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4篇
  免费   1138篇
  国内免费   2130篇
安全科学   2428篇
废物处理   295篇
环保管理   2085篇
综合类   6079篇
基础理论   1486篇
环境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829篇
评价与监测   920篇
社会与环境   668篇
灾害及防治   596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404篇
  2021年   490篇
  2020年   468篇
  2019年   456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478篇
  2016年   580篇
  2015年   590篇
  2014年   663篇
  2013年   872篇
  2012年   963篇
  2011年   1079篇
  2010年   725篇
  2009年   747篇
  2008年   617篇
  2007年   785篇
  2006年   728篇
  2005年   564篇
  2004年   439篇
  2003年   447篇
  2002年   358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0篇
  1972年   19篇
  1971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根据2007年-2012年河池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河池市环境空气污染现状和了解污染变化趋势,并探讨变化原因,提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应对措施,以期为河池市大气污染防治策略提供借鉴.通过分析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河池市近6年来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明显好转.污染物浓度随季节性变化明显,二氧化硫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依次递减;二氧化氮与可吸入颗粒物变化相似,均为第四季度污染最严重、第二季度污染最轻.  相似文献   
992.
雾霾灾害不仅危害公众健康,且风险信息的传播会引发社会次级风险。为了研究社会风险信息的扩散演化趋势,本文构建了雾霾社会风险的情景信息扩散模型。以中国2013年雾霾灾害为例,将风险信息扩散过程分为爆发期、扩散期和稳定期,分析了不同参数条件下的信息扩散规律。结果表明,政府应在风险信息爆发期和扩散期增大官方渠道信息的覆盖范围,尤其在爆发期需对自由渠道发布的信息进行严格监管,在社会风险扩大之前制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93.
根据2010年1月-2015年11月乌梁素海水质因子监测数据,分析其Chl-a的时空分布及其与主要水质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河套灌区农田退水对乌梁素海Chl-a浓度变化产生较大影响,入口区高于湖心区与出口区.从空间分布上来看,Chl-a浓度分布呈现出入口区>湖心区>出口区的趋势;从时间分布上来看,呈现5月份>7月份>3月份>11月份>9月份>1月份,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在采样时间段内,Chl-a与NO3-N与NO3-含量比成正比.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某污水厂出水不达标的情况,本研究采用臭氧(O3)和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当采用两级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时,出水COD在31~46 mg/L,色度在13~29倍,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在最佳运行条件下,臭氧氧化使相对分子质量大于50 000的有机物含量减少10%,小于1 000的有机物含量增加14%.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使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有机物含量降低了24%.  相似文献   
995.
中国环境损害评估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环境损害评估方法的研究,对于完善损害量化的技术标准体系,推进中国环境损害评估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意义.本研究对直接市场法、揭示偏好法、陈述偏好法、效益转移法、等值分析法等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上述方法在应用中的各种案例,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适用条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环境损害评估范围,加强效益转移法、等值分析法等研究与实践,建立基于多种损害类型的评估技术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996.
基于佛山市2.7万条稳态加载模拟工况法(ASM)的尾气排放检测数据,在分析了总体排放劣化特征随行驶里程呈规律性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分类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在用轻型汽油车的排放劣化增长模型及不同排放标准机动车的排放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线性增长模型能很好地表现CO,HC,NO三种污染物随行驶里程的劣化规律;不同排放标准的轻型汽油车排放特征差异很大,国零、Ⅰ、Ⅱ排放水平很高,对总体排放影响较大.研究结论对于预测机动车污染变化趋势,完善在用车检查/维护制度等方面可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7.
运用IPCC参考方法、Tapio脱钩模型、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了浙江碳排放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碳排放量呈增长趋势,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多数年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弱脱钩"状态;经济增长、外贸和人口增长对碳排放正向驱动,能源效率和城市化对碳排放负向驱动;经济增长、外贸、城市化和人口增长是引起碳排放增长的单向Granger原因,能源效率与碳排放互为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998.
基于能值分析的武穴市耕地利用效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耕地利用效益评价,对实现农业生态文明和耕地高效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结合能值分析、自相关等方法,评价和分析了2002~2011年武穴市耕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10a来武穴市耕地利用效益的能值投入和产出处于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分别达58.17%和61.29%;能值投入中工业能值所占比重最大,超过总量的70%以上,2011年达到82.17%;耕地集约度增加6.60×1015sej的同时环境压力也在变大,耕地环境负载率由2002年的2.88上升至2011年的4.61;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武穴市各乡镇单位面积耕地能值投入和产出具有较明显的东高—南低—西平的聚集特征。研究结果对优化武穴市农业生产物化投入结构、提高产出效果,实现耕地高效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变更平衡表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历年实地调查、汇总所得,精度高,目前的研究中对其深入的应用较少,基于变更平衡表的应用方法研究可为区域土地利用演变信息提取与预测提供帮助。推导了由连续年份的年度变更平衡表求多年周期的平衡表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分析土地利用有序程度的思路,探讨了利用连续年份的变更平衡表预测任意年份土地利用结构的方法,并基于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利用矩阵开方法求预测概率矩阵。应用苏州市一定时期的连续年份的年度变更平衡表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信息提取方法有效,预测结果可信;在分析期内(1998~2008年),苏州市耕地大量减少的去向是各类建设用地增加的来源,区域土地利用有序程度较高;预测显示至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仍将维持农用地、耕地不断减少和建设用地总量不断增加的趋势,但转化的速率将有所放缓;对变更平衡表的深入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emporal change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population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We have collected sufficient data from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s of 31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areas in 1990, 1995, 2000, 2005, and 2010. Using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relevant models, we analyzed the trend of the population pressure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change of the gravity center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We conclude that: (1) generally, population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was becoming higher during 1990–2010, especially in some areas where the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were in serious imbalance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xperienced severe pollution; (2) during a certain period, population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becoming lower in some areas, bu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getting worse; (3) the areas with super-high population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re Beijing, Tianjin, and Shanghai; (4) the gravity center of population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center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move differently during the study time period, but the general trend was similar – both of them were moving from west to east.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contro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