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352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69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787篇
基础理论   186篇
污染及防治   113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炼油装置防治腐蚀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劣质原油加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国内炼油企业的腐蚀案例,分析了炼油装置防治腐蚀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2.
改炼高硫原油典型炼油装置危险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炼油装置越来越多地改炼进口高硫油,对原有炼油装置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挑战。本文以延迟焦化装置为例,在分析典型炼油装置在原料含硫量提高后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的基础上,从原料变化入手,通过对国内各炼化企业几年来的检修记录调查、重点单位现场勘查等,探讨了原有炼油装置在原油含硫量增高情况下的安全适应性,并提出了针对腐蚀、硫化氢泄露、硫化亚铁自燃3个主要危险因素的安全防范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3.
缺氧附着生长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硫除碳运行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巍  赵庆良  刘颢 《环境科学》2008,29(7):1855-1859
在缺氧环境下,应用附着生长反应器,通过降低水力停留时间增加进水底物负荷,对废水中硫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的降解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进水硫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有机物浓度分别为200、52.5、20和20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9%、99%、95.5%和80%,实现了兼养脱硫反硝化氮、硫、碳的同步去除.随着底物负荷的增大,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对冲击负荷的适应性逐渐变小;硝酸盐降解对进水负荷冲击的适应性强于亚硝酸盐;与增加进水负荷对反应器带来的冲击相比,缺氧环境的破坏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降解影响大;去除硫化物的60%被生物氧化为单质硫;缺氧反应器中发生了自养反硝化和异养反硝化作用,自养反硝化占主导地位,异养反硝化的发生力度为21.76%.  相似文献   
994.
6月8日,安庆石化4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建成中交。该装置建成投用后,安庆石化的硫磺回收总量将达到6万吨/年以上,不仅可以回收有用的硫资源,而且可以大幅提升企业环保水平,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95.
秦好丽  毕珊 《生态环境》2012,(7):1329-1333
为改善二氧化钛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以蛋氨酸为硫源,在温和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硫掺杂二氧化钛粉末。采用XRD、TEM、UV-Vis漫反射吸收光谱和XPS等方法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以甲基橙的光降解效果考察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结果显示:350~500℃所制备的硫掺杂二氧化钛均为锐钛矿相,600℃出现混晶,且硫的掺杂一定程度的抑制了粒径的增长和晶相的转变;硫以阳离子形式进入二氧化钛晶格中,引起光催化剂在可见光区的光吸收;掺杂样品表现出较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且随煅烧温度的增加,催化活性逐渐降低。正交试验得出优化条件为:S/Ti物质的量配比为1.6%,煅烧温度为450℃,煅烧时间为3 h。  相似文献   
996.
生物沥浸法去除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粪液固体浓度和硫细菌混合菌液接种量对猪粪中重金属生物沥浸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固体浓度越低,重金属沥浸周期越短,沥浸效果越好。从沥浸效果和经济效益2方面综合考虑,固体质量浓度采用70~100 g.L-1较为合适。接种量也是影响生物沥浸的重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量越大,生物沥浸速度越快,但接种量小的粪样只需适当延长沥浸时间即可达到较高的重金属去除效果,2%接种量的猪粪沥浸14 d时,Cu、Zn和Cd沥出率可分别达到76.9%、75.2%和47.8%。从经济角度考虑,接种量采用2%即可满足生物沥浸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7.
渤海湾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渤海湾大神堂、高沙岭、海河、子牙河和南排河入海口表层沉积物和野生矛尾鰕虎鱼(除海河口)肌肉的As、Cd、Cr、Cu、Pb和Zn重金属进行了分析,发现各入海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以Zn的浓度水平最高,平均达81.55mg/kg,而Cd最低(平均值为0.28 ± 0.08 mg/kg).在鱼体内, Zn浓度仍是最高(平均为96.75 ± 30.98 mg/kg),而Cd未检出.以生态危害指数法(RI)评价河口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表明,海河河口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最高,其他依次为子牙河口、南排河口、大神堂和高沙岭.另外,通过对各地鰕虎鱼肝脏金属硫蛋白的分析,发现子牙河的野生复鰕虎鱼金属硫蛋白较其他河口稍高(除海河),与沉积物重金属的RI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998.
研究重组人金属硫蛋白Ⅲα短肽(rh-MT-Ⅲα)致HaCaT细胞、L929细胞和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毒性效应,为rh-MT-Ⅲα的安全应用提供实验基础.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rh-MT-Ⅲα溶液(0~400μg·mL-1),24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观察细胞形态并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各剂量组2种细胞的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细胞形态也未观察到显著变化.在400μg·mL-1浓度下,LDH释放率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上升.线虫实验中,将线虫培养并同步化至L1期后进行染毒,剂量为5、50和500 μg·mL-1,暴露48 h后检测其运动行为(头部摆动和身体弯曲频率)、发育(体长)及摄食行为(咽泵频率),各指标均未有明显改变.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剂量水平下,rh-MT-Ⅲα对HaCaT细胞、L929细胞和秀丽隐杆线虫无明显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999.
水体中的硫化物以及天然气和沼气中含有的硫化氢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危害人体健康。为了探索绿色清洁的生物除硫方法,一株具有硫化物氧化能力的细菌S-4从硫铁矿石表面的土样中分离获得。该研究通过观察菌株S-4的菌落形态特征以及比对16S rRNA序列,得知菌株S-4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试验对其生物脱硫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4对培养温度和初始pH值较敏感,在初始pH 7.4、30℃、培养66 h的条件下,菌株S-4生长速率快,S~(2-)氧化率高,达到S~(2-)最大氧化率93.84%,在生物脱硫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尹浩  刘桂建  刘静静 《环境化学》2012,31(3):330-334
利用热解炉-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和热解炉-同步辐射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不同含硫量的煤IBC105和C22650在热解过程中释放的8种含硫气体,并对这8种含硫气体的释放规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200℃—400℃的热解区间内含硫气体释放相对较多,表明硫元素大部分是以有机态的形式在煤中赋存,而且芳香硫相对于脂肪硫含量较多;同时含硫量较高的煤IBC105中噻吩硫的热解释放量,较煤C22650多;由于煤中芳香性有机物的裂解多以苄基的形式出现,因此在两种煤中二苄基硫醚释放量都较噻吩或者苯并噻吩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