传质通量异质性有关.生物炭胶体在上层细石英砂中的截留量显著大于其在下层粗石英砂中的截留量,表明上层细石英砂是影响生物炭胶体迁移行为的关键层.随着溶液离子强度增加,生物炭胶体自团聚作用增强,其与石英砂介质间界面作用能垒降低,因而生物炭胶体的迁移能力减弱.由于生物炭胶体与细石英砂间的物理张力作用趋于显著,增加离子强度提高了生物炭胶体在上层细石英砂中的截留比率.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生物炭胶体的迁移能力较强,而在酸性条件下,生物炭胶体表面电负性显著降低,团聚体粒径增大,生物炭胶体的迁移能力较弱.降低溶液pH增加了生物炭胶体在上层细石英砂中的截留比率.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炭胶体在复杂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为全面评估生物炭的潜在环境风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