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6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1939篇
安全科学   118篇
废物处理   118篇
环保管理   250篇
综合类   3016篇
基础理论   540篇
污染及防治   582篇
评价与监测   197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51.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硝化及氨氧化细菌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莉琳  毛任钊  刘俊杰  刘小京 《环境科学》2011,32(11):3455-3460
以西藏高原相邻的原始森林、天然草原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室内培养法和nested PCR-DGGE技术,对比研究了这3个生态系统的土壤硝化势、硝态氮浓度以及土壤氨氧化细菌(AOB)菌群区系.结果表明,农田土壤的硝化势和硝态氮(NO 3--N)浓度显著高于相邻的草原和森林土壤,硝化势分别是森林和草原土壤的9倍和11倍,NO 3--N是农田土壤无机氮(Nmin)的主要成分,占无机氮的70%~90%.铵态氮(NH 4+-N)则是森林和草原土壤中主要的无机氮形态.原始森林和天然草原间的硝化势和硝态氮浓度没有显著差异.原始森林的土壤AOB菌群数量、多样性及均匀度最低.天然草原生态系统转换为农田后,土壤AOB菌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降低,但是农田土壤的AOB菌群结构仍与其前身草原生态系统有较高的相似性.原始森林的AOB菌群数量、多样性及均匀度最低直接导致了其硝化势最低;农田土壤的硝化势和硝态氮浓度最高意味着农田生态系统中优势AOB的活性最高.以上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土壤氮素内循环及其关键微生物AOB的多样性与活性均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生态系统的持续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2.
高碳氮负荷下同时脱氮除碳好氧颗粒污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永贵  黄钧  杨华 《环境科学》2011,32(11):3405-3411
在4 L反应器中,以补加葡萄糖和硫酸铵的猪场废水为基质,不接种活性污泥,加入粉末状活性炭对废水土著微生物进行预固定.通过批次进水并控制运行条件(逐渐提高COD、NH 4+-N负荷、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曝气量)培养同时脱氮除碳好氧颗粒污泥,研究了该好氧颗粒污泥的脱氮除碳功能及对高碳氮负荷冲击的响应.结果表明,成熟好氧颗粒污泥为土黄色不规则球状,粒径为0.5~3.5 mm.COD和NH 4+-N负荷分别在4.80~12.6 kg.(m3.d)-1和0.217~0.503 kg.(m3.d)-1时,好氧颗粒污泥对COD的去除率〉94%,对NH 4+-N的去除率〉98%.当COD和NH 4+-N负荷分别提高至15.70 kg.(m3.d)-1和0.723kg.(m3.d)-1并运行4 d后,反应器内絮体激增,颗粒沉降变差并开始破碎,NH 4+-N去除率下降至81.6%.排出部分污泥并降低负荷继续运行,颗粒污泥的NH 4+-N去除率可迅速恢复至98%以上.本研究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同时脱氮除碳功能,可以耐受高COD和NH 4+-N负荷的双重冲击.  相似文献   
153.
九龙江河口区夏季反硝化作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能汪  吴杰忠  洪华生 《环境科学》2011,32(11):3229-3234
河口反硝化是削减入海河流氮污染的重要途径,为探明地处亚热带的九龙江河口混合区的反硝化作用,于2010年7月开展13个站位的面上调查,利用N2:Ar法和膜进样质谱分析仪(MIMS)直接测定反硝化产物溶解N2浓度,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溶解N2O浓度,并估算二者净增量和水气交换通量.结果表明,溶解N2和N2O净增量有明显的区域变化,从淡水端向海域减少,N2净增量为-9.9~66.8μmol.L-1,N2O净增量为4.3~31.5 nmol.L-1;N2O饱和度为170%~562%,平均352%;N2水气通量为-2.9~53.2 mmol.(m2.d)-1,N2 O水气通量为5.2~23.9μmol.(m2.d)-1,N2 O通量占总通量的0.03%~1.2%(平均0.25%).温度和营养盐(氮、磷)是影响九龙江河口区反硝化作用的重要因子;淡水端(盐度〈0.5)反硝化作用及其空间分布主要受硝酸盐含量控制,海水端溶解N2与N2O的增加主要来自淡水端的输送,并受盐度梯度(混合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54.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红树林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广东、海南等地代表性红树林湿地为对象,研究红树林湿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沉积物有机碳、总硫、总氮和总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变化和影响,结果表明:1)广东和海南红树林区总氮和总磷变化相似,均为:沉积物〉农田〉鱼塘〉光滩,广西大冠沙稍有不同,光滩的氮磷含量最低;有机碳和总硫含量各地稍有差异,但是红树林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总硫...  相似文献   
155.
