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味精厂废水处理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物化法对武汉某味精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预处理——提取菌体蛋白的小试、中试,介绍了絮凝剂选择、pH、温度、反应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试验预处理工艺等。处理效果达到去除67.8% 的CODcr、44.8% SS、28% NH3-N。并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泔脚与秸杆混合发酵法生产蛋白饲料的新工艺流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菌种混合发酵同时处理泔脚和秸杆2种废弃物,提出了一种生产高蛋白饲料的新工艺流程,并且对该流程初步进行了经济估算。结果表明,在泔脚和稻草秸杆粉按3:1、温度150℃、高压锅中高温湿热酸处理的条件下,经过初步双菌混合发酵试验所得的饲料产品质量为粗蛋白≥25%,粗纤维≤18%,水分≤ 10%,说明新工艺能很好地同时处理泔脚和秸杆2种废弃物,并且大大地提高了秸秆饲料的蛋白含量。处理新工艺流程简单、技术可行,是一种很好的饲料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与白色农业──用食品与发酵工业废物生产微生物蛋白饲料李红光一、食品与发酵工业资源浪费严重食品与发酵工业是以粮食与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工业,包括制糖、淀粉、罐头、饮料、酒精、味精、白酒、淀粉糖、啤酒、柠檬酸等工业。这部分行业年耗粮食、糖料、...  相似文献   
4.
啤酒废酵母菌体变温法自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啤酒废酵母菌体自溶技术,是从啤酒废酵母中提取及制取各种生化制品的关键技术。因而,啤酒酵母菌体自溶的改进及提高,对生产实践有重大意义。我们通过发现采用变温法自溶,比国内外比传统的恒温法自溶,不仅自溶程度,收得率及成品品质均有较大的提高,而且自也大大降低,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味精发酵废母液提取菌体蛋白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菌株HX5对多种染料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研究了HX5生长菌体对分属活性、酸性、碱性、直接和分散5大类的26种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HX5生长菌体可在5h内完全吸附直接染料和分散染料,碱性染料在生长菌体上完全吸附脱色的时间为12h,其次是活性染料,最不易吸附的为酸性染料.染料在生长菌体上的吸附由染料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所决定,直接染料分子呈线性平面结构、疏水性较强,易于吸附,完全吸附脱色的时间为5h;分散性染料水溶性较差,在静电力的诱导之下即可在较短时间内完全吸附脱色;碱性染料分子带正电,与带负电荷的菌丝球表面异性电荷相吸从而发生吸附脱色;活性染料分子中的氨基质子化后与菌丝球表面相互吸引,氨基质子化的程度越高,吸附效果也就越好;酸性染料分子中氨基质子化程度受到结构本身的限制,以及不存在带正电荷的基团,因而吸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
采用絮凝法对味精发酵生产过程中发酵液中的菌体进行研究,得到无机凝聚剂与高分子絮凝剂复合配比使用是发酵液去除菌体的有效办法。对复合用药除菌后的谷氨酸发酵液和原谷氨酸发酵液进行谷氨酸回收的比较,谷氨酸的回收率提高了8.8%。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餐厨垃圾处理的主流工艺—微生物发酵制蛋白饲料,探讨了目前我国饲料化处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下建议:餐厨垃圾饲料化处理应在前期研究和开发的基础上,筛选与培育优质发酵菌种,根据具体地区餐厨垃圾特点,建立菌种发酵环境数据库,并研究开发高效加工工艺与成套设备.  相似文献   
9.
多菌种混合发酵转化秸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利用微生物的广泛适应性和多功能性来转化秸秆已日益受到国内外科学研究者重视,特别是多菌种混合发酵是将秸秆纤维素转化为蛋白质、乙醇、乙酸等最具发展前景的方法。文章通过混合菌降解秸秆纤维,转化利用秸秆制蛋白饲料、燃料酒精、农用沼气等方面,对混合菌发酵转化秸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混合菌发酵转化秸秆已成为农业综合开发领域的一个亮点,正在朝着多元化,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据合肥倪氏农牧产业园有限公司负责人倪以祥介绍,创业之初,他就发誓自己的猪得和别人养的不一样,必须是安全的绿色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