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8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308篇
基础理论   124篇
污染及防治   64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61.
以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并以2001~2015年PM2.5年度均值作为衡量霾污染的指标,构建了全要素能源效率对中国霾污染影响的空间杜宾模型.研究表明:中国绝大部分省市的霾污染演变趋势具有倒"U"的特点,这说明中国的霾污染在2001~2015年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总体变化趋势;无论是采用地理相邻权重还是经济权重,中国省际间的霾污染均存在显著空间集聚效应,这揭示霾污染的治理与控制需要地区间建立恰当的合作机制,避免出现"损人利己"现象;在对一系列经济社会因素控制的基础上,全要素能源效率对霾污染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不仅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霾污染水平,还将对周边地区的霾污染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分解方程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霾污染的负向效应显著,并且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大于技术效率,但两者的间接效应均显著大于直接效应,这揭示了技术扩散对霾污染具有重要的潜在促降效应.因此,在治理霾污染的过程中,要通过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和开发新能源技术以发挥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减霾效果,以及通过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技术扩散效应在霾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2.
基于信息过程的绿色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创新信息过程的角度对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模式进行实证案例研究,分析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在创新信息过程与网络中的作用,同时探讨企业内各部门在创新信息获取接受与加工学习中的特征,指出建立创新信息网络与有效进行创新信息过程管理是促进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3.
本文根据灰色理论GM(1,1)预测方法,以保山地区1993-1997年度工业废气年排放量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保山地区工业废气年排放量的GM(1,1)预测模型。模型精度为一级,用该模型进行预测,能反映出保山地区工业废气年排放量的发展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4.
土地利用改造规划的多因子空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福清市土地利用分布为例 ,在完成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适宜性参评因子空间数据库基础上 ,集成土地适宜性综合指数模型和地块紧凑度模型 ,开发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利用控制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土地适宜性多因子空间分析 ,模拟大农业 (耕地、林地、园地 )各目标用地条件下各地块土地使用适宜度 ,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 ,得到单目标土地改造方案 ;再经模型优化和综合比较得出多目标土地利用改造规划可选方案。计算结果表明 ,福清市土地资源中开发改造为新耕地的潜力极有限 ,而用于开发改造新林地和园地的土地尚有226 80km2 和36 34km2 ,为福清市土地利用改造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65.
公路交通对土壤铅污染预测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导给出了公路交通对土壤铅污染的预测计算模式,分析了采用该模式预测土壤中铅含量时可能出现的3种不同结果,即高于、等于或低于背景值及其判别条件。结合中国公路交通的实际情况,论证了在不考虑非公路污染源时,公路交通引起土壤中铅累积量在营运近期将低于土壤背景值。认为合理确定非公路污染源强度、铅沉降面积及铅残留系数是影响预测评价土壤铅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6.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共降解机理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构建于关键酶的细胞2个层次的共降解数学模型,对高生物量和低生物量2种情况下难降解有机物(三氯乙烯)的共降解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营养基质的诱导作用决定着共降解微生物细胞内关键酶的浓度,但是,由于竞争关系,过高的营养基质浓度反而导致共降争速率的下降,适当投加能量基质能够提高共降解过程速率,但是过量投加能量基质可能不利于长期维持微生物的活性。在共降解过程中,微生物能够通过自我恢复作用,对抗  相似文献   
167.
人工神经网络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B-P网络为例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应用原理。以开拓人工神经网络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范围为目的,综述了几种常用神经网络模型在环境预测与评价2方面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人与环境关系的科学量度是多方位、多因素的非线性模糊问题,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解决该类问题的独特优点。针对不同环境问题,优选模型,开拓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范围,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8.
本文选用几何级数分布、分割线段、对数级数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等模型研究了南岳广济寺森林群落植物物种相对多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对数级分布模型适于拟合南岳广济寺森林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相对多度的分布格局;分割线段中的序列一多度模型仅适合于乔木层;对数正态分布模型仅适合于草本层;几何级数分布模型完全适合于拟合任何层次。此外,α指数值亦显示出本群落接近山地季雨林的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169.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urposeful marking of trails as a mechanism for coordinating movement. Patterns of motion are adapted to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functions to be carried out, 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organism; therefore, the networks of trails must change both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over time. The nature of such changes, and how they are controlled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are discussed. In particular, we show that slight modulations in individual traits, in the trail marker, or in the size of the group can account for major changes in movement patterns at the population level such as abrupt transitions from diffuse area-covering networks to focused trunk trails. Us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and computer (cellular automata) simulation we show that trunk trails carrying a high density of traffic can form spontaneously under suitable conditions from an initially randomly distributed group. The key to this self-organizing property stems from intera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s that lead to a collective effect in recruitment to trails: the influence of small groups of individuals increases rapidly with group size. The dichotomy between high traffic (strong) trunk trails versus diffuse (weak) network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0.
Japan Atomic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has developed an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WSPEEDI to forecast long-range atmospheric dispersions of radionuclides discharged into the atmosphere. The latest version of WSPEEDI consists of an atmospheric dynamic model MM5 for calculating meteorological fields and a particle random-walk model for atmospheric dispersion. The performance of WSPEEDI was evaluated by data obtained from a field tracer experiment over Europe (ETEX) in this paper. The model validation was done with respect to the following points: (1) the dependence of model accuracy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olutions of the meteorological fields and (2) the superiority of an atmospheric dynamic model over a mass-consistent wind model. Regarding (1), it was shown that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of the new version with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was improved, especially at the edge of the plume. Moreover, although the increase in horizontal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old version had no substantial effect on the model performance, increase in horizontal resolution of the new version contributed to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ynamically calculated meteorological field with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meso-βγ scale greatly improved calculation accur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