总氮总磷在线自动监测仪已在中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生产厂家日趋成熟、相关标准逐步出台、仪器性能基本达标。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仪器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认识与改进。从测定方法、国家标准、前处理、自动标定、检出限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仪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6.
本文通过测定维管束植物桂花树叶片的氮含量和氮同位素组成,分析其对大气氮沉降的截留吸收机制。为期一年(2009.03~2010.03)的监测数据显示,桂花树叶片氮含量为1.33%~3.09%,平均值为2.18%;叶片δ15 N为+0.54‰~+3.78‰,均值为+2.29‰。桂花树叶片N%、δ15 N的季节性变化趋势,总体呈现春、冬高,夏、秋低的规律,这与已有的贵阳市雨水监测数据一致。对比不同树冠厚度的叶片样品,发现叶片N%随树冠厚度增加而降低,顶部叶片N%表现为最高(2.39±0.4%),说明桂花树的树冠层对大气氮沉降有明显的截留吸收作用。桂花树顶部叶片δ15 N最偏负,而上覆树冠层最厚的下方叶片的δ15 N最偏正,反映了树冠层在吸收大气氮沉降过程中存在选择性吸收,引起同位素分馏,即树冠层越厚,穿冠水δ15 N越偏正,且分馏程度与树冠厚度成正比,导致下方叶片δ15 N最高。  相似文献   
157.
pH和DO对好氧颗粒污泥去除高氨氮废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使用SBR成功培养的结构紧密、外形规则,具有良好脱氮性能的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并探讨pH和DO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旨在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人工模拟废水,以蔗糖作为唯一碳源,NH4Cl为氮源,将进水NH4+-N浓度由300 mg/L逐步提高至900 mg/L,相应的NH4+-N负荷由0.6 kg/(m3.d)提高至1.8 kg/(m3.d),考察pH和DO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控制反应器pH为8.0,曝气量为75 L/h时,好氧颗粒污泥脱氮的效果最好,氨氮去处率分别为96.70%9、2.33%。由于运行过程中每隔15 min监测每个反应器pH值,使其维持在各自pH值7.0±0.1范围内。这种酸碱度环境对异养菌等微生物并没有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在各pH条件下,COD去除的所需时间和去除率基本没有差别。在不同的DO下,COD在初始的60 min里降解速度有明显区别。曝气量为150 L/h时,COD的降解速度最快,但是曝气量过大颗粒污泥内部厌氧区被压缩,因此选择最佳的曝气量为75 L/h。  相似文献   
158.
水质氨氮在线监测仪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中氨氮作为"十二五"国家重点控制污染指标,其在线监测设备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中国市场上存在的主要水质氨氮在线监测仪的原理情况,并按照国家标准对其进行基本性能和实际水样测试的比较试验,为水质氨氮在线监测仪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9.
扈庆  李显芳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3):146-147,166
使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GB 11894—1989)测定水中的总氮时,在严格按该方法分析步骤操作的情况下,依然会出现空白值偏高、检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本文对水中总氮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对需要重点注意的环节进行了探讨,找出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0.
磁湖底泥氮释放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磁湖底泥氮释放的特性进行实验室静态模拟实验,测定不同温度对磁湖底泥中氮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时,底泥中NH3-N、TN释放通量增大,NO2-N和NO3-N释放通量减小。磁湖底泥的TN释放通量为-120到-25 mg/m3.d,NH3-N、NO2-N和NO3-N和TN释放通量基本呈负释放,说明磁湖大部分氮元素沉积到底泥中。本研究为探讨磁湖水质的改善提供相关的依据,并为以后关于磁湖的治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