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7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1091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146篇
综合类   1587篇
基础理论   309篇
污染及防治   233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研究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正交絮凝、粒度检测及电镜扫描考察了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MBFGA1)对高岭土溶液、土壤悬浊液、洗煤废水及垃圾渗滤液4种废水的絮凝性能,并利用蒽酮试验和红外光谱对絮凝剂成分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正交絮凝实验获得的最佳絮凝条件下,絮凝剂对高岭土溶液、土壤悬浊液、洗煤废水和垃圾渗滤液的絮凝率分别高达99.53%、99.50%、98.2%和75.60%,絮体沉降速度分别为0.03 m/s、0.025 m/s、0.025 m/s和0.005 m/s;土壤悬浊液中颗粒絮凝后平均粒径增大且大于10 μm,其余3种废水中颗粒平均粒径减小且小于10 μm;电镜扫描结果显示,絮凝前后废水颗粒的形态均从棱角分明转变为包埋的无棱角;EDTA、HCl以及尿素检验发现4种颗粒与絮凝剂分子间靠离子键结合;蒽酮反应及红外光谱结果显示该絮凝剂为含有较多羟基及羧基等官能团的多糖大分子.实验结果表明絮凝剂对高颗粒物浓度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其絮凝机理主要是吸附架桥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嗜热厌氧乙醇菌在纤维素酒精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热纤维梭菌 (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LQRI)和嗜热厌氧乙醇菌(Thermoanaerobacter ethanolicus X514和Thermoanaerobacter pseudoethanolicus 39E)为对象,以不同浓度纤维素Avicel为底物,研究嗜热厌氧乙醇菌加入LQR...  相似文献   
103.
利用PCR-DGGE溯源典型农村塘坝饮用水中的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南地区典型农村塘坝饮用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大肠杆菌的两种特异性基因(β-D-葡萄糖苷酶编码基因uidA和膜外周磷通道蛋白编码基因phoE)的群体差异分析(PCR-DGGE),对饮用水中的污染情况进行了溯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富集培养的混合菌体DNA作为模板扩增大肠杆菌特异性基因更加实用.uidA和phoE的引物均...  相似文献   
104.
Alternatives assess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health hazards of materials. A three step process was used 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alternative products for a children's furniture manufacturer. An alternatives assessment framework was developed to analyze alternative mattresses. The framework specifically addresses those environmental and safety attributes applicable to the product and the product compon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duct’s intended use. The result of the assessment allowed the manufacturer to select the most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lternative and eliminate polyvinyl chloride from their product.  相似文献   
105.
电化学产电菌的分离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玉杰  李贺  王鑫  何伟华  刘尧兰 《环境科学》2010,31(11):2804-2809
利用兼性滚管法分离了折流板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BAFMFC)A、B两格室的阳极生物膜,共获得19株纯菌.将菌株投加至无菌立方型反应器中,检验其产电特性.利用交流阻抗法测量各纯菌电池的内阻,结果显示38个电池的欧姆内阻为25Ω±5Ω,说明了各电池的产电差异来源于菌株本身的活性.其他运行条件均保持不变,在1000Ω外阻下,7株纯菌电池的输出电压在200mV以上.其中,A格室产电活性最高的菌株(A2)产生的最大电压为328mV,输出的最大功率密度为165.1mW/m2,B格室产电活性最高的菌株(B1)最大电压为241mV,最大功率密度为214.4mW/m2.原子力显微镜和脂肪酸快速鉴定表明,A2为肠杆菌科的杆菌,B1为厚壁菌门的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06.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微生物吸附剂对低浓度Cr3+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已有4种微生物吸附剂的吸附基团存在的差异特征,将其复配成复合吸附剂,借助统计学方法研究其对低ρ(Cr3+)废水的吸附性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P-B(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吸附过程4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pH,初始ρ(Cr3+)及微生物吸附剂XB和TQ的投加量,应用最陡爬坡试验接近主要因素最优水平,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得到对低浓度Cr3+吸附过程的二阶模型.结果表明,最优吸附条件为pH 4.0,初始ρ(Cr3+)为4.86mg/L,XB和TQ的投加量分别为0.20和0.13 g/L,实际吸附率达到87.54%,与理论预测值(87.68%)接近,且高出单一吸附剂吸附率7.79%~17.35%.FT-IR扫描显示,复合微生物吸附剂性能提高与表面基团增多有关.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复合微生物吸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7.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性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一株产絮凝剂细菌BK-4所产絮凝剂的絮凝能力、组成及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接种量2%、培养24 h后BK-4菌发酵液的最大絮凝率可达96.9%.发酵液的主要组成为多糖,提取方法对粗提物的絮凝率有明显影响,水溶醇沉法粗提物的最大絮凝率可达95.6%,粗提物多糖含量为1.65g/L时对DPPH自由基的捕获率可达最大值3...  相似文献   
108.
发酵法生产抗生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菌渣,这些菌渣因有机质含量高,堆放极易发生霉变,给当地环境造成危害.文章采用固体发酵法,以微生物降解处理后的泰乐菌素菌渣为主要原料,生产复合酶制剂,并对其在肉鸡上的使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含量50%~60%、干物质中麸皮含量不低于40%的泰乐菌素菌渣培养基中,接入5%~10%...  相似文献   
109.
在接种和未接种条件下,研究了一种菌剂YD-KFI对堆肥制作效果.结果发现,接种该菌剂加快堆肥升温速度、提高最高温度、延长高温维持时间;堆肥制作的升温期和高温期,接种菌剂分别促进了淀粉、可溶性糖和粗纤维等物质的降解,加快了堆肥的腐熟进程.采用PCR-DGGE方法,分析该菌剂对堆肥制作不同阶段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发现在堆肥制...  相似文献   
110.
控制游离氨实现单级自养生物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实时调控SBR反应器内的游离氮浓度的控制策略,实现以亚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作用协同的单级自养生物脱氮工艺.实验分成亚硝酸菌富集和厌氧氨氧化菌混合接种2个阶段,SBR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1±2)℃.亚硝酸菌富集阶段,pH值稳定在7.8左右,通过调节进水氩氮浓度(56~446 mg·L-1)实现FA浓度的变化,从而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