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99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95篇
基础理论   107篇
污染及防治   10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超  陈银广 《环境科学》2013,34(7):2741-2747
发酵液是一种优质的碳源,能够提高生物除磷系统(EBPR)的除磷效果.采用基于碳源代谢的修正ASM2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发酵液作为EBPR碳源的动力学变化规律.发酵液作为EBPR唯一碳源时,系统中的异养菌不仅不对聚磷菌(PAO)的生长构成竞争关系,反而促进PAO的生长.发酵液作为实际污水的补充碳源时,优化了污水中的碳源组成,创造了有利于聚磷菌生长的环境,使EBPR中聚磷菌达到微生物总量的40%以上,比实际污水作为碳源的EBPR中的PAO含量提高了3.3倍.  相似文献   
12.
浙江发酵制药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分析了浙江省发酵制药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状况,识别出了发酵制药行业使用的主要有机溶剂,其中丙酮、乙酸乙酯、甲醇和乙醇是该行业使用频率最高的4种有机溶剂,并得到了行业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成分谱。评估了发酵制药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并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以及环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从发酵制药企业内部污染防治、完善行业环境监管的角度提出了发酵制药行业污染防治的基本对策和制订地方发酵制药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沼液复合型杀虫剂的田间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沼液复合型杀虫剂的田间应用试验,对各种沼液复合型杀虫剂的抗病防虫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大田应用条件下测试了沼液复合型杀虫剂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该沼液复合型杀虫剂对蚜虫的毒杀作用均比较明显.为了推进沼液复合型杀虫剂的商业化进程,提出便于其田间应用的各种最佳配比浓度,即BP01号、BP02号、BP03号、BP04号、BP05号沼液复合型杀虫剂抗病防虫性能最佳的配比分别为9 500倍液、26000倍液、11 667倍液、22 000倍液和13 333倍液.  相似文献   
15.
pH和发酵时间对厨余垃圾发酵产乳酸及光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何品晶  邵立明 《环境科学》2007,28(4):881-885
通过间歇实验探讨了在中温、非灭菌条件下,pH和发酵时间对厨余垃圾发酵产乳酸及其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非灭菌的厨余垃圾发酵产乳酸,发酵液中还原糖浓度低,pH调节到近中性和偏碱性(pH为6~8)的各组还原糖浓度高于偏酸性组(pH=5和pH=4的对照组);在控制pH为7时,总乳酸产生速率达到0.59 g·(L·h)-1,单位挥发性固体的乳酸产量达到0.62 g·g-1;控制pH为7和8时,以有机碳表示的乳酸分别占发酵液总有机碳的78%和89%;控制pH为8时,L-乳酸是主要的异构体形式,单位挥发性固体L-乳酸产量达到0.48 g·g-1;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时间在120 h前,随着pH升高和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中L-乳酸浓度增大,120 h后则下降;pH和发酵时间对L-乳酸占总乳酸的比例有明显影响:偏酸性条件(未调pH及pH=5),发酵前120 h,该比例随发酵时间逐渐增大,L-乳酸在总乳酸中的比例达到0.9,其后,则逐渐下降;偏碱性条件下(pH=8),L-乳酸在总乳酸中的比例在整个发酵时间段内都保持在0.86以上,在发酵时间48 h时达到0.93,而在pH中性条件下,该比例在发酵后期显著下降;控制pH为8时,可以同时获得高的乳酸产量和光学纯度.  相似文献   
16.
秸秆发酵乳酸菌复合系SFC-2的构建及其组成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获得促进作物干秸秆乳酸发酵的微生物,以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的自然发酵物为菌种来源,用MRS蔗糖培养基,通过连续定向继代培养,筛选出pH下降迅速、乳酸含量高、组成稳定的乳酸菌复合系SFC-2.DGGE分析表明,SFC-2经过连续继代培养,从第25代开始其微生物组成基本稳定.SFC-2 培养12 h后pH下降至3.8,乳酸含量达10.64 mg/mL,其中64%为L-(+) 乳酸.通过平板分离获得4株细菌,全部为Lactobacillus,其近缘种分别为L. fermentum、L. plantarum、L. paracasei和L. paracasei sub sp.;通过16S rDNA克隆文库分析获得7个克隆,其近缘种主要为L. fermentum、L. plantarumL.paracasei;在16S rDNA的克隆文库中,76.3%为L. fermentum的近缘种,20.3%为L. plantarum的近缘种,3.4%为L. paracasei的近缘种.  相似文献   
17.
秸秆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加热预处理的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物,以秸秆(稻草、麦杆)为发酵底物进行微生物产氢实验,研究了不同秸秆粒径、纤维素酶用量、预处理方法、发酵液pH值对秸秆发酵产氢速率以及产氢气量的影响.其中颗粒粒径为170 μm的稻草经过NaOH预处理,按照底物与纤维素酶用量1∶1的比例酶解,进而发酵产氢的单位总产氢量为90.5 mL/g,最大单位产氢速率为0.58 mL/(h·g).  相似文献   
18.
水热法制备BiVO4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糖蜜酒精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i(NO3)3•5H2O为铋源,NH4VO3为钒源,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BiVO4 光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IR)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UV-vis)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在BiVO4光催化降解糖蜜酒精废水反应中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通氧量、溶液pH值、双氧水用量及光照强度对糖蜜酒精废水脱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热产品属于单斜晶系BiVO4,其带隙能为2.398 eV,并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当降解经30倍稀释的糖蜜酒精废水,BiVO4添加量为3.0 g•L−1 ,通氧量为120 L•h-1,助氧化剂H2O2添加量为9 %,不改变废水pH值,在400W镝灯离液面11cm照射反应180 min的条件下,糖蜜酒精废水的脱色率为88.60 %,COD去除率为25.84%,而添加5g•L−1的FeSO4•7H2O后其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提高到90.90 %和91.26%。单斜晶型BiVO4晶体的可见光催化糖蜜酒精废水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9.
多菌种混合发酵转化秸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利用微生物的广泛适应性和多功能性来转化秸秆已日益受到国内外科学研究者重视,特别是多菌种混合发酵是将秸秆纤维素转化为蛋白质、乙醇、乙酸等最具发展前景的方法。文章通过混合菌降解秸秆纤维,转化利用秸秆制蛋白饲料、燃料酒精、农用沼气等方面,对混合菌发酵转化秸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混合菌发酵转化秸秆已成为农业综合开发领域的一个亮点,正在朝着多元化,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提高污泥碱性发酵挥发酸积累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加大剩余污泥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酸化程度,本研究尝试了两种新的能促进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的方式,分别是向批式的污泥碱性发酵系统中投加未灭菌发酵污泥和投加灭菌发酵污泥,结合温度的影响(10℃和35℃)分别考察了这两种方式对污泥水解酸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温有利于水解酶和产酸菌作用的发挥,增大了污泥的水解酸化程度,体系内有明显的挥发酸(VFAs)积累.35℃条件下,两种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鲜污泥的水解酸化程度,经灭菌后的发酵污泥的投加较等量的未灭菌的发酵污泥的投加效果更为显著.前者的水解速率是后者的2倍,发酵末期酸积累量为后者的1.5倍,且前者在较长的发酵时间内VFAs含量维持恒定.分析两种方式能促进污泥水解酸化的原因得到:未灭菌发酵污泥的投加是向系统中引入了一定量的产酸菌,灭菌发酵污泥的投加引入了大量的较易水解的有机底物.水解产物的增加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产酸的效果.因此,中温条件下向污泥碱性发酵系统中投加经灭菌处理后的发酵污泥是提高剩余污泥发酵产酸量更为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