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542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789篇
基础理论   271篇
污染及防治   245篇
评价与监测   134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Summary. The myrmecophilous beetles, Zyras comes (Staphylinidae) and Diaritiger fossulatus (Pselaphidae) are guests of the black shining ant Lasius fuliginosus. Host worker ants never attacked these beetles, and often gave regurgitant to Z. comes following tactil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beetle. By contrast, the workers from colonies without the myrmecophiles showed hostile responses towards Z. comes before tactile contact, but were not aware of D. fossulatus until contact. In L. fuliginosus, workers within a colony shared profiles, but the profiles differed among colonies. GC analyses showed that both Z. comes and D. fossulatus beetles had the same hydrocarbons as L. fuliginosus, and the profiles were mo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host colony workers than the foreign workers. Both Z. comes and D. fossulatus appear to imitate the hydrocarbon profile of their host workers, allowing integrating into the host nest. A Y-maze bioassay indicated that Z. comes can follow the trail pheromone of L. fuliginosus. This suggests that Z. comes may detect other chemical signals of L. fuliginosus to keep closer interactions with the workers. Received 22 June 2001; accepted 12 November 2001.  相似文献   
152.
绿色食品产地土壤中PAHs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绿色食品产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进行了研究。样品经索氏提取后硅胶氧化铝复合柱净化,最后用GC/MS内标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相关系数除苯并(a,h)蒽的相关系数R2=0.9970外,其余目标化合物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1,各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加标回收率大多在70%至90%间,各目标化合物的方法检测限为2.2~40ng/kg。  相似文献   
153.
土壤和地下水中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环芳烃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难降解的危险性"三致"有机污染物。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多环芳烃,生物降解是其归宿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对于土壤中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微生物一般以唯一碳源方式代谢;而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对四环或四环以上的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一般以共代谢方式开始。文章重点论述了多环芳烃的来源、降解多环芳烃的微生物、生物降解机理、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以及生物修复方法。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降解机理与降解途径,基因工程技术在多环芳烃生物降解方面的应用,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的机理及其在实际处理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54.
从3种污泥中驯化筛选出10种菌株,研究了各菌株对油制气废水不同污染指标的处理能力差别,以及各菌株对废水中芳烃化合物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各菌株可在初始阶段提高废水的BOD值,在高低废水浓度条件的降解能力基本一致;酚的去除率可达93.9%,但对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小于27.3%;实验采用的3种菌株对废水中的芳烃化合物都能降解,但其对芳环数≤3的芳烃化合物的降解能力强于对芳环数为4~6的芳烃化合物的降解能力.图4表2参10  相似文献   
155.
取代芳烃对绿藻、斜生栅列藻急性毒性的自相关拓扑指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长君  唐自强 《环境化学》2002,21(4):371-375
本文提出新的原子生物活性值 (ai) ,由其建构自相关拓扑指数 ( mL) . 1 6种氯代芳烃对绿藻的急性毒性 ( -lgEC50 )与其0 L ,1L的回归方程为 :-lgEC50 =0 6 1 99+2 6 1 6 3× 1 0 - 6 1L2 5+ 0 0 0 92 0 L ,r=0 936 3. 1 8种苯酚、苯胺类化合物对斜生栅列藻的急性毒性 ( -lgEC50 )可以表示为 :-lgEC50 =1 1 374 + 0 1 4 4 71L0 6+ 0 0 0 2 70 L,r=0 95 35 .用Jackknife法检验 ,以上模型具有总体稳健性 .  相似文献   
156.
Introduction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 (PAHs)arewidespreadenvironmentalpollutantsintheatmosphere.Theyaregeneratedinthecombustion .Themajorsourcesidentifiedincludefossilfuels,vehiculartraffic,industrialprocesses,smokinganddomesticheating (Peltonen ,1995) .T…  相似文献   
157.
IntroductionThealuminosilicatesheetsofbentonitepossessanetnegativeelectricalchargecompensatedforbyinorganicexchangeablecations(e.g.,Na+andCa2+),whichstronglyhydratedinthepresenceofwater.Surfacepropertiesofnaturalbentonitecanbemodifiedbysimpleionexchangewi…  相似文献   
158.
上海南汇潮滩表层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C/MS分析了上海南汇淤泥质潮滩6,8两月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结果表明,该区在6月和8月8潮滩中PAH组化芘,苯并芘及黄蒽具有较高的含量,并且在PAH总量中所占比重也产大,在潮滩沉积物中已呈明显富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9.
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集并测定了杭州市8户家庭中具有代表性的多环芳烃,测得居民室内空气中12种PAHs平均浓度为1.91-29.08μg/m^3,BaP浓度为5-19ng/m^3,污染十分严重,受季节及通风条件等的影响,室内空气中PAHs浓度变化较大,居民室内空气中萘主要来源于卫生球的挥发,其余PAHs主要来自燃烧,而BaP主要来自室内吸烟。  相似文献   
160.
我国一些城市污泥中多环芳烃(PAHs)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应用GC/MS对我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共11个城市污泥中的17种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进行了研究,各城市污泥中∑PAHs的含量在2.271-143.804mg/lg之间,依次为兰州污泥>珠海污泥>北京污泥>广州污泥>佛山污泥>无锡污泥>沙田污泥(香港)>元朗污泥(香港)>大埔污泥(香港)>西安污染>深圳污泥,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主要是蒽、荧蒽、苯并(a)蒽和屈等,珠海污泥和北京污泥的苯并(a)芘含量超过我国城市污泥农用标准,各化合物的最高含量分别分布在兰州污泥、珠海污泥、北京污泥和广州污泥中,各城市污泥中的PAHs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均以少数化合物为主,主要是3和4个苯环的化合物,2、5和6个苯环的化合物含量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