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6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276篇
安全科学   88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534篇
基础理论   802篇
污染及防治   152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report on imidacloprid [IUPAC name 1-(6-chloro-3-pyridylmethyl)-N-nitroimidazolidin-2-ylideneamine] residues in some vegetables, fruits, and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West Bank, Palestine, in 1998 and 1999. Imidacloprid and its derivatives in the study samples were extracted by methanol/water and oxidized into 6-chloronicotinic acid and subsequently derivatized into 6-chloronicotinic acid trimethylsilyl ester before being determined by GC/MS. Imidacloprid residues were detected in more than half of the analyzed samples. The highest and lowest imidacloprid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in eggplant (0.46 mg/kg) and green beans (0.08 mg/kg), respectively. An increase of 11–120% in imidacloprid concentration in the 1999 samples was observed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of 1998. This may suggest imidacloprid accumulation in the soil and/or increased use by local farmers. The imidacloprid residue concentrations in several crops were found to exceed the CODEX maximum residue limit.  相似文献   
992.
四氯乙烯和对二氯苯对草鱼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生污染暴露试验和水生毒理联合效应相加指数法,研究了四氯乙烯(PCE)和对二氯苯(P-DCB)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单一毒性与联合毒性.结果表明,PCE和P-DCB的单一毒性均为高毒,且P-DCB的毒性大于PCE.PCE和P-DCB对草鱼的联合染毒在浓度1:1时,暴露时间为24,48,72,96h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0.26,0.37,0.78,0.98,联合毒性为相加作用.PCE与P-DCB对草鱼的联合染毒在毒性1:1时,暴露时间为24,48,72,96h的AI分别为-0.15,0.24,0.83,1.30,联合毒性主要是相加作用,但是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联合毒性由相加作用向协同作用转变.  相似文献   
993.
用含Tn5转座子的自杀性质粒pSC123诱变呋喃丹降解菌Sphingomonas agrestis CDS-1,获得失去呋喃丹降解功能的突变株CDS-M1.以pMD18-T为载体在E.coli DH5α中构建了CDS-M1的基因组文库,采用转座子挽救法对Tn5插入位点两侧翼的序列进行克隆与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共4 551个碱基)设计引物,从CDS-1的基因组中扩增到同样大小的片段,把该片断克隆到广宿主载体pPZP201上,得到重组质粒pCDZ1,通过三亲接合的方法把pCDZ1导入CDS-M1中进行功能互补实验,结果显示CDS-M1的呋喃丹水解功能得到了恢复,表明该片断中包含呋喃丹水解酶相关基因.图7表1参14  相似文献   
994.
采用AM1方法计算了6个α-二羰基化合物与DNA碱基岛嘌呤环外N^2发生紊电加成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的活化能及分子结构和电子结构。研究其结构-知必凶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可用烷化反应活化能、LUMO能量、分子量表面积比和羰基面原子的正电性表示化合物的致突活性指数,获得很好的回归效果(L顺归系数R=0.9998)。以本文提出的方程对这些化合物的估性进行计算,秘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95.
采用AM1方法计算了环境致癌物1,3-丁二烯(BD)的代谢产物1,2-环氧-3,4-丁烯(EB)和1,2,3,4-二环氧丁烷(DEB)与DNA腺嘌呤和胞嘧啶烷化反应过程速率控制步骤的活化能,以及DEB在DNA大沟侧与不同序列DNA片断生成烷化股间横向交联产物的结构和能量.结论认为:用烷化反应的难易程度难以解释DEB的致突性比EB约大100倍的实验事实;强致突的DEB可与碱基发生2次烷化反应,生成DNA交联产物;而EB则不能交联,这可能为2者基因毒性差异巨大的分子机制;同时DEB在DNA大沟侧可与多种不同的DNA序列发生股间横向交联,对比在小沟侧只与2种序列交联,此发生股间横交联几率的差异合理地解释了DEB致突的碱基选择性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粉尘浓度统计值建立GM(1,1)模型,进而对粉尘浓度进行预测,说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7.
探索了从废液中回收镍钻在空气气氛下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xCo1-xO2的方法和工艺。结果表明,合成材料的充放电性能都比较好,LiNo0.3Co0.7O2在600℃6h→750℃16h时制得的产物初始充电容量达到154.938mAh/g,接近用分析纯的镍钴原料合成的正极材料LiNi0.3Co0.7O2的首次充电容量(156.146mAh/g)。采用镍钴废液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化害为利,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998.
施氏假单胞菌对二苯并噻吩的降解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胜利油田油井附近土壤中筛选到 1 株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 UP1),可把二苯并噻吩(DBT)降解成水溶性硫化物,静息细胞实验证实该菌株细胞内存在能够降解DBT的酶系,降解过程的某些中间产物及终产物与已知的Kodama 路线相同,表明此菌株对DBT的降解是以 Kodama 路线进行的.  相似文献   
999.
厌氧消化1号模型(ADM1)简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2002年2月国际水质学会(IWA)推出的厌氧消化1号模型(ADM1).该模型主要描述了厌氧消化中的生化和物化过程,共涉及厌氧体系中的七大类微生物、19个生化动力学过程、3个气液传质动力学过程,共有26个组分和8个隐式代数变量,能够对厌氧生物处理工艺进行较好的预测和模拟.ADM1还提供了开放的建模平台以及与活性污泥模型(ASM)的接口,可广泛应用于对各种厌氧-好氧组合工艺的过程模拟.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了1(4硝基苯基)3(5溴吡啶)三氮烯(NPBPDT)的合成及其与汞的显色反应。在TX100存在下,pH值为11.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能与汞发生显色反应,汞与NPBPDT形成摩尔比为1∶2型的黄色配合物,在440nm处有一最大正吸收峰,在535nm处有一最大负吸收。以440nm为参比波长,535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80×105Lmol·cm,汞的浓度在0~12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废水中的微量汞,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